網易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遭封殺後,上海官媒“第一財經”接力發表《凌晨路邊等活的農民工》也被下架。近日,官媒連發“沖塔”文章,被指凸顯中共內部分裂。
1月9日,網易新聞在B站發布視頻《如此打工三十年》,披露安徽省合肥市一批農民工為生計而奔波的真實狀況。但視頻很快遭全網封殺,網易的B站帳號也被發現無法關注。僅僅一天後,官媒“第一財經”又發表文章《凌晨路邊等活的農民工》,講述鄭州最大零工勞務集散地“劉灣勞務市場”上農民工的生存困境,但文章發表當天同樣被迅速刪除。文章寫道,凌晨4、5點,位於鄭州市鄭新路與宇通路的路口的勞務市場,已經烏央烏央站滿了人,不少人頭上戴著安全帽。張中和另外幾個老鄉一起租住,平攤每月100多元房租。凌晨4點多就來等活兒的張中,一直在寒風中站到下午6點多,也未能“賣”出自己的勞動力。“這是我所有的錢,一共87.12。”張中表示,要是明天再找不到活兒,自己連吃飯都成問題。
其實當天,不是沒有活。張中原本上了一輛幹活的車,但因為這個活是在建樓盤做外牆保溫,33層高的樓、得站在吊籃裡、給工人遞外牆保溫用的岩棉板。他說,這樣冷的天,還那麼高,若掉下來不死也是個殘廢。張中擔心家裡的孩子,所以不敢冒這個險。據他介紹,今年很多工地停工,是農民工找活兒的淡季,但每天還是有五六千人來找活。當被問及為什麼不去工地上找長期工?他說,擔心被拖欠工資。一年前,張中因相信一個工頭,幹了小半年卻被拖欠了兩萬多元工資,至今仍未要回。不少在劉灣勞務市場攬活兒的農民工,都有被拖欠工資的經歷。來自商丘的老趙以10元每天的租金住在寒冷的板房裡,已經一個多星期,一直沒找到活兒。他准備到附近一個快遞分揀點上夜班,忙一晚上能掙130元。老李有些自嘲,“一天130,聽著都可笑”,要是往年,這樣低的工價肯定不會接的,可如今,即便是130每天,也不好掙。張中說,往年,像鋼筋工、焊工、木工這種技術工,工地上開350元每天,現在工價已跌到180元每天。
“第一財經”隸屬國有獨資的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不過,這家正統的官媒近日接連發表疑似與北京當局“不同調”的文章,引起輿論關注。去年底的一篇文章引用北師大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數據,披露中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高達9.64億,文章隨後被刪。1月3日和9日,“第一財經”又接連發表評論員文章《對民營經濟最好的承諾是放手放權》和《法治經濟才是最好的市場經濟》,有分析人士解讀,這似乎是在批評習近平當局對民營經濟的打壓政策。不過上述兩篇評論文章未被刪除,有分析認為,北京當局面對經濟危局,正在“鼓勵”民營經濟,上述文章可能只是在幫助當局欺騙輿論,忽悠民營企業而已。在此之前,被指“有背景”的財新傳媒多次發文敲打北京當局,如今又有“第一財經”不斷唱反調,被認為可能反映了中共內部分歧嚴重、內斗錯綜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