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3年11月21日】(本台记者杨正综合报导) 法媒评论指,APEC峰会期间的
拜习会显示,「权力关系天秤已向美国倾斜」,
习近平为自己的战略错误付出高
中央社援引法国费加洛报(Le Figaro)日前刊登的专栏作家巴维黑(Nicolas Baverez)评论
拜习会的文章指,
拜习会仅恢复了因2022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而中断的军事联系渠道,以及讨论了共同打击鸦片止痛剂芬太尼(fentanyl)和防止AI人工智能风险等议题,「进展有限」。
在台湾问题、俄乌战争及以哈冲突问题上,双方并无共识,美方对于锁定北京的经济制裁、武器和半导体禁运也没任何退让。中方没有放弃数位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美国也将持续经济、科技和军事围堵政策。「就实质来说,什么也没变。」
但文章指出,「旧金山的气氛已出现改变」。
拜登强势推动美国理性竞争管理途径和议程;「而
习近平面对其正面对抗战略的失败,则采取策略性后退,努力说服美国大企业家老板再次投资中国。这演变反映了宰制21世纪历史两大巨头的权力关系天秤,已向美国倾斜。」
文章认为,「
习近平为太早对美国发动攻击的错误而付出高昂代价」,也就是在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挫败等一连串事件后,「便认为美国不可避免的衰落」。
「
习近平透过肆无忌惮的攻击性和对绝对权力的贪婪,让美国觉醒,并在亚洲制造焦虑和动员对抗中国(中共)强权,并让中国停摆。」
文章指出,中国人口与经济成长下滑、青年失业率飙升,出口萎缩;美国虽然也深受毒品、公共债务等问题影响,但美国国内生产毛额仍比中国高出一半,而5年前仅高出3分之1。美国成长和生产力都更高,中国将成为经济和科技领袖的推测遭到质疑。美国软实力则逐渐找回力量和吸引力。
另外,华府在眼下的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中都展现了军事和外交实力,提醒世界其军事实力仍以力量、品质、作战文化和经验、盟友和基地网络而更胜一筹。
文章最后表示,前方变数仍多,旧金山会面只是庞大文明冲突中谨慎迈出的一小步,却带来珍贵资讯。「21世纪不一定是中国的。以中国(中共)为首的极权帝国既非不会犯错,也非无敌。只要民主国家制定和实施长期策略,并展露一致性和耐心,就拥有优势」。
旅加学者、著名自媒体人文昭也认为,
习近平在处理美中关系上,犯了重大战略错误。
他在视频节目中以炒股为例,指出是否选择正确的风口和时机决定了最终的输赢。而在处理美中关系上,也存在风口和时机这两个要素。
文昭认为,
习近平3次选错风口。一是2013年
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首先拉拢中亚几个国家。拉拢这些国家没有吓住美国,却先吓到了另外两个近邻——俄罗斯和印度。俄罗斯因为在2014年发生克里米亚事件,和西方的矛盾公开爆发,所以对抗西方是第一位的,对于中共在中亚扩大影响力,暂时隐忍;印度则被惹毛了,造成西南边境不安。同时还搞出了一堆烂尾的债务,这些中亚国家受困于宗教极端主义,国内矛盾重重,自己就相当不稳定,也不可能是中共可靠的盟友。
二是
习近平在2021年对中国的防疫优势充满了信心,认为只有共产党能够管住病毒,把疫情当成了中共崛起的难得机会,提出东升西降,认为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不可逆转的世界大势,不知这个勇气和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三是力挺俄罗斯,中俄背靠背,把普京当成了扭转世界形势的一个风口。而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表现超乎预期的烂,让俄罗斯丧失了作为世界大国的资格。
习近平不仅3次选错风口,和美国总统
拜登会晤的时间选的也出奇的糟。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疫情封控结束以后,消费体现出了复苏的势头,当时外界还看不清中国的底细,显然这个时候见
拜登气氛会对
习近平比较有利。从四月份以后消费有所回落,就是在最迟六月份和
拜登见面,
习近平的气势也是要强很多。结果
习近平2023年3月份第一个出访的是俄罗斯,五月份安排了西安中亚五国峰会,八月份是金砖峰会,也就是说,今年八月份以前,他不是在和美国的仇人秀恩爱,就是和一伙穷哥们关起门来自嗨,然后一直拖到11月, 经济复苏也黄了,房地产也爆了,许家印也被抓了,秦刚和李尚福也出事了,显示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双重不稳定的时候,他才想起来和
拜登会面,当然美国处于一种强势有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