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拯救了欧洲
南美洲最早种植了土豆,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1492年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土豆随后被引种到欧洲,最初,欧洲各国的王室将马铃薯种植在花园里,只是观赏,并不知道它的食用价值。
十七世纪土豆能作为食物在欧洲广为传播,并且认识到土豆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植物。到了十八世纪逐渐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欧洲人,把几千万的欧洲人从饥荒中解救出来。
土豆的优势在于其高产,稳定,可以强有力的抵抗自然灾害。
从此土豆成为欧洲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在欧洲形成了长达 2000 英里的土豆种植带。欧洲人口在1500-1800年这400年的时间里,从6000万上升到1亿8千万。
此时,马铃薯已经成为人们饮食的基础。
对土豆的依赖最高的非爱尔兰莫属,土豆几乎成为爱尔兰唯一种植的农作物。自二战诺曼诺曼登录打败德国希特勒以来,爱尔兰长期受到英国的掠夺,国土面积不断减少,到了1714年,所占耕地面积不到7%,大量的爱尔兰人只能进入山区种植土豆。由于物种单一化,1845年,“土豆晚疫病”爆发,引发爱尔兰大饥荒,近百万人饿死,150万人逃亡美洲。至今,爱尔兰裔美国人仍占到美国总人口的10%以上。
如今,土豆已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种植。在欧洲,每个人每年平均吃100到120公斤土豆。土豆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世界,可以说土豆喂养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因而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崛起,使欧洲一些国家有能力在某个阶段统治世界绝大部分地区。
比爱尔兰稍晚一步,土豆在欧洲大陆也开启了扩张步伐。先是荷兰、比利时,而后是德国、波兰,到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也开始种植土豆。
与爱尔兰农民普遍自发种植土豆不同,在欧洲大陆,土豆的传播更多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推动。
例如,土豆最初传入普鲁士王国时并未得到民众的普遍重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意识到了土豆的优点,随即颁布“日耳曼土豆种植法令”,对土豆种植作出强制性规定,不遵守法令的农民将遭受严厉的惩罚。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土豆在当地的普及度。腓特烈二世也因此被誉为“欧洲的土豆王”。时至今日,腓特烈二世的墓碑前还时常有人放置新鲜的土豆,纪念他对土豆推广作出的贡献。
历史也证明了腓特烈二世的先见之明。在土豆法令颁布后数年,普鲁士与他国爆发战争,大量地表作物被战火摧毁,除了深藏于地下的土豆。土豆也成了帮助普鲁士人熬过饥荒的“功臣”。
看到土豆在普鲁士战后恢复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措施,在本国推广土豆种植,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后,相似的一幕在欧洲历史上不断上演。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其发表的论文《土豆如何改变世界历史》中写道,由于土豆在战争期间显得极为重要,自1560年起,一直到二战,欧洲的每一次战争都促进了土豆种植面积的增长。
到19世纪初,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储备。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欧洲人口从1.4亿增长到2.7亿,几乎翻了一番。许多历史学者认为,土豆的大面积种植是这一时期欧洲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