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小紅書的文字,傳女不傳男
6park.com
紀錄片《密語者》劇照。
女書,顧名思義,是女性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發源於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的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2005年,女書以“全世界最具性別特征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次年,女書習俗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女書的起源,當地的說法不一,但不同的故事版本都圍繞著女性為了規避父系社會對她們使用文字的控制,以及想要表達內心情感、與他人交流這兩個起點。在這兩個大背景下,女書應運而生。
女書起源的江永縣,處於湖南和廣西的交界處。這裡是多民族聚居地,瑤族、壯族、土家族等均在此定居。
為什麼偏偏是江永縣誕生了女書這種文字?
這個問題,尚未有一個完美的答案,但或許可以認為,在父系社會裡,女性聲音被掩蓋、被抑制後,出現了這種“女性專用的秘密文字”。
關於女書這種秘密文字,有太多的未知尚未被揭開。新周刊記者和江永女書第四代傳承人胡欣聊了聊。
✎作者 | 張文曦✎編輯 | 花花菜
女性之間的密語
許多人第一次見到女書時,會用“被風吹起的楊柳”“在跳舞的女性”來形容這種字體。與表意文字的漢字不同,女書是表音文字,只有四個筆畫,用點、豎、斜、弧的不同搭配形成獨特字體。
和龐大的漢字體系不同,女書一字多義的特點決定了它總共只有約500個常用字的數量。比如“江永縣”的“江”在女書裡面的寫法,同時也是“中”“章”“宮”“恭”等十幾個字的寫法,這些字在江永縣的方言中的發音相同,因此共享相同的女書文字。
想要知道某個女書文字具體表達什麼意思,就必須結合具體語境來分析。
6park.com
《七律·答友人》(毛澤東)的女書書法作品。/圖片由受訪者胡欣提供
女書的文字特點,對它的使用方式甚至使用者產生了影響。美國語言學者薩丕爾和伍爾夫所提出的“語言相對論”認為,人的思維模式會受到所使用語言的影響。
曾經有研究者試圖證明這個說法。同樣是描述藍色,英語只會用“blue”,但對擁有愛琴海與聖托裡尼島藍色屋頂的希臘人來說,他們會區分得更加細致,較淺的藍色會被稱作“ghalazio”,深些的藍則是“ble”。
在一次實驗中,英國威爾士班戈大學認知神經學家紀堯姆·蒂埃裡的研究團隊分析測試者看到不同藍色時的神經活動。結果發現,對比英語被試者,希臘語被試者的視覺系統對不同藍色色塊的反應更加明顯。
在江永女書第四代傳承人胡欣看來,女書的文字主要以日常表達為主,所傳遞的內容也比較感性。
“女書會記錄很多歌曲,例如《哭嫁歌》《女子成長歌》。我們當地還有一個習俗,新娘出嫁的第三天回娘家時,她的姐妹會用手工寫上一本線裝的三朝書,裡面會寫很多對姐妹婚姻的祝福,還有姐妹之間的思念之情。”
6park.com
“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女書的“傳女不傳男”,很大程度上是源自當地女性使用女書的隱蔽性。
在清朝末年以前,只有男性擁有進入學堂學習漢字的權利。對女性來說,漢字就是某種形式上的“男書”,她們為了表達自我,創造出了專屬文字。
胡欣的女書老師胡美月的奶奶,是女書自然傳承人高銀仙。按照高老的說法,以前他們家的男性外出做農活時,幾個姐妹就會在家裡用女書來寫文字。男性成員回來後,她們立刻把紙張收起來,以免被發現。
“我們的文字本身又像字又像畫,哪怕被人看到了,別人也不知道你是在寫字還是在畫畫。”胡欣家離高銀仙老人的家很近,在沒被專家發現之前,包括胡欣的父親在內的所有男性成員,都沒有發現女書的存在。
此外,女書之所以能保證只在女性之間流通,還和它的流傳、使用范圍狹窄有關。在江永當地,女書流通的地域范圍往往不過方圓百裡,流通的人群范圍也只限於這個農耕社區內的婦女。
哪怕到了現在,仍有一些對女書感興趣的男性會專程來到江永縣,想要學習女書的寫法,但女書傳承人們遵循“傳女不傳男”的傳統,規定男性只能旁聽,不能獲得課程的結業證書。
誕生於舊時代的文字,走進互聯網時代
女書逐漸走入大眾視野是近幾年的事,社交平台上關於女書的討論和分享變多,女書的一些周邊產品也開始在電商平台上露出。
這些宣傳成果,實際上是幾代女書傳承人與愛好者不斷推廣的結果。
除了“傳女不傳男”外,女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人死書焚”——當使用者去世後,她的女書作品通常會跟著主人一同被焚化,這就直接導致了流傳下來的女書文字作品數量極為稀少。
胡欣記得,女書曾經申報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但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流傳下來的原件太少,流傳區域太狹窄。
20世紀50年代中期,即有學者注意到“女書”並予以初步報告研究。但直到1983年,武漢大學教授宮哲兵在《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表第一篇女書學術論文《關於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才逐漸揭開女書的神秘面紗。由此,“女書才正式算是被搶救了回來”。
之後,上海世博會、高校的專項研討會、各類藝術作品裡,開始出現這種菱形文字。
6park.com
胡欣在寫女書作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了推廣女書,胡欣在社交媒體上開設了個人賬號“女書胡欣”。視頻中,胡欣教授了諸如“勞動節快樂”“知足常樂”“好久不見”等詞語的女書寫法。
今年3月25日,胡欣發布了一篇筆記,她用江永女書寫了“耀眼的他”四個字。比起之前並無多少回應的互動,這篇筆記突然有了近百條評論。不少網友質問:“為什麼要用女書寫‘耀眼的他’?”
誕生於舊時代的女書走進互聯網時代,意味著要經受更多審視的目光。胡欣在這篇筆記下面評論:“他和她是同一個女書文字。”
6park.com
關於女書中的TA,網友們有不同的聲音。/“女書胡欣”小紅書截圖
很多網友對這句解釋並不買賬,認為女書沒有與時俱進,沒有跟上社會發展。在胡欣看來,這些質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對女書並沒有深入的了解。
女書的文字依托於江永當地的方言。想要學習女書,必須先學習江永土話。作為表音文字,江永方言中“他”和“她”的發音是相同的,因此才會共享同一個女書文字。
面對“女書應該隨著時代發展,將兩種性別的TA區分開來”的說法,胡欣沒有思索太多,很快地回答道:“沒有必要。因為這個是老一輩傳承下來的東西,改了就失去了它的本真性。”相比於漢字用“他”指代所有人,女書裡的TA更像是一個去性別化的表達。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女性受制於傳統封建禮教的舊社會,女書的文字作品裡不乏對女性的規訓。在一篇名為《訓女詞》的吟誦中,第一句便是“女人第一要守貞”。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正是這類記載著舊時代舊思想的女書文字,反映了過去女性所遭受的禁錮和束縛。
6park.com
《大紅燈籠高高掛》劇照。
這些和現代社會脫節的內容,不被現代女性買賬。胡欣所在的永州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售賣寫著女書內容的扇子、茶壺等物品,她發現,寫著《訓女詞》的商品銷售量明顯不如其他物品的。她說:
“現在的女書應該盡量避免宣揚女子三從四德的思想。”
女書火了嗎?還遠遠不夠
今年1月底,女書曾以#世界上唯一女性文字#的詞條登上過微博熱搜。但實際上,它的非遺傳承之路走得並不太順利。“外界以為女書很火,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胡欣說。
從2012年開始,每到暑假,胡欣工作的永州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都會開設女書園暑期培訓班,每期50個學員裡有一半以上是江永本地人,但幾乎沒有村子裡的青少年或年輕人。胡欣把女書的傳承困境歸結為兩個原因:交通不便、人才流失。
永州市是距離江永最近的城市,兩地距離近200公裡。江永縣附近沒有高鐵,游客只能選擇自駕或搭乘火車,不走高速的話,從永州出發到江永要花費3個多小時。而江永離省會長沙距離近500公裡,車程6小時。
6park.com
紀錄片《密語者》劇照。
35歲的胡欣,被稱作“最年輕的女書傳承人”,她一直想在90後、00後中找年輕的傳承人,但一直沒有找到。
和很多鄉村一樣,江永縣也面臨著青壯年人口流失的問題,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在村子和縣城裡的勞動力微薄。“之前我們招過一些年輕的小姑娘,但做了一陣子就走了。留不住人。”
胡欣說,永州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月工資只有一兩千塊,而且收入要和售出的門票掛鉤,這樣的薪酬顯然無法長久地將年輕人留住。
在采訪中,胡欣舉了一個例子,她一年會做幾十套寫著女書文字的茶具,但在當地一兩年都賣不掉。與此同時,在電商平台上,采用女書元素的文身貼、鑰匙扣等商品有著可觀的銷量。
女書的傳承,也面臨諸多困境。一些女書愛好者在網上自發組織、發布推廣內容,試圖觸達更年輕的群體。不同年齡的人特地前來了解和學習女書,上至已經退休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青少年,有即將步入大學的江永本地人,也有想要將女書元素融入藝術創作的舞蹈老師。
胡欣說,女書作為一種“過去的產物”,想要獲得傳承,當務之急是找到它對現代人生活和工作所產生的價值。
6park.com
紀錄片《密語者》劇照。
2022年,一部名為《密語者》(Hidden Letters)的電影在美國上映。影片中,包括胡欣在內的兩名現代女性在“女書”這個符號體系下尋找著自我。影片有一幕,胡欣和“最後的女書自然傳承人”何艷新坐在一起,同看一幅女書作品。新舊之間,女書連接。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拉康曾揶揄說“女性並不存在”,女性似乎被剔除在語言系統之外。女書的存在,穿越遙遠的時空,給這句話一個有力的回擊。
開班教授女書、開發文創產品、創作藝術作品,這些都是女書傳承人和愛好者在做的事情。女書始於傳統,它的傳承顯然不是簡單地保留文字或者曲調,而是要真正地活在當代人的生活中。專屬女性的密語,開始被人吟誦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