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債遭遇的拋售大潮讓一些投資者對2023年將成為“美債之年”的押注落空。依然火熱的勞動力市場數據引發了投資者們的擔憂,美聯儲將不得不進一步提高利率以冷卻通脹。不少投資者原本預計一旦美聯儲加息將經濟推向衰退,由於市場的避險情緒,美國國債就會反彈,“做多美債”也一度被視作今年最具確定性的交易之一。
由於美國經濟意外出現復蘇跡象以及市場擔心美國財政預算赤字不斷擴大帶來的財政狀況惡化,本周有可能成為長期美國國債今年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周。
本周一至周三的三個交易日,30年期美債收益率攀升近25個基點,回到去年11月中旬的水平,當時通脹率仍高於7%,是現下通脹率的兩倍多。
周四,10年期基債收益率最高跳漲12個基點並上逼4.20%,30年期長債收益率最高漲16個基點並上逼4.33%,本周均連漲四日,且持續刷新去年11月初以來的近九個月最高。
相比之下,對貨幣政策更敏感的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周四延續小幅下挫態勢,遲遲無法站穩4.90%關口上方,令關鍵的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幅度顯著收窄,即曲線迅速陡峭化。
本周美債遭遇的拋售大潮讓一些投資者對2023年將成為“美債之年”的押注落空。依然火熱的勞動力市場數據引發了投資者們的擔憂,美聯儲將不得不進一步提高利率以冷卻通脹。不少投資者原本預計一旦美聯儲加息將經濟推向衰退,由於市場的避險情緒,美國國債就會反彈。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做多美債”一度是市場認為今年全年最具確定性的交易之一,也一度相當擁擠。
美國財政狀況惡化,成為壓垮美債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周早些時候,惠譽評級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政府即將銷售大量債券等消息令市場擔憂美國的財政前景,這加劇了長期美債市場的壓力。此外,日本央行對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的調整也帶給美債市場一些壓力。
有分析認為,在眾多因素中,美國財政狀況肉眼可見的惡化趨勢,是美債遭受拋售的最重要因素。美國政府將在下周標售長債1030億美元,規模超過此前的960億美元,略高於大部分交易商預期的水平。同時美國政府借貸需求增長驚人,已經將三季度的淨借款預期規模上調至1萬億美元,也就意味著三季度財政部需要發債1萬億美元。
摩根大通的分析師Alexander Wise和Jan Loeys就認為,美債市場最終的問題是,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收益率最終走向何方,他們維持未來十年美國10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將達到2.5%的預測。他們認為,不斷增長的財政負擔是推動美債實際收益率預計長期走高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認為,當前美國國債收益率“處於關鍵水平”。他表示,對十年期美債來說,下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收益率4.35%或4.4%。
悉尼GSFM投資策略師Stephen Miller表示,惠譽對美國主權信用降級將使投資者關注美國財政狀況惡化的情況,但這可能已經被定價。
兩位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和蓋特納最近則敦促美國國會和政府積極應對財政負擔加劇帶來的挑戰,但兩人依舊對美國經濟的韌性表示樂觀。
市場紛紛遠離美債之際,巴菲特逆勢加倉
潘興廣場資管的創始人Bill Ackman認為長期通脹或持穩於3%、而非2%的美聯儲目標,以及去全球化、美國更高的國防成本、能源轉型、不斷增長的社會福利支出和工人更強的議價能力等結構性變化,都將持續抬升長端美債的收益率。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眼下有32萬億美元的債務和巨額赤字以及更高的再融資率,美國國債的供應量肯定會增加。很難想象市場如何在不大幅提高收益率的情況下吸收如此大量的債券供應增加。
他表示,30年期美債收益率有可能升至5.5%,而且“很快就會發生”:
歷史上有很多次債券市場在幾周內對曲線長端進行重新定價,而當下似乎就是其中之一。
與此同時,30年期美國國債期貨看跌期權交易量在本周三突破10萬份合約,創下為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債券天王”比爾·格羅斯表示:
整體而言,我看跌美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
但巴菲特則對美債市場更有信心。他最近幾天一直在買入美債,並表示可能會繼續購買。他說:
惠譽對未來三年美國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不足以改變我對美國國債和美元的看法。美元仍是全球儲備貨幣,這一點人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