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於加拿大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加拿大政府決定接收更多的移民,計劃在2025年以前增加到每年接收50萬人。
加拿大總人口中,移民和永久居民占23%,幾乎是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當人口烏泱泱地匯聚加拿大,除了帶來勞動生產力,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生存壓力。
戰爭、饑荒、歧視、貧困和氣候變化,這些世界性問題,制造了許多人道主義的理由,讓形形色色的人來到了加拿大。雖然加拿大的許多職位空缺也需要填補,以此來彌補激增的嬰兒潮一代(1946年-1964年二戰後出生的人)的養老問題。
新移民:落地就為加拿大的養老問題買單據了解,截止2020年,45%的嬰兒潮一代年滿65歲,其他的到2030年全部退休。他們的養老金、醫療保健和老年福利的支出成本隨之增加。
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政府感覺到了工作人口和退休人口比例的減少,於是把CPP(養老金計劃)從按需支付調整成了預付支付的模式。提高了個人工作期間的繳納費用。然而這樣的調整僅僅針對的是CPP,沒有把醫療保健和老年福利計劃囊括在內。
也就是說,嬰兒潮時代的老人老了過後,他們的醫療保健、老年福利計劃仍然是個問題。
怎麼辦呢?答案:引入更多新移民。
加拿大政府為了回避談論這個令人頭痛的話題,就通過簡單粗暴地增加稅收收入的方式來彌補這一筆福利預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引入年輕的新移民。
根據統計,在過去,在加拿大每6.9個在工作年齡的人口支持1個65歲或以上的退休人士。也就是說,在過去,每個退休人口有足夠的工作人口來為他們提供支持和社會福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拿大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現在,每1個退休人口只有3.3個工作年齡的人口支持,這意味著現在的工作人口不足以支持更多的退休人口。
新移民,也就淪為了加拿大養老問題的“工具人”。
而引入新移民過後,在本國競爭有限的房產資源,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拉高房價,讓本土居民(嬰兒潮的後代和移民後代)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
拉高經濟適用房價格,移二代掙得更多卻也買不起房
現在,在加拿大平均房屋的首付款的存款需要17年時間,而70年代至90年代只需要5到7年時間。
幾十年前,一個好的經濟適用房對於勤勞的家庭來說是唾手可得的,但現在得到一個體面的居所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尤其是在BC省和安省。
從2005年來,加拿大15年間的房價漲幅是美國的25倍!
一個悲哀的現實是,70年代到90年代來到加拿大的移民的子女(移二代),可能獲得了更好的教育和找到了比他們的父母更高薪的工作,但通常比他們的父母更難負擔住房。
連移二代都這麼艱難,更別說移三代了。(根據統計,無論是白人還是非白人移民,他們的的第三代,除了韓國和日本人的後裔之外,收入表現普遍遜色於第二代。)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新移民雖然沒有存款支付昂貴的首付,但也加劇了租房市場的壓力,進而拉高租金,間接推動了房價。
房價上漲會增加長期房主(通常是嬰兒潮一代)的房屋價值,而這些財富很大程度上是免稅的
這就很諷刺了,這一代嬰兒潮的老人不但享受著新移民含辛茹苦掙來的納稅錢來養老,還享受著這些天選打工人內卷帶來的房價上漲的宏利。
但他們這代人開著跑車,到處度假,瀟灑老去之後,留下一地雞毛。他們的後代,如何面對這瘋狂的房貸,以及壓力爆棚的工作呢?
職場卷生卷死,這裡是地獄還是天堂?
移民夫婦剛落地,就經歷失業潮。
2020年夏天,Soni夫婦從新加坡移居到溫哥華,並開始了新生活。“我聽說溫哥華有很多科技公司在招人,有點像西雅圖,” Vishal說道。“我想這是很合適的機會。”
2022年8月,Vishal終於在亞馬遜公司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同年5月,他原本在亞馬遜工作的太太Priyam,也找到了夢想的崗位。兩個人薪資近六位數,兩個人能撐走房貸,並給女兒提供舒適的生活。
作為一代移民,他們原本想多存錢,除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也寄錢給印度老家的家人。沒想到,落地一年多,他們就經歷了幾十年一遇的裁員潮。2022年下半年開始,科技領域就開始受影響。Vishal的太太Priyam僅僅在入職半年左右,就收到裁員通知,而Vishal本人也在這之後兩個月相繼失業。
沒有工作,對移民來說就是坐吃山空,很快就原形畢露。
生活在溫哥華,北美最貴的城市之一,遣散費很快用完。他們的移民夢也面臨瓦解,現在是回到新加坡,還是再找找工作留在加拿大,也成了問題。
Vishal每天都在網上找工作,每一個小時就刷新一次頁面。Priyam在家上網課,希望能精進自己的人力資源技能。但她投的求職簡歷很少收到回復,這讓她倍感挫折。他們甚至將簡歷投到了多倫多。BC省就業廳長Brenda Bailey對於他們兩人的遭遇表示遺憾,但同時也表示,雖然現在出現裁員潮,但也有更多崗位在招聘技術類的工作者。“BC省仍然是很吸引人們到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