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沈雅梅16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日前,沙烏地與伊朗在北京對話中達成復交決定,打開實現中東和平穩定的新道路。事件迅速激發美國一些政客、媒體甚至學者拾起「大國競爭」透鏡,評估北京對話對美國中東外交的影響,質疑中國參與斡旋的動機,反思美國外交決策者犯下的「錯誤」。
事實上,由於本世紀以來美國外交成就減少而失利增多,特別是隨著「川普主義」的流行、阿富汗撤軍的潰敗、烏克蘭危機的延宕以及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停滯等,很多美國人早已開始對美國外交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提出質疑,包括聯盟的價值、民主的促進、自由貿易的好處、多邊合作的意義等。越來越多聲音哀歎美國外交「幾乎一事無成」、「美國不再是國際事務的唯一仲裁者」「後美國世界來臨」,並把這歸咎於決策者的政策不明智、資源不充足、美國選民不配合、盟友不稱職乃至他國的崛起等一系列因素。但這樣的反思聚焦戰術問題,重在向外部甩鍋,嚴重缺乏自省,使美國一次又一次錯過吸取教訓並調整改變的機會。
問題主要出在美國推行單極霸權主義的「十字軍衝動」上,美國外交的影響力在國內政治、外交政策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被顯著削弱。
一是封閉的群體思維。冷戰結束以來,相對於自由國際主義者在柯林頓政府時期大行其道、新保守主義派在小布希時期登峰造極,從歐巴馬、川普到拜登時期,這唡大思想流派都飽受批評、有所式微。在從左翼到右翼的各種觀點中,白宮日益青睞外交政策「小集團」,組建「志同道合者」團隊,表面上是增強凝聚力,實際上卻造成令人震驚的群體思維,凸顯「美國的思考在減少」的事實。外交政策菁英從群體思維出發,形成諸多習慣性的錯覺,如美國無論怎樣都將保持世界領導地位,美國對外政策自然地契合世界其他國家訴求,不承認多極世界已經呼嘯而至,擔憂中國取代美國。拜登政府還有一個思路,即認為世界由「民主國家」和「旨在削弱民主國家的」威權者組成,只有美國能夠領導「民主聯盟」取得勝利。決策者投入群體思維的狂歡中,自欺欺人,壓根看不到事實並非如此的證據。
二是僵化的外交機制。2020年9月蘭德公司發布報告稱,「美國的政治領導層及職業聯邦官僚機構要為對日益增長的威脅反應遲緩負責。」2021年10月,布林肯宣布對美國外交進行現代化改造的主要舉措,包括提升能力、鼓勵創新、留住人才等。然而,改革並沒有觸及美國國務院職業規則弱化、「地皮之爭」上升、文官監督被削弱、人才招募空缺等深層次問題。更難以改變總統用人的金錢化、政治化傾向。在當今世界主要大國中,只有美國在「出售」大使職位,嚴重影響公共決策品質。川普時期,根據競選貢獻等所做的政治任命達到45%,遠遠高於以往30%的水準。栽x蕕侵湊氳諶曛剩攔勻鄙俳40名駐外大使,包括駐巴西、印度、義大利、沙烏地等國家的大使職位,清晰暴露出美國政治體制運轉不良的資訊。
三是愈演愈烈的外交「武器化」。美國外交秉持零和思維,一貫具有擴張性和對抗性。從「門羅主義」「海權論」「門戶開放」「威懾理論」「遏制戰略」「先發制人」到「大國競爭」等思想和主張可以看出,美國精於使用最後通牒、制裁、封鎖、武力威脅、動武甚至政權變更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其外交史就是「一部敵對強國關系的歷史」。然而,在多極時代,美國使用脅迫外交、制裁外交對自身產生巨大反噬。例如,烏克蘭危機後,美國把美元作為國際資金清算系統貨幣來懲罰敵人的武器,引發世界多國採取礀V┘跎俁悅攔鶉謔諧〉囊覽怠C攔窕詘氳繼辶煊虻某隹詮苤拼朧齙嚼醋園氳繼騫┯α戳煊蚱淥方詰姆吹O喙鼐俅肴粲昧突岬賈攣奕俗匪媯唐諛諉攔岩源鑭僥康模て讜蚪徊繳思白隕砭昧斕劑Α
四是政治極化的外溢。美國的國內政治越來越不允許它在國際多邊體系中發揮建設性的領導作用。第一,政治僵局持續,貧富差距拉大,種族矛盾惡化,槍支暴力頻發,鴉片類藥物氬d牡齲諍芏噯絲蠢矗攔緇嶂衛懟⒈;と巳ā⒏納潑襠ⅰ敢園裱α俊溝哪芰Υ嬉桑淞斕劑Φ娜ㄍ勻幌陸怠5詼尾輝佟鋼軌端摺梗癡緋齙蕉醞庹咧小9岫栽際芡懲飩蝗Φ男巳ぴ嚼叢醬螅昀炊啻緯⑹韻拗譜芡扯院宋淦韉氖褂萌ā⑾拗普謎鉸允痛⒈傅娜Α⒁蠼崾攔隕澄詰卦諞睹耪秸械鬧С值取5撐衫妗⒉棵爬妗⒆時糾嫦∈土蘇醞庹叩撓行浴5諶瑔|黨輪流執政,執政理念急速轉向,外交政策缺乏連貫性和可靠性。一個反復無常的美國在兌現對盟友保護、對敵威懾和對多邊談判的承諾等方面的可信度急劇下降。
對美國而言,每一個不願克制的誘惑,都成了難以避免的陷阱。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世界的主要矛盾已演變為如何解決嚴峻緊迫的全球性挑戰和全球治理體系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然而,美國沉醉於霸權之夢不願醒來,固守著地緣政治思維,虛構著「民主對抗威權」的敘事,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為整個世界代言,無視國際格局多極化現實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於發展、債務、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的關切和訴求,凸顯了美國與時代錯位、與世界脫節、退回叢林、拒絕未來的自我認知和定位。基於此,美國已經很難像過去那樣,「說服」別國去做困難的選擇和犧牲來支持美國的私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