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月28日報導,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近日使用由中國自主研制的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並取得成功。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項目團隊透露,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太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太空人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D圖像,為未來開展太空人在軌健康監測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中國自主研制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首獲太空人皮膚三D圖像。圖為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在軌使用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

中國自主研制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首獲太空人皮膚三D圖像。圖為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對太空人皮膚表層的成像。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是基於雙光子吸收及螢光激發的一種非缐性光學成像技術,具有高解析度、強三D層析能力、大成像深度等特點。由於傳統的雙光子顯微鏡整機系統龐大,不能滿足在軌實驗儀器設備對可靠性、體積、重量、抗衝擊和振動性能等的苛刻要求,此前國際上還未能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在太空站在軌運行與應用。
2017年,北京大學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主任程和平院士帶領團隊成功研制探頭僅重2.2克的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為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的開發奠定基礎。2019年,在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大力支持下,由北大程和平、王愛民團隊,中國太空人科研訓練中心李英賢團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馮麗爽團隊聯合相關企業及院所組建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項目團隊,由程和平擔任總負責人。項目組攻克多項顯微鏡小型化技術難題,於去年9月研制成功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
項目團隊成員、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王俊傑博士指出,去年11月12日,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搭乘天舟五號貨運太空船成功運抵中國太空站,成為世界首台進入太空的雙光子顯微鏡。近日,神舟十五號太空人乘組完成了雙光子顯微鏡的安裝、調試和首次成像測試,成功獲取了在軌狀態下太空人臉部和前臂皮膚的在體雙光子顯微圖像。
據悉,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解析度清晰呈現出太空人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D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分等無創顯微成像的能力。成像結果顯示,皮膚的角質層、顆粒層、棘層、基底細胞層、真皮淺層等三D結構清晰可辨。
「太空站雙光子顯微鏡是體現中國高端精密光學儀器制造水湆嶔[匾曬!鉤毯推澆檣埽舜臥詮鍛櫓な笛槭迪至碩嘞畹諞唬縭瀾縞鮮狀問迪炙庾酉暈⒕翟詮煺T誦校恢泄謔狀問迪址擅肜咨淦髟詮煺T誦校還噬鮮狀臥詮旃鄄散杖訟赴峁購痛懷煞腫恃丁!剛廡┎喚鑫酉赴腫鈾疁士固杖嗽詮旖】導嗖庋芯刻峁┝巳鹿ぞ吆頭椒ǎ參蠢蠢彌泄照酒教ǹ鼓鑰蒲а芯刻峁┝酥匾募際跏侄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