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大家对照《货币战争》重新看英国!
1、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机制。
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
2、历史回顾:
威廉.帕特森(WilliamPaterson)为首的银行家向国王提出一个从荷兰学来的新生事物:建立一个私有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来为国王庞大的开支进行融资。
这家私人拥有的银行向政府提供120万英镑的现金作为政府的“永久债务”(PerpetualLoan),年息8%,每年的管理费4000英镑,这样每年政府只要花10万英镑就可以立刻筹到120万英镑的现金,而且可以永远不用还本钱!当然政府还要提供更多的“好处”,那就是允许英格兰银行发行国家认可的银行券(BankNote)。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和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政府的赤字直线上升,从1670年到1685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是2480万英镑,从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570万英镑,但英国政府的从英格兰银行的借贷从1685到1700年暴涨了17倍多,从80英镑涨到了1380万英镑。
更妙的是,
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支出则由人民的税收来负担!
果然从此以后,英国政府就再也没有还清债务,到2005年底,英国政府的欠债从1694年的120万英镑增加到了5259亿英镑,占英国GDP的42.8%。
大家查:
1、银行私有制。
2、金矿私有制。
3、货币发行权。
4、英国政府的经济来源、债务、借债、如何还债等等。
……
查完了,杀!
杀人一定要彻底,不要让这些人流窜宇宙!
。
英媒分析“为什么苏纳克赢”:英国需要能提供稳定和公认经济能力的人
苏纳克的支持者表示,这位前财政大臣是一位可靠的人,可以恢复英国在投资者眼中的信誉——在特拉斯的“迷你预算”提出减税措施、但几乎
没有资金补充后,这些投资者抛售了英国债券和英镑,引发了英国金融市场大地震。
报道称,苏纳克的支持者说,特拉斯所谓的“迷你预算”计划扰乱了金融市场,
增加了政府借款和抵押贷款,还增加了对养老金基金可能破产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苏纳克正是英国所需要的操盘稳定局面的人。
——大家对照《货币战争》,可以
看清楚英国人!
……
《货币战争》续:
1、“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个系统是以封建独裁的模式被中心银行家们所控制,它们通过频繁的会议所达成的秘密协议来进行协调。
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
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是一家私有的银行,而控制它的中心银行们本身也同样是私有公司。
每个中心银行都致力于通过控制财政贷款、操纵外汇交易、影响国家经济活动水平、在贸易领域对保持合作的政治家提供回报等方式来控制各自的政府。”
2、
国际清算银行:中心银行家的银行 及其 【秘密会议】。
除了8月和10月,每年有10次来自伦敦、华盛顿和东京的一批衣冠楚楚神秘人士来到瑞士的巴塞尔,然后悄然住进尤拉宾馆(Euler Hotel)。他们来参加的是世界上最秘密、最低调,但影响重大的定期会议。这十几个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密的专线电话通往各自的国家。300多人的固定团队为他们提供从司机、厨师、警卫、信差、翻译、速记、秘书和研究工作的全套服务,同时配备给他们的还有超级计算机,全封闭的乡村俱乐部,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能够加进这个超级俱乐部的人有严格限制,只有那些制定各国逐日利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的中心银行家才有资格加进。他们包括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德国中心银行的董事们。这个机构拥有400亿美元的现金,各国政府债券,和相当于世界外汇储备总量10%的黄金,其黄金拥有量仅次于美国国库。仅出借黄金所带来的利润就可以完全支付银行的全部开销。每月的秘密会议的目的旨在协调和控制所有产业国的货币活动。
3、日本和英国银行家、金融业的关系
4、
香港《明日大屿》万亿填海: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计划,在大屿山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透过填海建造约1700公顷土地,但惹来社会各界狠批。
现时政府决定开V人工岛,属为在财团背後作政治任务,须花接近1万亿港元……
——大家注意一下此类重大工程。
大家查一下。
《货币战争》续2:邵逸夫遗产分割方案
基金,被委托给一个注册在
百慕大的Shaw Trustee (Private) Limited的神秘机构运营,以完成家族财产的增值保值。值得注意的是,Shaw是邵姓的英文。而这个机构此前并未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其运营的基金背后有着复杂的股权结构。
邵氏兄弟当时发出的公告透露,Shaw Holdings Inc.是一个投资控股公司,
注册在诺鲁共和国。诺鲁在大陆又译为瑙鲁,位于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亚西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
1990年代,瑙鲁成为一个避税天堂。
邵氏兄弟私有化的公告还披露,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的信托人为 Shaw Trustee (Private) Limited,指定人为邵逸夫本人,受益人则包括 Shaw Trustee (Private) Limited根据信托契据挑选之任何人士或慈善团体。公开资料显示,Shaw Trustee (Private) Limited于1995年5月26日注册在另一个
避税天堂百慕大群岛。
在香港的
200多家上市家族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通过
家族信托的方式控股,除了邵逸夫,还有李嘉诚、李兆基、郭德胜、刘銮雄、杨受成等。例如,李嘉诚就设立了至少4个信托基金,分别持有旗下公司的股份,并对每个信托基金指定了受益人。
《货币战争》续: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英国智库机构Z/Yen和中国深圳的中国发展研究所每年颁布两次。该指数被广泛用于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排名采用了超过
29000个金融中心测评报告,这些报告基于网上问卷和大型国际组织(例如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人》情报小组等)等)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