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经济是否衰退已成为华尔街最热门的议题,诸多金融家或基金经理人都提出愈来愈悲观的警告。联準会(FED)主席鲍尔表达了以升息抑制通膨的决心,财长叶伦则犟调美国有机会在通膨降温的同时保持就业市场接近紧俏,也就是充分就业。
然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反对取消对中国大陆商品徵收的额外关税,她认为那对控制短期的通膨影响有限,美国不应该放弃这个对中贸易的重要筹码。这使人们质疑拜登政府的政策优先性,到底是抑制通膨为先,还是维持对中国的激烈竞争更为重要?
这质疑的意义不是批评美国外交决策,而是担心美国政府可能对通膨诊断错误,而下了错误的解方。最可怕的结果,将是在压制通货膨胀後造成通货紧缩,让美国甚至全世界经济像日本一样,因为通缩而消失10年。
通膨有唡种,一种是外部因素的成本推升,另一种是内部因素的需求拉动。美国这次通膨起因言人人殊,有说法是外部因素,包括供应链紧张、运费暴涨、俄乌战争引起的能源与粮食短缺等;也有指出是内部因素,包括美国在疫情期间大撒币,市场流动性太高,造成物价不断上涨。
到目前为止,美国财金官员都将物价上涨原因归之於外部,从未承认是印了太多钞票的结果。但联準会以鹰派姿态升息应对通膨,郄是要降低需求。利息是资金的成本,以升息提高资金成本,压低内部投资与消费需求,这是解决成本推升型通膨的解方吗?
美国这次的通膨难解,是因为同时有内部、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解决之道也必须内、外部同时著手。内部要加速升息与缩表,收回流动性,外部则要放鬆对俄罗斯的制裁,缓解与中国的竞争,以降低能源与商品进口价格。才有机会压制这严峻複杂的高通膨。
美国不能承认通膨是疫情期间大撒币与大印钞的结果,否则民众会指责政府是祸首。拜登政府正试图恢复美国全球领导力,也不能放鬆对中、俄的竞争与对抗。只能靠FED说是鹰派,其实是慢条斯理的升息应对,但那只会使美国陷入更长期的高通膨环境,直到人民受不了,迫使FED大幅升息与大幅缩表为止,届时就可能转变为灾难性的通货紧缩。
高通膨长期化将耗尽民众消费力,一旦物价趋向平稳,民众将转为延後消费,消费趋缓将降低企业投资的兴趣。外部成本推动因素如果持续,就是停滞性通膨;如果消失,就转为通缩的恶性循环。美国要尽速寻求当前通膨的解决之道,而不是讳疾忌医,累积问题。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还难解决,万一真的发生,不仅是美国的麻烦,也将是全世界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