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自上台以來,一直高調宣揚自己在新冠疫苗接種等抗疫工作上的“政績”。然而,就在他就職半年之際,美國疫情核心指標正面臨嚴重反彈。過去兩個星期以來,確診病例激增近2倍,疫苗接種大幅放緩。
當地時間7月21日晚,拜登在一個“總結半年政績”的演講中不得不心急“放狠話”稱,美國近期新冠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都是沒接種疫苗的!
其實,無論是近期疫情反彈還是疫苗接種遇阻,暴露的還是美國抗疫的老問題。
近期,全美50個州新冠確診病例增幅均在上升,這意味著病毒正在加速擴散。按照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美國7天平均日增確診病例數從7月6日1.37萬例,增至7月20日3.7萬例。
在首都華盛頓,白宮一名官員和國會眾議長佩洛西辦公室一名發言人日前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密接者中據稱不包括拜登和佩洛西,但目前已有多名密接者病毒檢測也呈陽性。
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說,美國近期新增新冠病例中,超過八成是高傳染性的德爾塔毒株所致。
公共衛生部門官員和傳染病專家警告,在變異病毒威脅之下,美國要小心秋冬季疫情形勢嚴峻。
疫苗接種遇阻暴露老問題
在變異病毒加速傳播之際,新冠疫苗接種進度嚴重放緩。截至7月15日,美國7天日均接種量約為27萬劑,同比下降近36%。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7月20日數據顯示,美國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的人數占總人口48.7%。
拜登政府此前曾高調宣布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前讓70%成年人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的目標,6月底不得不承認完不成。
拜登在7月21日演講中著急喊話:“一萬例新冠死亡病例中,9950例都是沒接種疫苗的!”
美國政府將當前疫情反彈部分歸咎於疫苗接種工作遇阻,比如,很多地區接種率太低,不少“死硬派”拒絕接種疫苗。
然而,美國社會之所以對包括疫苗在內諸多防疫措施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民意,一方面,與社會深度撕裂、政治高度極化現象有關,華盛頓政客們沒少在這方面“煽風點火”、擾亂抗疫節奏;另一方面,與美國體制存在的問題有關,聯邦政府應對遲緩、協調不力,地方政府資源不均衡、各自為政,且受黨派立場等政治因素影響嚴重。
在美國,疫苗同口罩的“待遇”頗為類似。去年以來,美國社會對戴口罩這種基本的防疫措施都能吵翻天。好不容易推出了“口罩令”,一看疫情好轉,美國疾控中心今年5月立即修改指南,不再建議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人參加室內、室外活動時必須戴口罩。
眼見疫情反彈之勢,美國人口第一大縣、加州洛杉磯縣自上個周末起不得不自行恢復了室內公共場所的“口罩令”,轄區內上千萬居民無論是否已接種疫苗都須遵守這項規定。
美國疾控中心官員日前不得不承認,美國其他地區恐怕也需要效仿洛杉磯縣,考慮重啟“口罩令”。
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因疫情減少1.5歲
到目前為止,美國仍是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最多、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美國抗疫不力及種種亂象直接影響民眾生命健康。
不妨再看兩個頗令人震驚的最新數據:
據美國疾控中心7月21日公布的數據,美國去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一下子比前一年縮短了1.5歲,為二戰以來下降最多的一年,主要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其中,少數族裔受影響更嚴重,非洲裔和拉美裔的人均預期壽命分別縮短了大約3歲。
美國兒科學會和兒童醫院協會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截至7月15日,美國已有超過408萬名未成年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