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蔡家在藝術界人脈甚廣,也讓她在某種層面上擁有了更多的資源得以實現夢想,比如去專業的錄音室錄制自己寫的歌,或者拍攝看起來有點幼稚的MV:
▲ 這個奔馳車排排站隨便踩就是某首歌MV裡的鏡頭。
▲ 另一首的結尾還出現了友情客串的老公。
與美食相關
說到美食做菜,這個主題在她的視頻裡出現了太多次,大部分都是為了准備超級隆重的家庭聚餐。
這可能就是大家族的儀式感吧,不管是公婆生日、小孩生日、各種紀念日都要一一慶祝,邀請親友到家吃飯:
▲ 這個一閃而過的鏡頭,拍到了坐在桌子中間的蔡明興夫婦。
正如上次提到的,富邦蔡家的大部分親戚都住在同一棟大廈裡,一層一戶,既保證了彼此的生活空間,又非常方便走動溝通交流,稱得上既親密又獨立:
▲ 不用擔心安保問題,如果有外來訪客,樓下的管理人員會專門陪同上下電梯。
而蔡家的廚房,似乎從設計之初就在為頻繁的家族聚會做足准備:
▲ 牆上印著“Tsai Kitchen(蔡家廚房)”。
▲ 光爐灶就有6個。
▲ 烤箱蒸箱蒸烤一體機各種設備應有盡有。
▲ 連雙開門冰箱都分了灰白色兩個,分別用來存儲即食和需要額外再加工的食物。
▲ 還有各種型號的Le Creuset鍋子。
▲ 和適合不同酒的紅酒杯、香檳杯、白酒杯等。
再看一眼餐廳,起碼可以容納十幾號人就餐的長餐桌:
有錢人的家庭聚餐,復雜程度簡直堪比我們普通人外出吃一頓fine dining:
▲ 餐桌擺設十分考究,不僅按照主題有不同的花和綠植,甚至還有定制餐牌。
▲ 如果是小朋友的生日,則會額外請人來布置現場。
▲ 餐盤餐具當然也得是精挑細選,比如人手一份的Le Creuset湯盅。
▲ 一般來說,富豪階層有時會請酒店廚到會替家裡人做菜,這樣就免去了每次去同一個家只能吃一樣的菜的問題,大廚之外還要有家裡的好幾位阿姨不停幫忙,甚至還有專門負責上菜的服務生。
與小孩相關
很多豪門為了保護下一代,鮮少讓小朋友出鏡,但也許鄭舒秦從小接受的是美國教育, 對此並不忌諱,而公婆、老公也沒有提出異議。
她在視頻裡暢談老大老二如何選擇幼兒園、接受何種課外輔導課教育:
▲ 比如鋼琴
▲ 比如法語
分享如何讓孩子們做到乖乖睡覺完全不用人哄的方法:
還用了整整兩集來聊老三的出生經過:
▲ 看完這個視頻的最大感受,除了愛,最重要的是醫療資源和錢啊。
與公婆相關
和公婆的相處是永恒的哲學問題,更何況像蔡家這樣有頭有臉的家族。網友們對這個問題充滿了好奇:
她的回答也沒有一味迎合或者謙卑跪舔,只是委婉地表示大家都在相處中適應磨合,背後含義不言而喻。
至於和長輩的溝通,她說自己更樂意做聆聽者,畢竟大家生長在不同時代,思維想法難免有所不同,寧願盡量減少表達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由此可見,豪門裡細碎的紛爭始終是客觀存在的。
雖然和老公是戀愛結婚,不是出於互惠互利的家族聯姻,但在台灣社會而言,她是以一個外來人的身份在努力融入新的大家庭。
結婚時要按照古法,跪下向新郎奉茶:
▲ 見過跪公婆跪父母,頭一回見跪老公,這舊俗實在有點不可思議。
婚後需要陪同公婆出席各種場合:
▲ 比如舉家出動支持王力宏的演唱會。
▲ 陪婆婆和一幫名媛貴婦們聚餐。這張圖裡除了“紅豆幫”的蔡依珊、林牧潔兩姑嫂,“日盛幫”的關穎,左下角的陳妍嵐也是標准的貴婦,她的老公是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的兒子江俊德。
甚至連自家裝修都得聽從婆婆意見:
▲ 比如這個入戶牆上滿滿的“書架”。
▲ 實際上是婆婆駁回了他們原本想做書架的念頭,找人定制的印成書櫃樣子的立體畫,還按照書本類型分門別類,也是蠻好笑的。
由此可見,豪門相處,還是得擅長忍術啊,尤其在強勢的婆婆面前,低調收斂鋒芒絕對是最智慧的生存模式了。
▲ 在志玲姐姐婚禮上放聲高歌的婆婆翁美慧。
與自己相關
至於她個人的部分,就和普通博主一樣,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
▲ 比如護膚化妝的喜好,邊化妝邊錄視頻,聊到和老公相戀的過程眉開眼笑。
▲ 比如穿搭配飾的選擇。
▲ 比如旅行前收拾打包行李的全過程。
▲ 還有作為高中游泳校隊成員,而今依然保持著對游泳的滿腔熱情。
也正是由於家族基因遺傳和良好的運動習慣,鄭舒秦一直都超級瘦(生完三胎後的體重是163.7cm/44kg),基本上穿什麼都毫無難度, 但她大多時間都是一身運動休閒風的打扮:
全然不像其他豪門闊太,滿箱滿櫃的名牌:
▲ 她沒有一整牆的高跟鞋,取而代之的,大多是平底和球鞋。
▲ 就連在衣帽間能看到的名牌包包都實在是少之又少。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簡單隨性的風格,很多人都覺得她看起來特別年輕。當然顯小的從來都不只是穿搭,還有整個人的精神狀態:
▲ 和老公單獨出游還是會充滿戀愛時期的歡欣雀躍。
▲ 見到明星立馬變身小迷妹,要求合影留念。
關於她的個人部分,還有一個內容很特別,就是重新呈現拍攝過程:
▲ 她的大部分視頻都是手拿相機或者架設多個三腳架拍攝完成的。
▲ 也沒有像大部分貴婦那樣選擇外包團隊剪輯,都是由她本人親手操刀。
也許正是因為不夠專業,很多技能仍待精進,反倒顯得格外真實。
她的頻道評論裡,時常充斥著兩種聲音,誇她完全不同於一般豪門兒媳,透著一種高級的真實感:
也有偶爾兩三條貶低她的一切只不過是仰仗豪門光環:
這樣的負面評價真的是因為網友羨慕嫉妒恨嗎?其實不然。
不可否認,她本身才華橫溢十分優秀,但從專業角度來看,她的vlog有時更像是朋友之間的閒聊嘮嗑或者記錄生活的流水賬,內容上並沒有多特別多吸引人,觀眾可能純粹沖著“富邦二董兒媳”的頭銜從頭看到尾。
倘若換成另一位普通姑娘,會說流利的法語、英語,會寫歌作曲彈琴,會游泳會做菜,多才多藝,她可能也會受到褒獎,卻不會有媒體的大肆報道,不會有趨之若鶩的恭維。
▲ 比如某條回復,看了實在感慨網友們真情實感。
只能說,和“仇富”一樣,“慕富”心態也一直存在,富人的光環總是閃耀,讓我們看到遠方不可及之處。
作為靈長類生物,我們喜歡打探知曉別人的生活,這種習慣,從猿猴時代已經開始,大概作用是彼此梳毛時的談資。
而富有群體的生活天然是這種窺視欲的目標方向,我們八卦明星的情事,也想知道有錢人生活方式,這是深藏在人類基因裡的嗜好。
而財富群體的心理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們想要分享自己的生活,炫耀自己的富有,錦衣夜行,無人得知,也不快樂,但一方面,如果富有的夠久,他們就會知道,自己這種因為大大高於普羅大眾生活的方式會領他們遭遇到羨慕,同樣也會遭遇到嫉妒和憎恨,甚至會帶來無緣無故的傷害。
強生集團的繼承人Jamie Johnson曾在2003年拍過一部紀錄片《Born Rich》,圍繞十幾位同齡的頂級豪門後代,講述他們的日常生活,還有面臨巨額財富時的困惑。
▲ 其中包括前紐約市長Bloomberg的女兒Georgina(上圖),當時她的口頭禪是“Bloomberg這個姓糟透了”;而前“美國大公主”Ivanka Trump(下圖)小時候的雄心壯志是“俯瞰紐約天際線,將來哪一棟摩天大樓會屬於我”。
富家子拍出來的富貴故事,總是格外真實具有說服力,在當年讓普羅大眾近距離觀察到了有錢人生活的世界,遙不可及光鮮亮麗。
但後來無一例外,參與者們好像都很後悔加入這場拍攝,甚至後來還有人為了刪減自己的出鏡片段把導演都告上了法庭。
▲ 不過因為導演Jamie也是有錢人啊,所以最後變成了兩個集團的法務針鋒相對,導演還贏了。
這也是老錢家族多半要求後代低調的原因,因為研究者發現
有錢人之所以將自己重重包裹,是因為他們從文化和保護意識上發現,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外面的人不喜歡他們,憎恨他們,問題不在只在於有錢人瞧不起人,也在於有錢人會被外面的世界誤解和歧視。
所以他們的旅行往來離不開那幾個熟悉的地方,而來往的也是熟悉的圈子,因為他們想要的是和自己認識的人以及認識自己的人共處的那種安全感與自在,所以他們喜歡豪宅和私人飛機,因為這些東西能將他們與普羅大眾隔開。
——BY 理查德·康尼夫
有過經驗的富人們對外界充滿了警惕心和戒備感。他們也許會在社交平台大曬奢侈品來彰顯富貴,卻對家庭內部隱私甚少提及,就是生怕給有心人制造可乘之機。
正是見慣了有錢人的一貫做派,才會說今天文章主人公難得的真實。至少她給了我們一個透過鏡頭窺探豪門生活的可能性,盡管相當謹慎。
在這些視頻背後,我們看到了她和老公的和諧相愛:
▲ 蔡承儒全力支持太太的愛好,主動請纓拍攝她的MV並且客串男主角,還為她的視頻後期配音。
也看到了相比那些被身份困住的豪門兒媳,她多了的那一點難能可貴的自由。
台灣的豪門,女性是基本沒有話語權的。就算是親生女兒,在家族企業裡也頂多只能掛個名、任個閒職,沒辦法參與經營管理,媳婦們更是多數時候查無此人,只被要求傳宗接代,一口氣生三個是標配。
比如國泰蔡家的第三代蔡宗翰娶了同為名門之後的漂亮太太楊絢茹:
婚後太太除下生下三個小孩,被公公誇贊“效率很高”外,直接從大眾視線裡消失了。
跟他們一比,同樣是親戚的富邦蔡家顯得相當開明,第二代的兩個媳婦陳藹玲、翁美慧分別擔任富邦文教、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雖然不是集團主要業務,也絕對算有施展空間。現在更是同意第三代的媳婦鄭舒秦在油管開頻道當網紅,巨細靡遺地分享家庭瑣事,實屬難得。
只是不知道日後伴隨著粉絲數的增加、影響力的擴大,這份被賦予的難得的自由還能持續多久呢?
我們作為旁觀者,也只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