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她選擇了更加內斂的羅大佑,甚至在志雲飯局上毫不避諱地承認,坦言當時兩人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但一年後,羅大佑就選擇分手,退出這段壓力過大的戀情。
她也很釋然:“到了某個節點,就覺得原來我們也只能走到這麼多”。
年輕的時候要勇敢去愛,成熟了要愛對人,少受傷害。
她的戀愛觀點在她的電影《20 30 40》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那是我看過她的第一部電影。
當時並不知道導演是她,只覺得導演一定是位非常細膩的女性。三十左右的我第一次看到時,就非常有同感。
電影如名字一樣,描寫了三個分別處在20、30、40歲的女性生活。也正好找了她的兩個徒弟李心潔演20歲,劉若英演30歲,自己演40歲。
這部電影現在看來宗旨就是:20歲,要勇敢去愛,30歲,要愛對人,40歲,要愛自己。
三個女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雞毛。尤其是當我四十歲重新回憶張艾嘉的故事,更是覺得人間真實。
裡面有個細節就是張艾嘉在車庫裡迷茫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找了半天才發現自己在找一直戴頭頂上的太陽眼鏡。
那種焦慮又崩潰的感覺,真的一下子就擊中了我,哪個中年人沒有悵然若失的時候呢?
每次我和盧先生吵架的時候我都會去回顧張艾嘉的這段故事。當看到張艾嘉離婚後找了個小鮮肉想要開始體驗年輕人的生活,白天登山打球,晚上“運動”,結果”運動“太多,下不來床,走不了路的那段。
更是打消了每次我和盧先生吵完架就想要離婚去找小鮮肉的沖動。刺激固然新鮮,但原來這麼累,就還是算了吧。
這部電影很值得女性朋友們去看,它會告訴你,20歲很棒,30歲也很好,40歲好像原來也不錯。
看到40歲的張艾嘉對著鏡子刮腋毛那段,我相信大家都會和我發出同樣的感慨:刮腋毛原來也能這麼好看,這就是熟女的魅力吧。
故事結尾一切也沒有什麼勵志轉折,但看完就非常欣慰,並且也會非常心安。
感覺是一杯暖暖,而且美麗的水果花茶,看著也美,喝著芬芳,到肚子裡,熱熱地暖在心底。
看她的電影實在是種享受,所以她能讓金城武在《心動》裡說出那句“你辛苦歸辛苦,什麼時候嫁給我”,也是非常點題了。
將少男少女的初戀心事如山澗泉水般緩緩細語,娓娓道來。
張艾嘉曾經覺得劉若英和年輕的自己很像。所以她當年力排眾議,選用了連李安都覺得”沒有星味“的陳升助理劉若英出演《少女小漁》,這部電影也幫助劉若英拿下生命中第一個最佳女主角。
但我還是偏愛張艾嘉多一些。雖然她們都很文藝,都愛才子,也都很偏執。但劉若英還是像極了她的歌《為愛癡狂》。
她對恩師陳升的愛從來都不加掩藏,在很多公開場合都高調示愛過,完全沒顧及陳升有妻兒這件事。
陳升也公開承認過對劉若英的感情不一般,但更發乎情,止於禮,面對她的“擁抱邀約”,都尷尬地拒絕。
陳升拒絕了她,反而給了她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體面和尊嚴。有時候,你真的喜歡一個人,不一定要和她在一起。
但偏偏劉若英不懂,後期和與蘇慧倫交往的導演陳國富,也有了一段交往的事實。
文藝往往代表著美好,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兩面。張艾嘉也說了,和文藝的才子們交往,往往自己要吃很多苦。
如果形容劉若英是文藝,那張艾嘉還是有著比文藝更超脫的灑脫,這正是她可以一直深受歡迎的原因。
才子碰才女,較真的人在一起,注定要兩敗俱傷。
張艾嘉比劉若英清醒得多,不再眷戀才子,她很會做女人,開始懂得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她開始喜歡有自信、能包容她的男人。
不過這份清醒,也夾雜了幾分自私,在成全他人還是成全自己的選擇上,她選擇了後者。
這也是她人生中最大的黑點,她愛上了有婦之夫王靖雄,一個同樣和她有導演夢的成功商人,還懷上了他的孩子。
但其實她本來是不打算結婚的,自己把孩子生下來養。許多人覺得她在那個年代就敢未婚生子實在勇氣可嘉。
她神情凝重地告誡到“千萬不要學我,我那時其實是任性,太想要孩子了,覺得再不生就生不出來了,不論是否可以結婚,我都要定了那個孩子。”
為愛賭注一切的張艾嘉,這次,她賭贏了。1990年生下兒子王令塵後,隔了一年,王靖雄就辦好離婚娶她進門。
這是她人生最大的黑點,也成了她生活裡最大的收獲。因為她這次,終於挑到了一個最合適的伴侶。
丈夫王靖雄
張艾嘉曾說,王靖雄偏愛看武打片,所以在結婚前根本不知道她是誰,更多的是有著共同的愛好,視自己為普通人。
反而進了娛樂圈顧慮很多的張艾嘉從經商的王靖雄身上學到了更多的果斷和自信。
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他們也從曾經的“小三上位”,變成了娛樂圈恩愛的佳話。
曾經破壞別人家庭的張艾嘉也多次公開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讓小三出現。
40歲的張艾嘉,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踐行了自己電影中的態度:40歲,要更愛自己。
生兒育女之後,她也和普通的媽媽一樣,也有著望子成龍的心願。盡管丈夫王靖雄曾說過她:“不像是在養兒子,更像是在組裝電腦,把所有最先進最頂級的軟件全部塞進去,卻不知硬盤本身能否能容納。”
直到2000年7月6日早上,張艾嘉的兒子王令塵被綁架,才讓她在教育問題中改變了觀念。
丈夫王靖雄和很多香港富豪一樣,接到了一通綁架電話,對方說:”你兒子在我們手上,馬上准備2000萬現金,否則撕票。“
張艾嘉一家三口
那時候台灣影星白冰冰的女兒白曉燕剛被綁匪撕票。本來交付贖金就能回來的女兒,因為媒體大肆報道導致警方的絕密行動被全世界知曉,惹怒了綁匪撕票。
三天後,警察在中港大排溝內發現了白曉燕的屍體。
張艾嘉自然是如坐針氈,但為母則剛的堅強讓她強撐起來。
在兒子王令塵被綁架的6天6夜裡,張艾嘉一天也沒有合過眼,戰戰兢兢地度過了144個小時。一邊按照警察指示和歹徒周旋,一邊若無其事地出現在人前。
盡管最終張艾嘉在警方的幫助下,找回了王令塵。但在綁架案現場,張艾嘉看到了綁匪准備的香燭和冥幣時,抱著兒子號啕大哭。
王令塵解救後陷入了嚴重的自閉和抑郁,張艾嘉放下手頭工作,也不再填鴨式地讓兒子學這學那,陪了整整三年。
突然有一天,兒子終於開口說話,第一句就是”媽媽,謝謝。
“張艾嘉淚如雨下,她感慨道:
“我讓他成為全校最優秀的學生,他沒有謝我;
我讓他成為童星,他沒有謝我;
我曾打算傾家蕩產去交贖金,他也沒有謝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裡,靠在我懷裡的時候,
他由衷地感謝我。
一句‘謝謝’,
頓時讓我覺得所有的榮耀
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在為人父母的這條新賽道上,張艾嘉經歷了一次全新的洗禮。
2006年母親節,張艾嘉被台灣職場人士票選為“心目中最完美的母親”。
因為綁架事件,她又看淡了一切,步入中年依然將自己熱愛的文藝片事業進行得如火如荼。她說:“別人覺得應該退休,下半場已經out,但我覺得是人生的另一個新開始。”
人生這條路上,她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與其沉甸甸地都往身上加,不如全部拋之腦後。
在賈樟柯《山河故人》裡和自己相差四十歲的董子健拍床戲,網上都謾罵連天,她卻和老公高興地討論,王靖雄聽到對方是個19歲的少年後更是大笑不止。
堅持40年繼續拍被稱為票房毒藥的文藝片,即使七次提名陪跑也無所謂。
在她擔任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最後一年,設計了一批帆布鞋送給所有被提名的人,上面寫著“我才不過64歲,跑起來,路仍長。”
有記者問張艾嘉:“你覺得自己人生最遺憾的是什麼?”她笑了笑回答:“沒有。”
這話,有幾個人敢講?
遺憾我們大部分人注定是會有的,但囿於現實時,不妨還是喘口氣,想想自己的那些理想。到老了,都堆積成遺憾,只會變成一聲聲的長吁短歎。人就算還沒老,心態就能先入土了。
不如學學張艾嘉,67歲仍在拍不賺錢被視為票房毒藥的文藝片又如何?結果怎麼樣好像也並不重要。
就算是吊著我們往前走的蜜罐,即使吃不到,人生路上的步伐也都會輕盈些。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新書《三十幾 來得及》,《有實力才有底氣》正在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