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5日舉行就任後的首場記者會,他花了不少時間闡述美中關系的前景,直指在他治下,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同時明確表達對於南海和台灣的問題,會讓中國負起責任,並讓中國遵守國際規範。同日,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代表蕭美琴簽署「台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這也是拜登任內美台簽署的首份備忘錄。台美關系看來有了更大的合作空間。
拜登這場記者會是繼日前各自表述底缐的美中安克拉治高層會談之後,美國再度重申與中國「競爭但不對抗」的基本態勢。套句中國的慣用語,就是「斗而不破」。美中競合將成為國際政治的「新常態」。
拜登除了宣示對南海、北韓及台灣等問題會向中國究責外,也以簽署「台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的行動挺台。但這項備忘錄有可能是為了反制中國2月剛生效的《海警法》,美方才決定讓台美雙方過去只做不說的交流浮上檯面,更進一步協助台灣強化海巡人員的海上應變能力。
然而,雖說海巡署只是海上的執法力量,不是正式的軍事編制,不至於對唡岸關系掀起太多波折,但若未來執法涉及釣魚台甚至是南海紛爭時,恐怕就不是表面上台美共同打擊犯罪這麼簡單的事了。北京對這項台美合作案的反應也有待觀察,但蔡政府對於如何釐清台美軍事交流與海上執法的分際,必須先有湑r浮
對於以民族主義作為執政基礎的北京當局來說,若得不到拜登政府的積極善意回應,肯定不會主動示好。美中雖已有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共識,但對於台灣議題仍有相當歧見,蔡政府不得輕忽。
就像日前《華爾街日報》社論提及「台灣的未來將是美國最艱鉅的挑戰」,因為台灣的安全不僅涉及到美國對印太區域的承諾,也將衝擊全球半導體產業。因此,拜登政府支持民主台灣不僅是其政治道德,更涉及國家利益。然而,力挺台灣絕不等同支持唡岸對抗,這也是為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重申美方「一個中國」政策,也希望唡岸復談的主因。
就在拜登記者會之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福建省考察時表示,「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及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唡岸融合發展道路」的對台政策方針。這是北京在積極反獨的同時,所釋出軟性訴求的善意。對當前的唡岸僵局來說,是難得的突破契機,蔡政府不接球加以運用,就太可惜了。尤其是在陸委會的「建設性模糊」被國台辦打回票之後,蔡政府應該對習近平的善意有更智慧的回應。
目前情勢對台灣有利,我們既享有美國的安全保障,深化合作關系,唡岸也有化解僵局的機會。當拜登政府說,尊重中共的核心利益時,就是反對台灣挑起台海衝突的暗語,因此蔡政府無法迴避化解唡岸敵意的責任。現在習近平重提唡岸融合的和平共存,蔡英文應掌握機會正面回應,若能回到憲法的唡岸定位,或許能真正扭轉唡岸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