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軍事評論
去年以來,澳大利亞盲目追隨美國對華抹黑後,我國開始對澳洲出口貿易進行懲罰,讓澳企是有苦說不出。比如之前中方嚴格把控入關商品,因澳煤炭不符合我國的檢疫標准,我國海關對煤炭采取退貨措施,但是澳大利亞煤炭船只卻並未原路返回,而是一直滯留在中國港口。近日,在中國滯留7個月後,澳洲最慘的那艘運煤船終於走了,數據顯示,目前仍有55艘澳洲運煤船在中國港口徘徊。
據《環球時報》1月20日報道,在中國京唐港滯留7個月、載滿澳煤炭的印度船只近日抵達日本,印度船員將在36小時之內登上回家的飛機。此前,該船只不止一次爆出所謂的“人道危機”,也被外界比喻為“最慘的那艘澳洲運煤船”。據稱,這艘船只走後,如今還有55艘澳煤炭船在中國港口逗留,船上也大多數是印度船員。
之前,中方拒絕澳煤炭入關之後,並未對這些船做任何限制,允許他們返航。但是澳煤炭企業不願意損失利益,要求船只繼續停在中國港口外,有點“你不收我不走”的意思。不過,中國海關也不是嚇大的,既然你不走那就在外面耗著。中方的態度很明確,不會進口這批質量不合格的煤炭。
此後,澳大利亞為達目的使出各種招數,見這種耍賴的方式行不通就換種方法,利用船上的印度船員向中方施加輿論壓力,稱他們在疫情期間長期逗留在此,不僅沒有物資抗疫,甚至連生活都成了問題,開始打感情牌。澳媒報道還稱,中國拒收煤炭後,船上印度船員只能留在中國港口外,大半年無法回到家鄉見親人。
澳媒的報道,一方面是將中國放在道德最低點,把船只逗留的原因推到中方頭上,企圖用輿論壓力迫使中國讓煤炭進關。另一方面打感情牌,報道印度船員生活困難,煽動印度民眾的情緒,企圖將印度也拉進來一起譴責中國,。
但是船員不能回家是由船運公司決定,中方又沒有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在去年疫情期間我國還出於人道主義照顧船員、給予便利,我們已經仁至義盡,沒想到澳媒居然倒打一耙。現如今還有55艘運煤船不願離去,此外這艘離去的船也會再次回中國港口外等待,真不得不佩服一下澳大利亞的厚臉皮。
閱讀全文
國際貿易,絕大部簽FOB條款,也就是說貨物上船,買方付款,之後的責任全權轉給買方。能大額買進口煤的,也都是政府行為。說到底,泄不了的貨,虧的也都是韭菜的錢 - 真是應了古話說得,被人騙,還在幫人數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