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支架成本是很低的,部分支架成本甚至只有两三百元,此前价格虚高是由于中间存在着许多代理商。”
11月5日上午,天津市陈塘区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不少医药企业代表、媒体记者挤在一间会议室门口,透过门缝听里面传出来的声音,不断有人感慨,“太可怕了。”
里面正在进行的是国家医保局组织的首次冠脉支架(注: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俗称“心脏支架”)全国集采。从医疗器械企业提交报价,到价格最低的10个产品名单出炉,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左右,直接大幅跳水到均价700元左右。价格公示后,被网友称为史无前例的“双十一巨惠”。
这一集采结果将极大降低患者负担,提高救治率,医保资金也将得到节约。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按意向采购量计算,此次集采预计节约109亿元。
对于降价是否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疑虑,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降价主要是降在中间代理商环节,支架本身成本并不高,即便大幅降价,生产商仍有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