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獸譜》
窫窳,狀如牛而赤,人面馬足,其音如嬰兒,食人。出少鹹山。《爾雅》雲:“猰貐,類䝙,虎爪,迅走。”《海內南經》雲:“窫窳,龍首,居弱水中。”《海內西經》雲:“窫窳,蛇身人面。”《述異記》雲:“猰㺄,龍頭、馬尾、虎爪。”說各不同,今從《山海經》。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傳說在少鹹山生活著一種怪物叫窫窳(也作“猰㺄”),它的樣子像牛,長著人面、馬蹄、渾身赤色。嗜血成性的窫窳,擅長模仿嬰孩的啼哭,最喜歡吃人肉,經常出沒於山野之間。只要提起窫窳的名字,百姓就不寒而栗。
窫窳是從哪裡來的?據說,窫窳曾是一位蛇身人臉的天神,為人光明磊落,被黃帝委以重任。
貳負有個手下叫危,他時不時就會動動歪心思,出出壞主意,慫恿貳負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後來,他們幹的壞事被黃帝知道了。黃帝立刻命人把貳負和危抓起來。
害人害己的危最後被拘禁在疏屬山深處,右腳上戴著刑具,雙手被反綁,拴在一棵大樹下。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那麼無辜死去的窫窳呢?窫窳的屍體被送到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幾位巫師那裡。他們法術高強,無所不能。
幾位巫師一見到窫窳的屍體,就圍了上去,口中念念有詞,取出不死藥來醫治。後來窫窳復活了,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