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傅汽車修理廠 |
|||||
|
![]() |
基本信息 | ![]() |
![]() |
相冊 | ![]() |
![]() |
評論 | ![]() |
![]() |
論壇 | ![]() |
![]() |
地圖 | ![]() |
![]() |
聯系我們 | ![]() |
||
![]() |
![]() |
作者 | 內容 |
---|---|
時事新聞 |
時事新聞 於 2009-2-28 00:41 寫道: 來源:留學網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套在加拿大的吃住行,一點也不為過。尤其是在漫長的冬天,大雪紛飛,室外溫度降至零下數十度,沒有車,比“沒有加拿大經驗”還慘。 既然有人賣車,有人開車,就一定有人修車。尤其是入冬前,譬如換雪胎,或者是換油,或者是檢查COOLANT漏不漏。 前些天多倫多打擊殘車活動,警察在公路邊設卡,專門攔截殘破車輛,目的是維護駕駛安全。一朋友給筆者說了這麼一個笑話,說是他公司有位新移民,那天開著他那輛花900塊錢買回來的舊車在401公路行駛,不幸被警察攔截下來了,警察指著他那車上兩盞搖搖欲墜的行車燈問他:怎麼不將你的車送去修理,這位朋友想都沒想就回答:修車的老騙我,我不知道該信誰好。警察一聽就樂了,當然告票還是照開不誤。 朋友這笑話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無疑的:在加拿大,有不少車主怕修車,因為黑店太多,車一送進修車行,不管有壞沒壞,先宰一筆再說,由於很多車主對汽車技術完全是外行,狀況如同菜板上的肉,任由宰割。 今年冬天第一場風雪前,筆者正步行往修車行取車,路上碰到一陳姓同胞到處找COOLANT,見此筆者主動告訴他,也許我的修車鋪有,如果你真想買,可隨我一起去。 在路上,問到陳先生為何要買整罐的COOLANT,他說在數月前他發現汽車漏COOLANT,當時將車送到一相熟的車行,修車的師傅檢查後告訴他管道壞了,這樣他花了一百多元的修車費,車開回家後還是漏,陳先生立馬找這家修車行理論,修車師傅再檢查後說還要換幾個零件,必須追加購買零件費以及修理人工費共三百多元,陳先生一聽這漫天要價的架式,轉身就走,經朋友介紹再換另外一間車行。新車行老板態度固然和藹很多,在聽說他的經歷後,還略表同情地說,我盡量幫你省點錢吧。經過檢查,師傅告訴他只是一個配件壞了,收了一百五十元。本以為,這回總算修好了,豈知車沒開兩個多星期,結果還是漏。 陳先生經歷過兩次折騰後,對修車行已失盡信任。眼看冬天來臨,他寧願買一罐COOLANT實行定時添加。用他的話說,挨過這個冬天,將車買掉算了,確實沒精力也沒財力陪他們玩。 修車行之所以敢瞞天過海、敢坐地起價地從消費者口袋中掠取巨額利潤,關鍵是服務者完全壟斷了技術。如果車主與修車行之間的交易無法保證在公平、公正,特別是公開的游戲規則下進行,那麼修車行的所為不但不被車主所知,就算車主有所懷疑,要投訴也存在著舉證困難,有理說不清的狀態。 而另外一方面,一些比較正規的車行,象Canadin Tire ,還有一些DEALER的修車行,實行“未升堂先打殺威棍”的方式,即無論汽車有事無事,要檢查,就先收一筆檢查費,這種收費形式讓許多車主,特別是華裔車主卻步。而一些無良修車行正是抓住車主不想“先打棍”的心理,或誘使車主的信任,繼而偷梁換柱,將車上原有的好零件換下來;或謊報軍情,騙取車主付出額外的維修費用。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活該,誰讓你貪小便宜不將車交給DEALER呢?這道理不是不對,關鍵是車主對DEALER不放心,除要付出昂貴的費用外,仍舊有不可信的問題。 王小姐所開的某牌子汽車因故障被送回該牌子的 DEALER維修。第一個星期,王小姐被告知,是電腦壞了,於是花了數百元換了電腦,電腦換上好,原有毛病依然固我。之後再檢查,維修師傅認為是“波箱” 的一個配件有問題,於是決定拆波箱。波箱被拆開後,王小姐又被告知裡面的配件沒辦法修,結果只好換波箱……如是者來回折騰,等王小姐取回車後,已修了近三千元。 令王小姐難以明白的,是她的汽車究竟是電腦壞了還是波箱壞了,或者是電腦和波箱都壞了,她完全心中沒有把握。對此,她深表疑問,即作為專業的公司,DEALER在維修自己的產品時,居然不能一次定性找出故障所在,以使車主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 <!--pagebreak--> 就此筆者特意隨王小姐來到她所委托的DEALER,負責該項維修的一位先生在聽明白筆者所提出的問題時說:你所提出的一次定位指明汽車故障所在也是我們所希望做到的,但現實做不到這點。因為汽車不同於自行車,汽車的構造很復雜,要一步一步打開才能找到故障所在。 對於這位先生的解釋,筆者確實難以接受。特別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相當發達的今天,先進的設備以及經驗完全有能力可在拆開汽車前做到“可知”,除非你的設備投入量不夠,或者就是你的技術人員維修水平有限。 在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如果交易是在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的規則下進行,受損害的,一定是被蒙在鼓裡的人。 再譬如,假設那間DEALER的管理者的說法是正確的話,假如將醫“車”換成醫“人”,那麼,由於人體的構造也相當復雜(恐怕不比汽車簡單),因此,要找到病者內部哪裡出了問題,只能邊打開腹腔,邊檢查,這種狀況豈不是很恐怖? 將無良車行的所為全部定性為牟取暴利似是不合理,事實上有不少車行確實是技術問題。 據報載,加拿大汽車保障協會(APA)今年用了一輛性能良好的Dodge Caravan去試探加拿大全國51間修車店。 這款1999年的Dodge Cara-van在試探前做過大修,電池、點火器、火花塞、電線和輪胎等都換了新的。此外,各種油及油隔也換上新的,刹車性能優良,整部車的性能都已調校至優良地步,只是故意將電池接駁處擰松,並且車上安裝了一部隱蔽式攝像機。 結果,在51間修車店中只有25間很老實,查出只是電線松了,其中3家店甚至連檢查及收緊電線的費用也不收取,分別被APA評為及格和優良。 而另外的26間則被APA評為不合格,其中11間根本連這輛汽車有什麼毛病都查不出來。其他15間,則要車主做了很多不必要的修理,收費最高的一間達 1240加元。 由此可見,加國汽車修理行的可信程度有多高。難怪汽車維修業在去年已躍升為全加拿大消費者投訴排名最多產業的第三位。 要優化加拿大汽車維修業,靠民眾的投訴和政府的抽查仍然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相應的行業准則,包括規范的技術要求,設備配備,合理的收費辦法,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檢查與監督機制。 當然,要規范經營,除了要求政府有責有令外,經營者更須重新回到相應的游戲准則內循規蹈矩,這點對於業內的華人經營者尤為重要,一個良好的經營市場,靠的是規范的經營和規范的維護,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這個道理雖顯淺,但寓意是深刻的。 |
樓主 | |
grinder![]() |
grinder 於 2009-2-28 00:42 寫道: 都別輕信 |
第 1 樓 |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