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h96
空间首页
|
博客
|
日记
|
相册
|
书签
|
存档
|
朋友和群组
|
个人资料
|
留言
文章分类
上传
最新帖子
陈述彭先生谈大学同班杨振宁先生对于中国遥感事业的支持与推动
日本学者出英文专著:长江文明超黄河文明一千年,四大文明靠长江
【唐风月旦评】31:谈谈 郭WEN贵
为什么我的加西镑一下归负数了?
特朗普将2024大选称为生存之战:“这是最后一战”
美国如果想让产业链回归,就必须把企业的狼性找回来,只剩十年的窗口期了
白宫医生:拜登切除皮肤癌组织 手术成功恢复良好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ChatGPT之于AI就像梅西之于足球,很难做到那么好
解读唡会关键字"开局之年 雷倩:藏於九地.动於九天
“一带一路”对接“多建好建”,中菲如何实现合作共赢?
Our Sponsors
快速导航
首页
论坛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黄页/二手
北美个人空间
免费注册
登录
统计
点击: 10304
帖子数量: 626
开辟个人空间: 2022-10-01
最后更新: 2023-03-09
RSS订阅
中山大学
2023-01-27 11:14:06
>>文章内容
中山大学
(英语:Sun Yat-sen University
[註 4]
,
缩写
:SYSU),简称
中大
[註 5]
,是一所
中国大陆
的
综合性
研究型大学
,位于
广东省
广州市
、
珠海市
和
深圳市
,直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由教育部与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共建。
中山大学前身为
孙中山
于1924年创立的
国立广东大学
,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改称
国立中山大学
。1927年
国民政府
模仿
法国
大学区
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该校改称为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註 6]
,1928年复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
。1950年,去除“国立”称谓仅称
中山大学
。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
中,原中山大学被拆分,众多院系被析出独立建校或并入他校,仅余文理院系与
私立岭南大学
、
华南联合大学
等院校的文理院系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并将校址迁至原岭南大学的校园
康乐园
。2001年,中山大学与曾经析出的
中山医科大学
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山大学。
tjh27 |
点击: 0
|
评论: 34
|
分类: 上传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
,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tjh27
无题
[size=15.008]
中山大学是[/size]
中华人民共和国
[size=15.008]
顶尖高校之一,是“[/size]
双一流A类
[size=15.008]
”和原“[/size]
985工程
[size=15.008]
”、原“[/size]
211工程
[size=15.008]
”重点建设大学,是现时13所[/size]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
[size=15.008]
之一,在[/size]
人文
社会科学
[size=15.008]
、[/size]
医科
[size=15.008]
和[/size]
理科
[size=15.008]
等学科门类实力雄厚,被誉为“[/size]
华南
[size=15.008]
第一学府”[/size]
[1]
[2]
[size=15.008]
。中山大学在2022年[/size]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size=15.008]
中,位列[/size]
中国大陆
[size=15.008]
第8名,世界第79名[/size]
[3]
[size=15.008]
;在2019年[/size]
QS世界大学排名
[4]
[size=15.008]
、2019年[/size]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5]
[size=15.008]
和2020年[/size]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6]
[size=15.008]
中,均位列中国大陆第8名,并分别位列世界第295名、301-350名与208名。[/size]
2023-01-27 11:14:29 |
引用
无题
[size=15.008]
中山大学现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其中,[/size]
广州校区南校园
[size=15.008]
位于[/size]
广州市
海珠区
[size=15.008]
,别名“康乐园”,是中山大学的传统校区;[/size]
广州校区北校园
[size=15.008]
位于[/size]
广州市
越秀区
[size=15.008]
,是原[/size]
中山医科大学
[size=15.008]
的校区;[/size]
广州校区东校园
[size=15.008]
位于[/size]
广州市
番禺区
[size=15.008]
的[/size]
广州大学城
[size=15.008]
内;[/size]
珠海校区
[size=15.008]
位于[/size]
珠海市
香洲区
唐家湾镇
[size=15.008]
;[/size]
深圳校区
[size=15.008]
位于[/size]
深圳市
光明区
猪公山
[size=15.008]
。此外,中山大学也拥有规模庞大的医院体系,现有十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多家非直属附属医院。[/size]
2023-01-27 11:14:48 |
引用
tjh27
tjh27
无题
中山大学的直接前身,是时任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孙中山
于1924年(民国13年)在
广州
创立的
国立广东大学
,该校由
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
广东公立法政大学
、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三所学校合并而成。1926年,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
。1950年,去除“国立”称谓仅称
中山大学
。
建校之后,中山大学在发展历程中曾多次合并、吸收其他高校或院系,并析出众多院系合并组建了今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等高校。1952年并入的
私立岭南大学
和2001年并入的
中山医科大学
,是当前中山大学的最主要的源流高校。关于中山大学主体部分以及其源流高校的具体沿革,请参见
中山大学校史#沿革
。
2023-01-27 11:15:07 |
引用
无题
筹备设立
[
编辑
]
1924年(民国13年)2月6日,孙中山下达大元帅令,任命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邹鲁
为主任,筹建国立广东大学。邹鲁2月21日到任,即函聘
王星拱
、
傅斯年
、
邓植仪
、
何春帆
、
梁龙
、
程天固
等35人为筹备委员,成立筹备处,封准向广东各机关挪借开办经费。具体筹备委员如表:
展开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筹备委员(1924年2月21日)
[7]
5月9日,筹备工作完成。6月9日,孙中山以大元帅令任命
邹鲁
为校长,令「
国立广东高等师範学校
」、「
广东公立法政大学
」、「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合併升格为
国立广东大学
。学校于9月19日开始上课,11月11日补行成立典礼,孙中山亲临典礼现场讲话,并题写校训。
2023-01-27 11:15:29 |
引用
tjh27
tjh27
无题
国立广东大学时期
[
编辑
]
1924年(民国13年)6月21日,国立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暨原学校学生毕业典礼。孙中山委託总参议
胡汉民
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国立广东大学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犟。”时至今日,在中山大学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也需要恭读此训词。
1924年(民国13年)11月12日,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成立,以
邹鲁
为校长。
[8]
按照当时《国立广东大学规程》,国立广东大学宗旨为:“以灌输及研究高深学理与技术,并因应国情,为图推广其应用为宗旨。”学校设校长1人,并设秘书长1人协助校务,下设图书主任、仪器主任、会计主任、学院院长等。设校务会议,由校长、各分科学长、预科主任以及全校教授互选若干人组成,评议、计划重要校务。国立广东大学成立时,文科学长为
杨寿昌
,理科学长为
郜重魁
。不少知名学者被聘来校任教,如文科的
郭沫若
、
郁达夫
、
郑伯奇
、
成仿吾
等;理科的
何衍睿
、
张云
、
陈宗南
等。
当时国立广东大学分处广州四个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两学院、图书馆及附属学校在
文明路
原高师所在地(今
广东贡院旧址
)。该址同时也是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和孙中山演讲
三民主义
的场所。
2023-01-27 11:15:54 |
引用
无题
国立中山大学时期
[
编辑
]
参见:
国立中山大学西迁
和
国立中山大学复校史
[align=center]
[align=left]
1932年至1949年期间的国立中山大学校徽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文明路旧址
校门,现属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文学院楼(现
华南理工大学
5号楼)奠基石,校内几乎所有石刻碑文都由首任校长
邹鲁
书写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体育馆(现华南理工大学保卫处)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
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
,是中华民国第二座正式命名的天文台(1929年)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校训石(位于现
华南理工大学
主校区
五山校区
校园)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法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现
华南农业大学
5号楼)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学院,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曾命名
中山医科大学
)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西门牌坊 正面的「国立中山大学」字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涂抹上的英泥,牌坊上亦被涂上「为人民服务」、「伟大的中国……」及「伟大的领袖……」等文字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西门牌坊正面 已修复 还原为曾被涂抹的第一任校长邹鲁手书的「国立中山大学」字样
[/align][/align]
[align=center]
[align=left]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西门牌坊背面 已修复 还原为曾被涂抹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字样
[/align][/align]
1925年(民国14年)3月12日,
孙中山
逝世后,
廖仲恺
提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0月获
国民政府
批准。同年,
广东公立医科大学
併入,国立广东大学增设医科。
1926年(民国15年)3月,
郭沫若
就任文科学长,
郁达夫
任英国文学系主任。郭沫若到任后对文科开始进行整顿,辞退了15名教授。4月,秘书处开始出版不定期杂志《学艺丛刊》,进行学术文艺讨论、社会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评、东西方名著介绍等。
1926年(民国15年)7月17日,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更名为
国立中山大学
。同月,「
广东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併入,增设为工业部。10月
[9]
,国立中山大学改组,撤消工业部,交回广东省教育厅办理,重新设校,
任丘琛
为校长
[10]
。同年,国立中山大学举行“广东台湾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主张打倒
日本帝国主义
,发动
台湾民族革命
[11]
。
2023-01-27 11:16:11 |
引用
tjh27
tjh27
无题
[size=15.008]
1927年(民国16年)1月,[/size]
鲁迅
[size=15.008]
从[/size]
私立厦门大学
[size=15.008]
被聘至国立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size]
天文台
[size=15.008]
在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岗上建成。3月1日,国立中山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8月,更名为「[/size]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size=15.008]
」(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原中国文学系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英国文学系改为英国语言文学系,史学、哲学、教育学仍沿用旧式,与前两者合称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科。理科一度改称自然科学科,仍设数理化、生物、地质五系,后数学系改为算学天文系,增加天文课程,筹建[/size]
天文台
[size=15.008]
,并成立了心理学研究所。[/size]
2023-01-27 11:16:33 |
引用
无题
也不清理好了再发出
2023-01-27 11:16:39 |
引用
福大猪
tjh27
无题
国立广东大学更名後,
戴传贤
为国立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时逢戴传贤患病,暂由教育家
经亨颐
代职。此时,国立中山大学已经成为
中华民国
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各学院建设也力图规范化。学校早期校领导人力图将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办为
德国
式,把农科办为
美国
式,把文科办成
北大
式。当时实际主持校务工作的为副校长
朱家骅
,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与社会的沟通。
时逢
中国北方
战事频繁,
军阀
混战,一批优秀教授纷纷南下。而位於
华南
的广州则相对安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立中山大学开始出现一个教学与科研的繁荣时期。其中,文史科的加强最为明显,除去原有教授,又相继来了
许寿裳
、
孙伏园
、
孙福熙
、
何思敬
、
江绍原
、
顾颉刚
、
罗常培
、
刘奇峰
、
俞平伯
、
赵元任
、
杨振声
等人。
傅斯年
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史科主任,孙伏园任史学系主任。
2023-01-27 11:16:55 |
引用
无题
与此同时,中大办学规模也大幅扩大。1931年(民国20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
学院
。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学院事宜,并定于下半年筹建。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
文明路
,第二年迁往石牌新校址(今
华南理工大学
和
华南农业大学
校址内)。1934年(民国23年)
许崇清
继任校长后,将工学院的土木、化学两系与理科合并,改称理工学院。1935年(民国24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
研究生
。1937年(民国26年),
国立广东法科学院
并入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
工学院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增设为建筑工程系。1938年(民国27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截止至
广州沦陷
之前,国立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师等7个学科。
抗战之前也是国立中山大学医科最兴旺的发展时期,并呈现全盘
德国
的特点。作为成立初期锐意经营的学科,中大着重引进德国先进医学人才,招生教学、学校管理与医疗活动也均以德语进行。当时,中大培养出一批当时中国一流的医学人才,如
杨简
、
王典羲
、
叶少芙
、
罗潜
、
张梦石
、
曾宪文
等。中山大学的医学教学与研究在日后享有盛誉,“
中山医
”的声望就是在该时期奠定的。
2023-01-27 11:17:13 |
引用
tjh27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很抱歉,仅有会员才能发表评论。
请
点击此处
免费注册, 或者
点击此处
登录,登录后您便可以发表评论。谢谢!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动而精彩,理想在创造中放飞
加西网为
北美中文网
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