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光輝 (原創)

文章內容

2020-05-26 07:49:19
2
原創 <太陽的光輝>
     太陽的光輝
    普照了大地
     萬物都安慰
     日出早上來
     日落晚回歸
     你給我光華 ,
     你給我安慰
     日出日入忙
     億萬個光輝 。
     任勞又任怨
     日日都上來
     工作永無休
     你辛勞誰知
     只有亞拔王
    
     另一寫法
     太陽 它的光輝,
     光輝普照了大地,
     一切萬物 它都安慰,
     日出時 早上來,
     日落時 晚回歸 。
     太陽 你給我光華
     太陽 你給我安慰 ,
     日出日入 每天忙著 ,
     發出 億萬個光輝
     你任勞 而又任怨 ,
     日日 都出來照大地 ,
     工作 工作永無了期 ,
     你的辛勞 有誰知 ?
     想是 只有亞拔王。
    
    因為我的一首"太陽的光輝"網友說似林庚先生的新詩,故而發掘出來求得一知:
    
    林庚先生的新詩格律理論從其出發點看就存在某種悖謬。但是,寫作的問題根本上是一個實踐問題,那麼從一個錯誤的理論前提出發有沒有可能歪打正著,在實踐上結出豐碩的成果,從而可以使我們對理論前提的悖謬忽略不計呢?接下去讓我們來看看林庚先生在他的格律理論指導下的新詩創作。這首《秋之色》是林庚先生談格律問題時引用過的,在林先生的格律詩創作裡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暴露的問題也是比較典型的:
    
    

    像海樣地生出珊瑚樹的枝
    像橄欖的明淨吐出青的果
    秋天的熟人是門外的歲月
    當凝靜的原上有零星的火
    
    清藍的風色裡早上的凍葉
    高高的窗子前人忘了日夜
    你這時若打著口哨子去了
    無邊的顏料裡將化為蝴蝶
    
    我們先從這首詩的詞語入手。這首詩共8行88字,但是形容詞卻多達6處(“青的”、“凝靜的”、“零星的”、“清藍的”、“高高的”、“無邊的”),還有1處名詞當形容詞用(“珊瑚樹的”),1處形容詞當名詞用(“明淨”),1處動詞當形容詞用(“凍葉”),1處名詞作副詞用(“海樣地”),平均每行超出一處。就是說,詩中起形容、限制作用的詞語幾達全詩篇幅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而我們知道,形容詞的密度與詩歌的表現力成反比,同時形容詞還妨礙一首詩形成硬朗的風格和堅定的效果。布羅茨基曾回憶他早年的詩友埃夫吉尼"萊因對他說過的話,“倘若你在你寫的詩上鋪一張能夠隱去全部形容詞和動詞的魔布,撤走這塊布後,白紙上應該留下密密麻麻的名詞”。

點擊: 0 | 評論: 2 | 分類: 上傳 | 論壇: 原創原地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平行空間
無題
各有各好吧,寫實小說與意識流,工筆畫,印象派到抽象派。。。

當代藝術的形式只是媒介和借口,更多地欣賞在於感受。

2020-05-26 08:27:40 | 引用
評論
林庚(1910-2006),字靜希。林志鈞之子。詩人,現代詩人、古代文學學者、文學史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於北京。

192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是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轉入清華大學中文系,曾參與創辦《文學月刊》。1933年畢業後留校,同時擔任《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起在北京大學等校兼課,講授中國文學史。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1934年以後,他作為一名自由詩體的新詩人嘗試新的格律體,先後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七七"事變後到廈門大學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調整,改任北京大學教授。著有《春野與窗》、《問路集》、《空間的馳想》等六部詩集及《中國文學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詩人李白》、《唐詩綜論》、《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等十一部文集。2006年10月4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7歲。

林庚父親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林宰平,沈從文稱其在文學、法政、哲學、佛學、詩文、書畫諸方面都極具造詣。金岳霖、張中行、吳小如均為其弟子。

林庚先生的文章在網路上,亦不多見,實在沒汰法可以加深研究他的學術,實在不太方便後來想加深的研究呀,實在有點可惜!!!

2020-05-31 11:08:50 | 引用
sfiawongn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