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的聊齋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兩件團扇書法,引出梁鼎芬與汪兆銓、陳樹鏞的發小情誼 

2021-12-15 00:39:09
>>文章內容
原創:新周刊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曾經出現過不少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狂狷之士”,尤其是書畫藝術界,清末的廣東進士——梁鼎芬可算是其中之一。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對梁鼎芬的生平、書畫作品的整理出版,人們對他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面,尤其是其中晚年的生活經歷。今天,藉著梁鼎芬的兩件團扇書法,分享一下梁鼎芬和他兩個發小的交誼



梁鼎芬扇面書法兩幀 直徑21.5cm 水墨絹本鏡片

來源:廣東精誠所至2021秋拍拍品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號節庵,廣東番禺人。晚清學者、藏書家。光緒六年(1880)進士,授編修,歷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彈劾李鴻章,名震朝野。曾先後主講惠州豐湖書院、肇慶端溪書院、廣州廣雅書院、武昌兩湖書院和南京鍾山書院。為《昌言報》主筆。曾任溥儀的毓慶宮行走。與羅惇曧禑崴并称“岭妮狘代四紦u薄

01

兩件團扇書法

為寫贈“辛伯吾弟”自作詩

此兩件團扇書法,直徑均為21.5厘米,水墨絹本鏡片。

團扇(一)釋文:《定慧寺宗室侍郎遺帶》蘇公留帶偶然耳,繼者文襄(楊公一清)今逐坡。事過百年人始貴,我無一物意還多。評量興趣翻忘世,想象神姿各有科。心斷蘭麓霜折後,閒堂獨在夜如何。辛伯吾弟詩家定之,鼎芬。鈐印:藏山(朱文方印)、竹根亭(朱文方印)。



梁鼎芬團扇書法(一) 《定慧寺宗室侍郎遺帶》

來源:廣東精誠所至2021秋拍拍品

團扇(二)釋文:近水未為別,深情不柰君。漸知除熱惱,無以定紛紜。一風舸還薄,今宵月已分。恐衰扶進力,何況是離群。丙戌三月,赴豐湖書院,慶笙來別,忽忽二十四年事矣。書請辛伯吾弟定之,鼎芬。鈐印:夕庵(朱文方印)、行己有恥(朱文方印)。



梁鼎芬團扇書法(二)《江樓下慶笙送歸豐湖》

來源:廣東精誠所至2021秋拍拍品

根據兩件作品的釋文可知,此兩件書法作品均是梁鼎芬寫贈“辛伯吾弟”的自作詩,款識中均沒有署具體年款,只有團扇(一)書具詩名,團扇(二)則未具詩名。

筆者翻查各類記載梁鼎芬詩詞的典籍,發現此兩首詩均收錄在2012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節庵先生遺詩》當中。



《節庵先生遺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其中,團扇(一)所錄之詩收錄在第118頁,詩名為《雲帆方丈出示宗室侍郎遺帶,時侍郎新逝,感悼書此》,與團扇(一)中所具詩名《定慧寺宗室侍郎遺帶》略有不同。



《節庵先生遺詩》中所錄《定慧寺宗室侍郎遺帶》

團扇(二)所錄之詩詩名為《江樓下慶笙送歸豐湖》,收錄在第70頁。



《節庵先生遺詩》中所錄《江樓下慶笙送歸豐湖》

筆者將兩件團扇中所錄之詩稿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之《節庵先生遺詩》兩相比照,發現團扇(一)之詩稿與《遺詩》中所輯錄的略有出入。

《遺詩》中所輯錄之《雲帆方丈出示宗室侍郎遺帶,時侍郎新逝,感悼書此》:“蘇公留帶偶然耳,後者文襄(楊公一清)今竹坡。事過百年人始貴,我無一物意還多。較量興趣難慳句,想象神儀各有科。心斷蘭叢霜一霎,閒堂獨坐夜如何。”

由於《遺詩》中所錄之詩目,均采自梁鼎芬表弟順德龍鳳鑣所編《節庵先生遺詩》、番禺葉恭綽所編《節庵先生遺詩續編》、番禺汪宗衍所輯《節庵先生遺詩補輯》,是在梁鼎芬身故後所搜輯而成,因而可證此二件團扇書法作品皆為節庵先生初稿,在抄錄的過程中或因各種原因更有筆誤,與後來所輯錄在《遺詩》中之詩作在部分文字上略有出入,亦不足為奇。

02

憶寫舊事之詩

作寄三人的發小情誼

團扇(一)所錄之詩,根據詩名可知,原詩為梁鼎芬於宗室侍郎新逝後不久,到焦山定慧寺游覽,寺中的雲帆方丈出示侍郎的遺帶,節庵先生有感而發所作。

據查,《遺詩》中輯錄有多首記錄梁鼎芬與禮部右侍郎寶廷交往的詩,而寶廷的姓氏又恰好是“愛新覺羅”,為清廷宗室,所以此詩詩名中之“宗室侍郎”實為“寶廷”。根據寶廷去世的時間(1890)推測,此詩原稿應創作於1890年後不久。



團扇(一)《定慧寺宗室侍郎遺帶》 (局部)

團扇(二)所錄之詩,根據釋文“丙戌三月,赴豐湖書院,慶笙來別”可知,該詩大致創作於1886年三月梁鼎芬即將赴惠州的豐湖書院任職,慶笙先生到江樓下送別之時。

另據釋文“忽忽二十四年事矣”可知,該詩抄錄的時間應為1910年前後。根據其書法風格判斷,此兩件絹本扇面的書法線條細筋入骨,撇捺加長,筆道細而勁,明顯帶有褚遂良、黃山谷的意味,當為其晚年書法風格。民國時期的簡經綸評介其晚年書法:“秀雅絕倫”,誠可信也。另,此兩件絹本扇面的書法用筆大致相近,應為同時期(1910年前後)抄錄之作(或為一張團扇之兩面)。



團扇(二)《江樓下慶笙送歸豐湖》 細節 廣東精誠所至2021秋拍拍品

此兩件團扇書法作品均是梁鼎芬寫贈“辛伯吾弟”汪兆銓的自作詩,其中團扇(二)所抄錄的詩作更是提及到梁鼎芬和汪兆銓的共同發小——“慶笙”陳樹鏞



汪兆銓(1859—1929),字辛伯,祖籍浙江山陰人(今紹興),出生於廣州。19歲時,應學海堂之課,受到著名學者陳澧的稱賞。26歲時,考中光緒乙酉科(1885年)廣東鄉試第35名舉人。曾任海陽縣(即今潮州市潮安區)儒學教諭。後來,又先後當過廣東陸路提督馬維騏、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的幕僚,負責文牘工作。

梁鼎芬和汪兆銓、陳樹鏞,三人同出生於1859年,並且先後成為當時的嶺南大儒陳澧的弟子。1884年,梁鼎芬因彈劾李鴻章而被降五級調用。返鄉後,梁鼎芬與好友陳樹鏞一起探討經書學問,共商編選陳澧遺集。

在《遺詩》中,即收錄有《從弟鼎蔚讀書白雲山碧泉觀》《同慶笙淵若子正菊坡精舍夜談及曉》《行舟寄慶笙》《訪慶笙學舍》《江樓下慶笙送歸豐湖》等多首詩作記述其與陳樹鏞的交往,以及《追悼陳三樹鏞》《讀慶笙遺書》《夢陳樹鏞》等數首悼亡詩以表追憶。

梁鼎芬與汪兆銓之相識,則肇始於汪兆銓的父親汪瑔。汪瑔晚年於廣州豪賢街開館授徒,受業者除兒子兆銓、侄兆鏞外,還有朱啟連(朱執信之父)、梁鼎芬等一些青年學子。《遺詩》中,即有《挽汪丈(瑔)六首》等詩追憶汪兆銓的父親。

光緒三十三年,梁鼎芬因上疏彈劾奕劻、袁蕯埈禑岽T懷庵鴰卦粒煊諦梁ト蛄率呷眨胍蕖⒗釔袈 ⑸蛟筇摹⑽獾籬F、汪兆銓、溫肅、黃節共8人聚於抗風軒,重開“後南園詩社”,號召振興廣東詩學,與會者百數十人。另,刊行於民國十二年(1923)之汪兆銓文集《惺默齋集》,扉頁即印有“辛伯所著文,此亡友陳君樹鏞所署”。對於自己的文集出版,竟然猶能在如此重要的版面上提及故友,可證汪兆銓對陳樹鏞的思念深深。



汪兆銓文集《惺默齋集》扉頁

本文所述之梁鼎芬詩作,其所書時距陳樹鏞去世已二十余年,梁氏將憶寫多年前舊事之詩作寄予好友汪兆銓審定,足可見三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本文轉載自收藏拍賣雜志)


[/align]
maohu |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缺省 | 論壇: 天下收藏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文章分類
缺省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8533889
帖子數量: 89027
開辟個人空間: 2013-03-28
最後更新: 2022-06-02

RSS訂閱
 
 
 
 
 

   https://www.westca.com/Space/u=maohu/lang=tchinese.html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