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的聊齋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一直是時尚頂流的上海老人,這次翻車了 

2021-10-14 00:21:41
>>文章內容
原創:那一座城





今天是重陽節。

也是老人為數不多被全社會惦記的日子。

前不久,62歲獨居上海的劉雪華,因為一句:

「獨居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在家摔倒了沒人知道」。

道破了中國3000萬獨居老人的辛酸。



這位曾經哭戲最美的瓊瑤女主。

在獨居生活曝光後,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晚年最慘瓊瑤女郎」。



她參加的是一檔綜藝,叫《屋簷之夏》,全國首檔老少真人秀觀察節目。

鏡頭裡褪去華服,卸下“太後”威嚴,更不見瓊瑤女郎式的我見猶憐。

劉雪華的晚年獨居生活,和普通人一樣。

孤寂、清冷、無聊。





這和上海,似乎格格不入。

在這座節奏快得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跟得上的城市。

處處洋溢著青春的荷爾蒙。

新鮮血液和黃浦江一樣日夜奔湧,滾燙且熱烈。

2020年的一項畢業調查顯示:上海,是全國畢業生的首選。



然而,另外一面。

上海,也是國內較早進入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城市。

據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占據了上海戶口的1/3。



讓獨居老人和滬漂青年發生了一次奇妙的相遇,是節目的大膽。

他們搭起一座屋簷,老青共居,歷經21天朝夕相處。

當62歲的劉雪華遇上“社恐症”00後UP主;



當89歲的朱爺爺碰到“進口孫子”90後意大利小伙;

當桃李滿天下的名師遇見00後休學少女......

中國老少,兩代人的相處困境,被擺得明明白白。

一邊是老人,在孤獨中渴望被看見。

一邊是年輕人,在焦慮中深感無助。



01

與世界脫軌的他們

「背影下,是落寞的黑洞」

丈夫離世後,劉雪華就獨居了。

從53歲到62歲,獨自面對生命的淒惶。



這些年她鮮有拍戲,每天的日常就是宅在家。

養了兩只狗,一只叫DiDi,一只vivian,她和它們的關系,是媽媽與“女兒”,奶奶與“孫子”。

可她的一日三餐一旦離開保姆,幾乎難以運轉。



不會上網,不會點外賣,家裡的油煙機、烤箱也都不會開。

哪怕現代化智能設備一應俱全,她也只是自嘲道:

「我把電視和手機,都用成了傻瓜產品。這不是它們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她的“問題”,還有很多。

因為人生第一次成功遛狗,她把這種喜悅和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成就感,與經紀人、家人、朋友……一一匯報了一遍。



這一幕,像極了你正在公交地鐵殺個七進七出時。

突然老媽一個電話,給你叨叨上大半天#今天菜場打折# #她買到了最新鮮的排骨# .....這類雞毛蒜皮的歡喜。

劉雪華,太寂寞了。



她希望有人聽見她的生活,和我們在老家的父母、爺爺奶奶們如出一轍。

她們也時而賭氣,時而斬釘截鐵地說,再過個十年,就去老人院。

比起「宅家王者」劉雪華,89歲的朱爺爺,儼然有那個「社交牛逼症」。



上海人刻在骨子裡的精致和體面,也都在朱爺爺的舉手投足間,詮釋得淋漓盡致。

他頭發梳得板正,幹淨格子衫整齊掖進褲子,皮帶和皮鞋相互呼應,再配上一副金邊眼鏡,講究得很。



「行走的上海“古董”,妥妥地上海老克勒」。

從理發店到吃飯館子,所有人都覺得這個老頭,活得瀟灑又自在。



每天7點起床,收拾規整,提著行李箱去小桃園吃一籠肉包子。

朱爺爺是茶愛好者,也是咖啡的忠實粉絲。

一天中下午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去咖啡廳。

一杯咖啡,一塊提拉米蘇,享受一個人的咖啡時光。





每周,他還要去理一次頭發。

那個他去了60多年的上海理發店,他安利道:「他們技術高,理得也好啊」



回家的路,是朱爺爺一個人走的。

陪伴他和支撐他的,只有那個約12寸的登機行李箱。
maohu | 點擊: 0 | 評論: 3 | 分類: 缺省 | 論壇: 只剛上海話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maohu
無題
「這是我的拐杖,也是我的百寶箱」。
箱子裡,有保溫杯,有茶葉,還有零食小吃......


朱爺爺晚上怕黑,節目組准備的晴雨燈,他開心地以為三個都是自己的。
「就怕晚上,不夠亮」
他的手機裡,孫女的幾張照片翻過來翻過去。

「想她啊,但怕打擾她,不要去找她了」


咋一看,你會覺得這個老頭,有腔調,有品味,但又嚴肅得不好親近。
實際上,當他笑著解釋,因為咬牛肉崩了三顆門牙,再也不敢碰牛肉的時候,又可愛極了。
他會一本正經地說,「法拉利坐著不舒服」;
他會打開話匣子,說起初中第一次被女孩子約咖啡;
他也會哽咽地回憶起,曾經叱吒百樂門的輝煌,曾經的朋友一個又一個走了;


留下他一人。
孤單地向生命盡頭,走去。
無盡落寞的黑洞,在他們的背影裡......


02
身處時代中心的我們
「有著相同的困境」
當我以為,節目組會玩一場,用年輕人來陪伴治愈老年人的游戲時。
一口氣看到第四期,才發現叱吒了一輩子的老人,才是那個我們忽視的寶藏。
00後拉宏桑背著蛇皮袋,拎著行李箱敲開了劉雪華的家門。


95後阿雷帶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一盒「普洱」走進了朱爺爺的別墅。
期待、驚喜、忐忑、尷尬,同時發生在一老一少身上。
怕小姑娘拘謹,劉雪華自我介紹,她叫劉麗安,職業是家庭主婦。
怕觸老人逆鱗,不敢開口,拉宏桑將自我介紹打印出來,雙手乖乖遞上。




看到英俊的外國小伙子,爺爺內心一咯噔,不會英文怎麼辦。
本就開放自來熟的阿雷,在送完爺爺普洱茶,被直言,這是「假普洱」的尷尬,簡直能溢出屏幕。




我們尚且在歸家時,面對家中老人殷切得關懷,會有些不知所措。
更何況,滬漂甚至獨居的00後、90後們,要突然和差了半輩子的陌生老人,共住21天。
觀察室裡的年輕代表們,都表示,這太難了,不可能。
中國老少共處,一直都是社會共同的症結。


年輕人,早早過起了候鳥生活。
那個你每年回一次的家,每年見一次的老人,每次見你,總是熱淚盈眶。
可如果要你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兩代人的代溝、老人的規則,以及嘮嘮叨叨的他們,又會讓你毫不猶豫搖頭拒絕。
我們一直以為的孝,是順他們的心意,給他們吃喝不愁,讓他們獨自享受老年生活。


實際上,中國的大多數老人們,也都在這麼努力做。
但在那些一個人的空房子裡,他們拿起手機,想打不敢打時的小心翼翼,只能反反復復翻著你發給他的照片。
他們在公園裡,一遍又一遍和老姐妹,驕傲地說著你的小小成就。
他們最怕手機壞了,錯過任何你打來的電話。
他們總是把嘮叨說上一百遍一千遍,別吃外賣,別熬夜,早睡早起,注意身體......也許你煩了,可他們從來不覺得煩。


他們想和你溝通,又發現,你的世界,他一竅不通。
我們拒絕溝通,也是覺得他們一定不會懂。
中國人,其實是最懂孝的。
但我們,又其實,是最不會溝通的兩代人。
於是,多年後,當你發現撥回老家的電話,沒有了回音。
遺憾就此烙在了心底。
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抵如此。

2021-10-14 00:22:14 | 引用
無題
03
兩代人的溫暖和治愈
發生在同一屋簷下
生活中,年輕人都在逃避。
節目裡,強行把兩代人放到了一起,就像一個“楚門的世界”。
你我都是觀察者,有人好奇,有人期待,有人在思考。


最後,撫平年輕人的不安和忐忑,打破溝通壁壘的,還是老人們。
看穿了拉宏桑吃完飯後的尷尬,劉雪華會輕聲說道:“回房休息吧”,也一直反復叮囑,“把這當家,怎麼舒服怎麼來”。
知道拉宏桑不開心,會認真地找她談心,告訴她,不用迎合任何人,做你真實的自己。


盡管看出不懂茶的阿雷,買到的普洱品質一般。
可朱爺爺會暖心地說,“進口”孫子的這份心,很珍貴。
或許對於他,從來沒有喝過低於1000塊的普洱。
但他還是轉身把“孫子”的茶小心收起來,倒進罐子裡,「下次嘗嘗」。


在老人的豁達和通透裡,年輕人漸漸打開了自我。
當拉宏桑主動邀請劉雪華一起看自己的視頻,對於UP主來說,這簡直就是公開處刑。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她這麼做了。
拉宏桑還主動說要做一頓飯,哪怕有點炸廚房的嫌疑。
阿雷收到爺爺珍藏的手表,被告知這是中國人的禮尚往來,開心到飛起。


老年人和年輕人,一旦願意在同一個屋簷下,互相分享和溝通,你會發現他們是在彼此治愈,彼此溫暖。
哪怕,幾天前,大家還是陌生人。
最令我感動的是,Miya 和朱爺爺的故事。


她是朱爺爺口中的“孫女(並非親生)”,還未出場,就被爺爺誇得合不攏嘴。
「唱歌好、跳舞好,長得漂亮,非常優秀」,儼然親爺爺的驕傲姿態。


Miya和爺爺的相遇,是在餐廳。
「我看到他坐在那裡,一下就想了帶我長大已去世的爺爺,鼓起勇氣去和他打招呼,只想讓爺爺的記憶,在我的生活裡,還留一點回響」Miya解釋道。
沒想到,就是這樣一次年輕人的主動,讓兩人成為了好朋友。


「我們常約在咖啡廳,一起聊天」,而這份陪伴,成為了照進爺爺生活的一束光。
心理學家張怡筠說,當我們因為生活,因為種種,不能陪在老人身邊時。
那麼,不要太冷漠,不要吝嗇,請給你身邊的老人,多一份溫暖。
哪怕只是一個問候,一個微笑,一次指路,或是一次攙扶......
“我們做這些,其實也是希望,遠在家鄉的親人,可以被同樣的照顧和對待。”


走在街上,碰到熟人,朱爺爺會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的進口孫子,和家裡的孫女。
為了讓朱爺爺開心,Miya和阿雷制定了很多計劃。
“帶爺爺去看他孫女吧...”“帶爺爺再回一次百樂門吧...”。
最後他們去拍了一組照片。


他們想讓爺爺去度假,想讓他回到年輕時颯爽的自己。
給爺爺買了海島度假風的花襯衫,雖然嘴上說著花裡胡哨,可心裡樂開了花。
然後換上西裝,打上領結,到餐廳演繹一場“上海風雲”。


那一天,上海的陽光那麼好。
他們陪著這個89歲的老人,瘋狂了一次。




04
別對老人漠視
他們才是時代的注腳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老人摔倒在地,無奈的高喊,誰可以扶她一把。
她反復哀求、強調,自己不會騙人。


是年輕人不夠善良嗎?不是。
是老人,都那麼壞嗎?當然更不是。
如果,所有的老人,都要在腦門上寫著,「我不訛人」四個大字,才能得到一次善意,那是整個社會最大的悲哀。
根據統計,我國老齡人口數量世界第一,老齡化的速度世界第一。
而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
在我國,空巢老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達60%,其中達到疾病程度、需要治療的占到10%至20%。


何止上海一座城啊。
哈爾濱60歲以上老年人在170萬人,71%是空巢老人,空巢率全國最高。
第二名是西安,其次是太原、成都、合肥、長沙,空巢老人率都在50%左右。
在空巢老人中,獨居老人是更為艱難和弱勢的群體
中國大約有3000萬獨居老人,和劉雪華一樣,他們最害怕是在家摔倒,沒有人會知道。
他們害怕孤獨的死去,沒有人知道。


好在,社會在努力了。
去年,一項獨居老人水表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舉措。
消解了很多老人被時代遺忘的焦慮感。
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一批獨居老人,率先安上智能水表。


此外,還有智能門磁、智能煙感......都將眼光聚焦到了獨居老人。
我們可以用數字時代,逐漸鋪開那份缺失的關愛。
但是。
放在每一個你我身上。
別讓獨守時間的他們,等不到一個電話,等不到你回一次家。
傾聽與溝通,比任何昂貴的補品、營養品,都管用。


今天重陽節
記得給他們打個電話
願所有老人安康!

· END ·


【參考資料】
1. B站綜藝《屋簷之夏》
【版權說明】
本文圖片來自藝《屋簷之夏》,那一座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1-10-14 00:22:44 | 引用
maohu
pws07
無題
為什麼不找個管家或是住老人公寓?

2021-10-14 00:30:39 | 引用

發表評論

文章分類
缺省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8961117
帖子數量: 89027
開辟個人空間: 2013-03-28
最後更新: 2022-06-02

RSS訂閱
 
 
 
 
 

   https://www.westca.com/Space/u=maohu/lang=tchinese.html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