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虎的聊齋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中國第一批外企白領,後來過得怎麼樣? 

2020-08-12 19:58:53
>>文章內容
原創:ELLEMEN睿士


1981年,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外商入駐上海。

90年代初,隨著勞動制度改革的完成,外企白領從國家用工轉變為企業用工,收入大幅提升。到了90年代中期,中國各大一線沿海城市更是掀起一股“外企熱”。

那麼,八、九十年代就在外企當白領的佼佼者們,後來發展得怎麼樣?我們訪談到了其中的四位:



這個月是我退休前的最後一個月,按理說做到八月底我就該退休了。但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我應該會在退休後被返聘,繼續在China Operation Director這個崗位上發光發熱,接受中國四個廠長的匯報。

1983年我碩士畢業後,被國家直接分配到了科研單位,一幹就是十二年。到了1994年,國家開始大力提倡改革開放,一方面我們這些國企員工工資有所收縮,另一方面身邊很多朋友都下海做生意去了,再加上家庭原因,我就跳到了外企。

那時的外企招人,要求比現在要高得多。因為當時外企就職英語是必須的,那時候英語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嘛,光這一點就刷下去很多人。

但大家的熱情還是很踴躍的,雖然那會兒外企剛剛入駐中國,大家看這個還是有點新鮮事的成分在,但擋不住外企工資高福利好,所以想去的人也很多。

我跳到外企時,家裡人其實是明確反對的。在他們看來,國企是個鐵飯碗,跳槽,就等於砸了鐵飯碗,很不明智。

但說實話,我一天都沒後悔過。

1994年我在國企工資是一個月97塊,跳到外企後立馬翻了六倍,幹兩個月就等於原來一年了。除此之外,公司還會讓你去國外培訓,那個時候能坐飛機的都是少數,能出國足夠讓親戚朋友們羨慕一陣子了。

金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相比國企的人際關系,外企的氛圍簡直就是天堂。這裡不需要什麼裙帶關系,leader對待你的態度很平等,也不會限制你的任何嘗試和可能,只要有能力,就能往上升。

國企做人,外企做事。

1994年我入職時的title是現場工程師,就是代表外方管理項目工程,當時公司還只有我一個人,後來我一路做到了生產經理——廠長——外商經理的助理。當時我們的外商經理是德國人,因為在中國呆了很久,還獲得了第一批外國人永久居留權。

到了2007年,我的經理退休了,這家跨國公司的全球業務也被一家墨西哥企業收購了,公司動蕩我也就離職了。

之後,我跳到了一家法國建材企業,但是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cut掉了中國業務,我又離職了,在家呆了八個月後,來到了現在入職的這家德國企業,一晃眼,又是12年。

時代變了,外企的環境也變了。現在一家大的外企,在中國地區就能有上萬的雇員,但作為一個外企工作的“大前輩”,我依然覺得,外企對於想要做事的人而言,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跟國企和互聯網公司的996相比,外企的環境是非常單純的,只要能適應這家公司的文化,又是自己選擇的行業,那一門心思去學習、提升、努力,准是沒錯的。

另外在外企,不用過分去追去拼,厚積薄發,自己積累總會有機會的,我自己就從來也不會在意什麼level,雖然每次promotion的時候都只有我一個candidate,但我想,即使有人跟我競爭,我也不會很有壓力。

實力是你最好的底氣,外企會給你很多機會。和我們那時候相比,現在去外企的機會要多得多,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珍惜。



1994年我從人大本科畢業後就直接進了一家中外合資公司,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我是北方人,原本最想去深圳和海南,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嘛,可惜沒能成行,這家公司給了我offer,就先去做著了。

當時能進去,學歷算是敲門磚之一,公司來我們學校招聘,系裡給了推薦,雖然也走了一遍流程,但總體來說不算很難。我的職位是人力資源研究專員,主要負責政策方面的研究,可能因為公司裡年輕人比較多吧,整體就是那種比較寬松的氛圍。

外企大多很講求專業性,提倡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我們當時還從國外引進了很多培訓,就我個人而言,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因為人際關系簡單,大家也都埋頭工作,不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另一個優勢是薪資待遇完善,我剛畢業的時候一個月工資500多,等到2年後跳槽去另一家法國公司時,一個月已經固定能拿到2000多塊,跟同時期的國內企業相比,是數倍的差距,等我跳去第三家公司時,到手工資已經比畢業時多了一個0。

1995、1996年的時候,去外企工作形成了某種潮流,很多有工作經驗的人都放棄鐵飯碗想要跳槽,比較明顯的要數醫生轉行去做醫藥公司的銷售,中間的收入差差不多得有十倍。

外企的福利待遇也極具吸引力,除了配備BP機、大哥大那些,我的第一家公司還給分了房。

1994年到1998年之間,我先後供職於三家外企。等到1998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專業方面的東西學得差不多了,就想轉去做經營,將人力資源做成專業性的服務,遂跟人一起創立了咨詢公司,成為創始合伙人至今。

我覺得我們那個年代外企出來的人,大家普遍都是熱愛工作的,會覺得工作是一件能給人帶來成就感的事情,外企的嚴苛訓練也讓大家對自己的專業能力足夠自信。

跟我同期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們現在不是退休了,就是已經做到了公司高層。不過據我觀察,這些年的外企和二十多年前不太一樣了,“中國化”得比較厲害,圈子文化嚴重,老外圍著中國人轉,對現在的年輕人吸引力也不那麼大了。



1990年進入可口可樂罐裝廠工作以前,我在上海的機關單位工作了8年時間。我大學就讀的是數學系的統計專業,第一份工作是包分配的,在單位裡我一直是努力上進的典型,但因為論資排輩現象比較突出,我在機關裡的晉升機會有限,加上那時候已經改革開放了,我一個月努力工作,也只有200多塊的收入,便萌生出辭職的念頭。

《新民晚報》上刊登的一則招聘廣告,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當時應聘的崗位叫“計劃協調專員”,要求申請人有幾年工作經驗,因為是中外合資企業,對英語倒是沒有特別要求。

從初審到填表、面試,我面臨的壓力還是挺大的。畢竟要放棄鐵飯碗,再加上工作地點在閔行,要去那麼遠的地方上班,而我又已經成家有孩子了,家裡人對我的選擇有些意見。

給我吃下“定心丸”的是一位普通工人。當時我第二輪面試結束,從閔行搭公司的運輸車回市區,一路上跟司機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你來這裡工作有沒有擔心?”、“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出乎意料的,他給我的反饋都非常正向,我們那時候沒有互聯網,很難向公司內部人士了解具體情況,但司機的話點燃了我心中的火苗,“我在機關單位裡能做得好,去外企也一樣能工作得很好。”我這麼告訴自己。

可口可樂也的確沒讓我失望,甚至我現在回想起來,在可樂的八年都是最令我難忘的。我們當時的工作氛圍非常濃厚,國營工廠完全無法同日而語。工作強度和責任性都高,我每天搭七點的班車去公司,雖然辛苦,但是坐在班車上,還是會有種隱隱的優越感。

我的上司非常專業,業務上要求很高且嚴謹,上下級或同事們會因為工作的事情“爭吵”,但都是對事不對人。到現在三十年了,大家每年還是會抽空在一起聚聚,這種情誼我在之後的幾十年都不曾碰到過。

除了業務能力上的快速成長之外,外企的薪酬待遇也是非常完善的。我在機關的時候一個月收入200元不到,跳槽之後第一個工資就翻了好幾倍,當時心裡偷偷樂開了花,心想可以買好多雙花牌皮鞋了。

每年11月,罐裝廠的機器進行檢修,公司就安排我們去異地參加培訓順帶旅游,極少數人還有出國培訓以及參加全國年會的機會。

2000年,因為公司管理層的人事變動,我跳槽去了一家獨資美國公司做項目控制,一做就是19年。當年離開可樂的時候,他們把我以前的工作分配給三個不同的人負責,我也意識到自己曾經工作的重要性。

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從未後悔過自己三十年前的決定,打破鐵飯碗的人,需要勇氣,但也因此看到了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也為今後的人生目標奠定了基礎。

去年,我從美國公司退休,一度覺得不工作的狀態很不適應。很多人說,你辛苦了那麼多年,現在到了該享福的時候了,他們不理解我對工作的激情,如果不是為了照顧第三代,我是肯定要回去工作的。

我們外企出來的人,多少有點“閒不住”。



二十多年前從海外畢業回國後,我輾轉做過兩份工作,分別是在民企和上市公司。後面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家世界500強美資IT公司的招聘啟事,是銷售崗位,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參加了面試。

面試是在五星級酒店,當時覺得還挺高大上的。得到一面機會的人非常非常多,而我是為數不多毫無銷售經驗的一個。

面試前兩三天臨時抱佛腳,在家仔細研究了下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到底是幹嘛的。一面除了問了個人的一些基本情況外,還被要求分組進行roleplay,形式是在面試的房間裡隨便挑一樣物品來模擬銷售,當時還覺得這種面試方式很新奇。不過本人邏輯還行,語言組織能力也湊合,現場發揮不錯,後來分在一組的6個人只留下了我一個。後面才知道去面試的人數有大幾百,拿到offer的不超過十個。

我在過去十多年裡換過兩家公司,都是美資,工作職責也不斷變化。銷售、市場、產品經理的崗位都做過,總是會面對新的挑戰,對個人從生活到工作上的改變都很大。

經歷過IT圈子知名“火爐”的鍛造,後面在一個細分領域耕耘了十年時間,跟過非常tough的老板,壓力巨大的時候也曾半夜在酒店房間一個人痛哭,最辛苦的時候一個月狂瘦了十多斤,但是從個人角度來講成長飛快。

早期還是頂著所謂的外企光環,收入、眼界可能都比同齡人更豐富些,看似光鮮。因為自己的努力,也有過工作上的高光時刻。連續兩年享受過公司最高級別的總裁獎;帶著家屬商務艙往返海外度假勝地,享受公司埋單的假期;也見證了幾次500強公司因為資本運作的拆分、並購……現在說起來比較簡單,但我的經歷遠遠不止這些。簡而言之,還是挺精彩的吧。

去年選擇跳到了同行業的國內上市公司,主要工作內容是協助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福利待遇其實都遠不如外企。國內公司與外企的文化差異巨大,外企的管理體系相對成熟、科學,大家基本都經歷了職業化的洗禮;但是從一線員工到中層管理者,個人能帶來的改變其實仍相當有限。

雖然在國內公司工作的過程中我也有遇到讓人費解崩潰的人和事,但是看著自己團隊的成長,以及因為自己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另外就是選擇這份工作後,覺得自己也算是為民族品牌出海盡了點力吧。

到了現在這個人生階段,可以進行價值輸出,培養年輕團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才是我在工作中更看重的。

采訪、撰文:ttt、910、盆栽
maohu | 點擊: 0 | 評論: 4 | 分類: 缺省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靈猴
無題
都是能幹的人

2020-08-12 20:47:49 | 引用
無題
我就是這批進外企的人。外企最早接觸西方文明,但發展空間遠不如國企。國企這幫同齡人後來的權利遠大於外企這幫。。。

2020-08-12 22:44:18 | 引用
又一磅
damnff
無題
人生苦短,覺得生活質量最重要

2020-08-12 22:46:54 | 引用
無題
又一磅 寫道:
我就是這批進外企的人。外企最早接觸西方文明,但發展空間遠不如國企。國企這幫同齡人後來的權利遠大於外企這幫。。。


我看也是。外企工資翻10倍,國企,呵呵,估計是10w倍都不止了。。。

2020-08-12 22:53:19 | 引用
nessus

發表評論

文章分類
缺省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8530335
帖子數量: 89027
開辟個人空間: 2013-03-28
最後更新: 2022-06-02

RSS訂閱
 
 
 
 
 

   https://www.westca.com/Space/u=maohu/lang=tchinese.html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