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羅蓬特機器人
 

lost_way
茫然若失


......................

 
文章分類
 
上傳  
 
標題搜索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359668
帖子數量: 8725
開辟個人空間: 2019-05-05
最後更新: 2025-05-01
 
RSS訂閱
 
 
 
 
 
 
 
 

外星人擴大交流:地球基礎科學。

文章內容
  2025-04-30 22:02:39  
外星人擴大交流:地球基礎科學。


基礎科學幾乎停滯,人類的發展被限制?專家的猜測可能是正確的


人類基礎科學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突破認知邊界的突圍史詩,從古希臘哲學家在橄欖樹下探討世界本原,到現代科學家在粒子對撞擊前捕捉希格斯玻色子,這場持續了三千年的智力遠征不斷重塑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圖景,基礎科學在突破與重構的循環中演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帶來世界觀的根本轉變,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維度躍遷,在雅典衛城的晨曦中,泰勒斯宣告"萬物源於水",開啟了人類用理性解釋自然的先河。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數字與宇宙的隱秘聯系,將數學論證引入自然研究。亞裡士多德在呂克昂學園建立系統的自然哲學體系,主導西方科學思想兩千年。



中國戰國時期的《墨經》記載小孔成像與杠杆原理,印度數學家發明"零"的概念,阿拉伯學者完善代數學體系,這些文明火種在絲綢之路上交相輝映。在中世紀的時候,科學發展比較緩慢,教會統治下,科學發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對古希臘、羅馬科學著作的翻譯和保存,阿拉伯地區在科學上有一定成就,在數學、天文學、醫學等領域有所創新,為後來的歐洲科學復興提供了基礎。到了近代以後,人類基礎科學發展迅速,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了“地心說”的統治,開啟了科學革命的序幕,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天體,為日心說提供了證據,還在力學上有諸多發現,比如說自由落體定律。



如果兩個物體從同一高度下墜,是重的物體先落地,還是輕的物體先落地?古希臘的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卻說:“兩個物體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它們下落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意思是同一高度落下的物體,重的先落地。長期以來,這個結論被認為是真理,沒人敢懷疑。後來伽利略總覺得亞裡士多德的結論有些自相矛盾,於是他在真空中做了個實驗,讓一塊鐵片和一片羽毛同時墜落,結果發現它們的下落速度是一樣的,但是當時沒有人相信伽利略的發現,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伽利略宣布自己要在比薩斜塔當眾做實驗,伽利略雙手各拿一個鐵球,兩個鐵球大小相同,但一個是實心的,一個是空心的,實驗結果發現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個實驗向世界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



伽利略之後,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實現了物理學的第一次大統一,牛頓第一定律被稱為是慣性定律,它表明任何物體,如果不受其它物體的作用,將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個定律說明了物體具有慣性,即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傾向,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越難改變其運動狀態。牛頓第二定律有被稱為加速度定律,它表明在慣性參考系下,運動的變化和所加動力成正比,且發生在這力所沿的直線方向上,這個定律說明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運動狀態改變得越快。



牛頓第三定律又稱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它表明,兩個物體對各自的對方的相互作用總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這兩個力互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們同時存在,同時消失。這個定律說明了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的力,任何一種力都是由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對後世影響更加深遠,萬有引力存在於所有物體之間,無論是天體還是地球上的物體,他們都是按照引力的強度和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質心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牛頓提出萬有引力之後,他利用萬有引力解釋了天體運動的規律,而且還指出了木星、土星的衛星圍繞行星也有同樣的運動規律。



他認為月球除了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之外,還會受到太陽的引力,從而解釋了月球運動中發現的二均差,通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科學家們成功發現了海王星。在牛頓之後,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主要涉及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他認為光速在真空中是一個恒定不變的速度,無論觀察者的運動狀態如何,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取決於觀測者的運動狀態,愛因斯坦以精確的數學表達方式解釋了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此外愛因斯坦還討論了質能等效原理和引力的本質,他提出了廣義相對論,該理論進一步發展了他的相對論概念,並將引力解釋為時空的彎曲。



愛因斯坦的理論表明,物體沿著時空的曲線運動,而引力是由質量體造成的彎曲時空所產生的效應,這兩個理論揭示了時間、空間與物質、能量的關系,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在此之後,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說,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概念,玻爾建立了玻爾模型,海森堡、薛定諤等科學家進一步完善量子力學理論,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量子力學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發生了更本性的變革,揭示了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確定性原理等奇特性質,打破了經典物理的確定性概念,和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力學推動了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使晶體管、集成電路等成為可能。



從而引發了電子技術革命,促進了計算機、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它還為激光技術、超導技術、核磁共振成像(MRI)等的發明和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這些技術在醫療、通信、能源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從1845年到1862年,德國哲學家洪堡德運用科學比較法揭示了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系,開創了自然地理學。1831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把電和磁聯系起來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麥克斯韋發展了法拉第的電磁定律,把電、磁和光都看成是電磁波,使它們統一起來,並用一組微分方程表述它們之間的聯系和轉化。1869年門捷列夫提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聯系。1859年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完成了自然界生成演化統一規律的理論探索。



縱觀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從17世紀到19世紀,人類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到今天為止,人類的科技還在吃老本,再過去200多年裡,是人類進步最大、最為顛覆的時代,在2017年的時候,人類開啟了第一批50多年前的時間信封,裡面記載了50多年前人類樸實而美好的願望:我們現在已經踏入了宇宙,你們肯定已經能夠非常方便的前往其它星球了吧,對於多變的氣候環境是不是也能夠完美的控制。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並不是很快,別說移民到其它星球了,距離上次載人登月也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50多年前的人們會寫這樣的信?甚至有很多人覺得這些留言不切實際。



事實上,50多年前的留言並不是天方夜譚,因為那個時代的人都是有想法的,畢竟人類從第一次翱翔藍天到第一次踏上宇宙,也僅僅用了半個世紀,在他們看來,人類征服太陽系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現在看來,他們注定要失望了,人類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似乎進步很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對此有一些科學家認為,17、18世紀的科學研究多基於直觀的現象觀察和簡單的實驗,比如說牛頓通過觀察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借助簡單的數學工具就可進行理論推導,而現在,基礎科學已經深入到了微觀量子領域和宏觀宇宙的極深尺度等,研究對象難以直接觀測,需要依靠大型、昂貴且復雜的設備。



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學科分支越來越細,科學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某一細分領域深入學習和研究,成為通才得難度極大,現代基礎科學很多重大問題需要跨學科知識和技術來解決,涉及生物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和技術。但不同學科的研究方法、思維方式和術語體系差異大,跨學科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協作存在障礙,影響研究效率。跨學科研究項目通常需要多機構、多團隊合作,在資源分配、成果歸屬等方面易產生矛盾和分歧,協調難度大,可能阻礙研究進展。而且當今社會更注重技術應用和經濟效益,科研資源往往向能快速產生經濟效益的應用科學和技術研發領域傾斜,基礎科學研究獲得的資金和人力支持相對不足。



而且學術生態的異化同樣制約突破性創新,“不發表即滅亡”的生存法則之下,科學家平均每3天就要產出一篇論文,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批評當前科研評價體系:"我們正在培養善於寫論文的技工,而非真正的發現者。"這種流水線式的知識生產,難以孕育顛覆性理論。這時候人類需要重新理解科學探索的本質,基礎科學的減弱不是衰落的征兆,而是認識深化的必然階段,說不定某一天,人類突然能夠發現宇宙中其它神奇的物理定律和物理現象,到時候人類的文明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不過科學探索一件持久的事情,並不是一代人或者幾代人能夠完成的,縱觀人類科學發展歷史,在不同的階段,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在人類歷史上,有發展迅速的時期,也有發展緩慢的時期,人類文明的發展並不是勻速的,而是跳躍式的,所以現在人類基礎科學的發展緩慢,並不能夠代表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一定會變慢,只要人類能夠找到下一個科學的突破口,那麼人類文明將會再次迎來輝煌的成就,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一直都在努力發展我們的科技,探索宇宙是整個人類終身事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人類文明能夠走多遠?目前誰也不知道,不過小編認為,只要人類能夠認真的、堅持下去,人類一定能夠解開宇宙中更多的奧秘,所以小編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lost_way∽ 點擊: 0 | 評論: 1 | 分類: 上傳 | 論壇: 情系中國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lost_way
無題
1、在雅典衛城的晨曦中,泰勒斯宣告"萬物源於水"……

2、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了“地心說”的統治。

3、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把電和磁聯系起來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

2025-04-30 22:04:06 | 引用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