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性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日記 | 相冊 | 書簽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 留言
 
心理與性

iacmsp
Cnilical Psychologist & Sexologist


文章分類
上傳  

標題搜索
 

最新帖子
如何用高跟鞋優雅地反抗性侵
有時候你不得不失去愛情,才能找回它
中國同性戀大學生與教育部官員對話
促進老年心理健康的秘訣:1、2、3、4、5.
懷舊:有益你的身心健康
為什麼音樂會勾起我們的回憶?
急性應激障礙的臨床研究新進展(DSM-5新標准)
為保學生睡眠,美國中學推遲上課
性不性,不應是讓我們羞愧的理由
性、婚姻、愛情,年長女性的文化突圍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友情鏈接
更多...

統計
點擊: 37354
帖子數量: 101
開辟個人空間: 2014-05-08
最後更新: 2015-12-20

RSS訂閱
 
 
 
 
 

性、婚姻、愛情,年長女性的文化突圍 

2015-11-15 17:20:59
文章內容
性、婚姻、愛情,年長女性的文化突圍
過去42年裡,有兩個詞一直困擾著埃麗卡·容(Erica Jong)。第一個是“zipless”,第二個詞則不適宜刊在這張報紙上(即“zipless fxxk”——譯注)。

這兩個詞組成的短語因她1973年的暢銷小說,售出2700萬多冊的《怕飛》(Fear of Flying)而不朽,成為隨意、不顧後果的性愛的代名詞,被載入文學史冊。它令容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女權主義的英雄,乃至女性性解放的化身,在促進她事業發展的同時,也限定了她的事業生涯。

容說,這個短語也帶有諷刺意味,但是卻被錯誤地理解為對不節制的性欲的一種贊許。


73歲的埃麗卡·容在上東區的家中,她的新書寫的是一個60多歲的女人在網上找情人的故事。

“人們誤解了‘zipless’這個詞”,73歲的容女士在上東區公寓中接受采訪時說。“我在《怕飛》中說過,這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理念和幻想,我自己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性愛,但是人們似乎忽視了這一點。”

如今,幾十年過後,她的新小說《怕死》(Fear of Dying)將在周二出版,它被成為《怕飛》的“精神”續集,書中她重新挖掘出這個短語,並且重新塑造它的形象。

《怕飛》中直白地描寫性欲,以及主人公伊莎多拉·溫(Isadora Wing)獨立的性格,令讀者大為震驚;而《怕死》則以直率質樸的細節描寫老年人的性愛,從而觸及另一個更為持久的禁忌。容筆下新的主人公是一位60歲的祖母,充滿欲望,性格活潑,在一個名叫zipless.com的約炮網站上尋覓肉體的滿足。

“我一直都想為那種尚不存在的女人寫書,所以我想,我應該寫一個年長的女人,她性感、迷人,願意去探索生命,”容說。“悲哀的是,這並不受到贊美,我希望會有很多年長的女人讀這本書,讓她們意識到性愛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種形式。”

故事的主線是退休女演員凡妮莎·范德曼(Vanessa Wonderman)對衰老與死亡的恐懼。她想逃離與比自己老得多,有勃起障礙的丈夫的無性婚姻,於是在網上尋覓情人。接下來是一串超現實的邂逅――一個男人寫來電子郵件,以猥褻的照片作為自我介紹,還有一個男人希望她穿黑色橡膠緊身衣。和一個已婚老年情人在酒店的幽會不能令人滿足,凡妮莎心煩意亂,擔心自己的性生活就此告終了(不過這畢竟是埃麗卡·容的小說,她的性生活還完不了)。

有些容的書迷和同齡人覺得,當前的文化將青春神聖化,無視年老女人,或者一味把她們貶低為老處女或者丑陋老太婆,容的小說是對這種現象的矯正,早就應該出現了。

“文化中有一個巨大的空白,沒有人把年老的女人塑造為女主角,塑造成浪漫的人,性感的人,富於創造性的人,男性就沒有這樣的空白,”《美麗迷思》(The Beauty Myth)一書的作者娜奧米·伍爾夫(Naomi Wolf)說。“女人就算步入老年,也仍然會成為這樣的人。”

關於年老女性所面臨的社會與文化困境的討論還在持續加劇,《怕死》的出現恰逢其時。喜劇演員艾米·舒默(Amy Schumer)在一則被廣泛收看的小品裡諷刺年長女演員經常被邊緣化的現象,它建立在一個滑稽的前提之下(其實幾乎已經不滑稽了)——一個年老女演員的魅力一夜間就消失了。性愛治療師和上師們出版了幾十本《老年人性愛》、《50歲後的性愛》之類的指導手冊和勵志書。還有一本惡作劇的書名叫《60歲後的性愛》(Sex After 60),裡面全是空白。

但是通俗小說從未廣泛探索過這個題材。“女人一旦年過60,就不再被允許擁有激情,”容在《怕死》中寫道。“人們覺得我們應該成為祖母,回到寧靜的無性狀態中去。”

容早年曾是詩人,在《怕飛》之前出版過兩本詩集,後來她把《怕飛》賣給亞倫·阿舍(Aaron Asher),此人曾為索爾·貝婁(Saul Bellow)、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和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擔任編輯。容記得當時阿舍告訴她,這本書大概能賣出3000冊。

結果這本描寫一個年輕女詩人和丈夫一起去維也納旅行,試圖靠外遇實現幻想的小說成了暢銷書和文化裡程碑。約翰·厄普迪克(John Updike)將它同《麥田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相提並論,亨利·米勒(Henry Miller)說它是開創性的文學成就。這本書被譯為40種語言,為女性的自我表達開辟了道路,經常被第二代女權主義者引用。

“在當時,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帶來一種觀念,一個女人可以突破女性作家寫作的傳統,帶著熱情與幽默書寫那些女性的禁忌題材,”斯坦福大學英語系教授雪莉·費舍·費什金(Shelley Fisher Fishkin)說。

後來容出版過三本回憶錄,五本詩集和八部小說,包括關於薩福(Sappho)的歷史小說與研究,但它們都無法與《怕飛》的流行程度相比。她說,人們常常把她和小說中她那個大膽的虛構人格伊莎多拉密切聯系在一起,這有時讓她覺得受到壓抑。

“《怕飛》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她說。

她努力想寫《怕死》已經有十年了。起先,她想讓上了年紀,變得更聰明一點的伊莎多拉做女主角。但是重新帶回這個角色讓她感覺不自然。“《怕飛》有太多包袱,”她說。“期待的重量非常可怕。”

最後,容讓伊莎多拉成了客串出場的配角,一個老成世故的朋友,而凡妮莎則與作者本人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她用這本書來探索目睹父母緩慢逝去的痛苦過程、對失去自身美貌和活力的恐懼、當上外祖母的喜悅之情,乃至和自己女兒莫莉·容-法斯特(Molly Jong-Fast)之間的關系――她的女兒和凡妮莎一樣,也要和毒癮作斗爭。

容有著溫暖、饒舌的性格,喜歡打亂生活與小說之間的界限,這常常會勾起讀者的八卦之心。她寫過自己和瑪莎·斯圖爾特(Martha Stewart)當時的丈夫安迪·斯圖爾特(Andy Stewart)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搞一夜情。但是自傳式的影射也可以用到朋友、家人、前夫和前情人們身上(她的第四次婚姻是與離婚律師肯·巴羅斯[Ken Burrows],持續了26年)。2008年,她的姊妹蘇珊娜·達奧烏(Suzanna Daou)在一次關於《怕飛》的研討會上公開質問她,說這本書從她和她丈夫身上取材,讓他們覺得尷尬。

她的女兒容-法斯特也是作家,說自己還沒讀過《怕死》,也不想讀,她說,書裡重現了她當時接受戒毒治療的過程,“這並不是我的首選”。書中母女一起參加康復野餐的情形幾乎不像是虛構,還有幾段,和容最新回憶錄中描寫她發病經歷的內容幾乎一字不差,有同樣的對話和描寫。

“我不看她的書,”容-法斯特說。“為了我的精神健康,我最好別看。”

幾位文學評論家已經批評容這種指向自我的風格和習慣是炒冷飯。2006年,《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對她當年出版的回憶錄發表了尖刻的評論,認為容在《怕飛》大獲成功之後,注定要陷入“永遠的自我模仿”,還批評她那種“驚人的自我陶醉”。

《科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發表了對《怕死》的預先評論,寫道,“連看300頁凡妮莎的故事就像在飛越大西洋的航班上,身邊坐著一個不停說話的人,其實他根本沒多少值得一說的東西。”

容說,和事業生涯早期,她的臉皮厚了一些,對待差評也有了更加哲學的態度。“我們不能控制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形象,”她說。“但是如果你花了十年時間寫一本書,人們卻不愛看,這仍然會讓你覺得傷心。”

她也擁有不少聲援者,其中包括蘇珊·契弗(Susan Cheever);歷史小說家肯·福萊特(Ken Follett)說,《怕死》展現了“埃麗卡最好的一面”;小說家詹妮弗·韋納(Jennifer Weiner)曾說《怕飛》影響了她的文學創作。

“《怕飛》為很多人打開了大門,讓他們大開眼界,讓人們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火車上坐在他們身邊的體面女人,我覺得《怕死》也會有同樣效果,”韋納說。

容熱愛的喜劇明星裡也有她的擁躉,伍迪·艾倫(Woody Allen)喜歡《怕死》,並且出人意料地為它做了腰封推薦。

“我記得他的名言:‘我不怕死;我只是希望到時候自己別在場才好’,所以我覺得他應該看看這本書,”容說。“送書的時候,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從不寫腰封推薦’。後來他反悔了。”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上傳 | 論壇: 精致生活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