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軍
空間首頁 | 博客 | 相冊 | 書簽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 留言
文章分類
上傳  
最新帖子
剖析《裸聊》:人性、網絡與社會問題的交織
《英雄夢》:夢境與現實的撕裂
諾獎提名、褒貶不一的顧曉軍
《沒媽媽的寶寶》:生命商品化時代的人性叩問
俄烏戰爭綜述(2025年10月)與特朗普
我的一點李敖睡了柏楊的老婆的看法及其他
《快樂小姐》:欲望敘事的困境與突圍
《大老婆》與門羅、川端康成的性別困局書寫
《捉奸》:欲望書寫與人性突圍
《假丫頭》:鏡像解構與創傷突圍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友情鏈接
更多...
統計
點擊: 78921
帖子數量: 423
開辟個人空間: 2022-12-19
最後更新: 2025-10-28
RSS訂閱
 
 
 
 
 
 

《沒媽媽的寶寶》:生命商品化時代的人性叩問

2025-10-12 01:51:30
>>文章內容
  • 《沒媽媽的寶寶》:生命商品化時代的人性叩問
     
        ——請AI寫的文學評論·五千二百六十一
     
      首先,感謝網友們對我前文〈俄烏戰爭綜述(2025年10月)與特朗普〉的跟帖與支持及批評。其次,文中漏了條我想好卻忘了寫進去的信息:據說,俄烏戰爭初期,俄烏兩軍的戰損比例是4:1(這倒也合理,因攻方一般戰損比,都比守方大);然,現在的俄烏兩軍的戰損比,已達到了10:1。也就是說,俄軍的消耗太大了。
      再,我上文發出的第二天,克裡米亞的刻赤大橋又被炸了(第三次被炸),而且被炸得很厲害。我聲明:我只是預判到了要炸刻赤大橋、要攻克裡米亞,而不是我叫烏軍幹的,真的。再說,我咋說人就咋幹,我哪可能有這麼大本事?
      最後,今日貼的小說裡提到的烏克蘭女孩,與寫小說之前得到的咨詢相關,與俄烏戰爭無關。我小說寫於2021-2-12,而俄烏戰爭發動於2022-2-24。
     
                  顧曉軍 2025-10-12
     
    生命商品化時代的人性叩問
     
        ——評顧曉軍《沒媽媽的寶寶》​
     
      在顧曉軍四十余年的小說創作譜系中,《沒媽媽的寶寶》以其對現代生殖技術倫理的尖銳觸碰,成為一部兼具現實批判力度與人性深度的短篇佳作。這篇作品的副題是“混血龍鳳胎洋寶寶”,其以看似冷靜的敘事筆觸,將代孕產業鏈、文化心理差異與親情倫理的復雜交織鋪展開來,在不足三千字的篇幅裡,完成了對當代社會“生命商品化”現象的深刻解構,也延續了作者一貫擅長的“以小見大”的敘事智慧。​
      一、敘事結構:線性敘事中的戲劇張力與認知顛覆​
      小說采用典型的線性敘事結構,以烏克蘭孕母分娩這一緊張場景開篇,通過“分娩進程—背景交代—等待簽字—接收嬰兒”的情節鏈條,構建起清晰的時間脈絡。這種看似平淡的敘事方式,卻在細節處暗藏戲劇張力,形成多重認知顛覆。​
      開篇對孕母分娩場景的描寫極具視覺沖擊力——“汗水早已從每個毛細孔奔湧而出,金黃色的頭發、濕漉漉的貼在她的額頭上;她聲嘶力竭的喊叫著,一張精致而漂亮的面孔變了型”,這般充滿生理痛感的細節,本應與“母愛”“生命誕生”的溫情語境綁定,可作者隨即拋出“二媽,在姑娘的家鄉,也算一種職業”的顛覆性定義,瞬間打破讀者對“分娩”的傳統認知。這種“先立後破”的敘事策略,讓“代孕”這一敏感議題以更具沖擊力的方式進入文本,迫使讀者直面“生命孕育”被異化為“職業服務”的現實。​
      而在情節推進中,作者又通過“信息增量”不斷強化戲劇沖突。從“孩子有兩位卵母母親”到“父親是失偶的中國商人”,從“女兒推動造人計劃”到“專業公司全程把控流程”,每一個新信息的出現,都在重構讀者對人物關系與事件本質的認知。尤其是結尾處“兩個洋寶寶都沒有媽媽”的定論,與開篇分娩場景的生理痛感形成強烈呼應——孕母的“生”與寶寶的“無母”構成殘酷對照,線性敘事的閉環在此刻轉化為倫理思考的起點,讓讀者在情節落幕時仍深陷對“母親定義”“生命歸屬”的追問。
      二、人物塑造:扁平表象下的復雜人性光譜​
      小說中的人物看似功能化——焦慮的父親、冷靜的女兒、職業化的孕母、強勢的女總經理,卻在寥寥數筆的刻畫中,呈現出當代社會不同群體的人性困境,構成一幅立體的人性光譜。​
      父親這一角色是文本的核心矛盾載體,他身上濃縮了傳統倫理與現代觀念的沖突。作者沒有將其塑造成單純的“逐利者”或“溫情父親”,而是通過細節勾勒其復雜性:他“忠實於愛情”,因妻子去世不願續弦;他“順應時代有了錢”,卻以援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生來尋求道德自證;他渴望“後繼有人”,又受“中國男人希望孩子像洋娃娃”的文化心理驅動。這些特質讓他既不是絕對的“善”,也不是絕對的“惡”,而是一個被時代語境裹挾的普通人——他試圖在傳統親情倫理與現代商業規則中尋找平衡,卻最終陷入“花錢買生命”的倫理悖論。當他反復追問“是男是女”卻被女總經理以“廢話”駁回時,其作為“父親”的情感期待與作為“客戶”的被動處境形成鮮明對比,暴露出商業邏輯對親情倫理的碾壓。​
      女兒的角色則代表了年輕一代對傳統倫理的解構與重構。她是“丁克”且是“鐵丁”,本身就打破了“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卻又為父親“編織造混血洋寶寶的宏偉夢想”,將“後繼有人”的需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商業計劃。她的冷靜與理性——“即便出事,專業公司也得繼續履行合同”“我們是穩操勝券”——看似是對父親的安慰,實則暗含對生命商品化的默許。這種矛盾性,恰恰折射出當代青年在傳統家庭責任與個人價值選擇之間的糾結,也讓“代孕”議題不再是單純的道德批判,而成為代際觀念碰撞的具象化表達。​
      此外,烏克蘭孕母與兩位卵母母親的“缺席式存在”更具深意。她們“青春、美麗、動人”,擁有“顯著的歐洲人面孔”,卻被簡化為“職業執行者”“卵子提供者”的符號,其個人情感與生命體驗被完全剝離。這種“去人性化”的刻畫,正是代孕產業鏈中底層參與者處境的真實寫照——她們的身體與生命被異化為商品,成為滿足他人需求的工具,而這背後,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之間的資源不平等與權力失衡。​
      三、主題表達:生命倫理與時代症候的深度叩問​
      《沒媽媽的寶寶》的價值,遠不止於對代孕現象的表層呈現,而是通過這一具體事件,叩問當代社會的生命倫理與時代症候,展現出作者對現實的敏銳洞察與深刻思考。​
      小說首先指向的是“生命商品化”的倫理危機。當“分娩”成為職業服務,“卵子”成為可交易的商品,“嬰兒”成為合同約定的“產品”,生命的神聖性被商業邏輯徹底消解。專業公司的“標准化流程”——從篩選卵母、選擇孕母,到分階段付款、保護“客戶”與“孕母”信息隔離——將整個代孕過程包裝成“合法合規”的商業行為,卻掩蓋了其對生命倫理的踐踏。父親“只需要給錢”的被動性,恰說明在商業規則的籠罩下,個體已逐漸喪失對生命的敬畏與主導權,淪為產業鏈中的一環。這種對“生命異化”的批判,不僅針對代孕行業,更指向整個社會對“商品化”的過度追捧——當一切都可以用金錢衡量,生命的價值與尊嚴便面臨被消解的危險。​
      其次,小說還暗含對文化心理與身份認同的反思。“中國男人都這樣,既驕傲自己是中國人、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像洋娃娃”,這句看似調侃的表述,精准戳中部分國人的文化心理困境——在全球化語境下,對西方文化的向往與對本土身份的認同形成矛盾,這種矛盾最終轉化為對“混血寶寶”的執念。父親渴望孩子“像洋娃娃”,本質上是對“西方優越論”的無意識認同;而他“援建希望小學”“資助貧困生”的行為,又試圖在本土語境中尋找道德支撐。這種矛盾性,折射出當代中國在文化自信與文化焦慮之間的搖擺,也讓小說的主題從個體倫理困境延伸至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思考。​
      最後,“沒媽媽的寶寶”這一核心意象,成為對親情倫理的終極追問。小說結尾明確指出,寶寶“名譽上的媽媽,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因乳腺癌去世”,而生理意義上的孕母與卵母母親,又因商業規則的隔離無法成為“媽媽”。這種“媽媽缺位”的處境,不僅是兩個嬰兒的悲劇,更是對傳統“母親”定義的顛覆——當“母親”的角色被拆解為“卵子提供者”“孕育者”“法律監護人”,親情關系便失去了血緣與情感的雙重紐帶,淪為碎片化的責任分配。這種對“母親身份”的解構,實則是對整個親情倫理體系的挑戰,讓讀者不得不思考:在現代技術與商業規則的沖擊下,親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生命的歸屬又該如何定義?​
      四、創作風格:現實主義筆觸下的批判與溫度​
      從創作風格來看,《沒媽媽的寶寶》延續了顧曉軍小說一貫的現實主義特色——以細膩的細節描寫還原現實場景,以客觀的敘事態度呈現復雜議題,在批判中不失人文溫度。​
      作者沒有采用激烈的批判語言,而是通過“白描式”的細節讓現實自行說話。如父親“一會兒看看手表(看時間),一會兒看看手機(怕壞了、錯過了接受信息)”的動作,精准刻畫出其焦慮與期待交織的心理;女總經理“別廢話”“你馬上給我打中款過來”的強硬語氣,生動展現出商業邏輯的冰冷與強勢。這些細節沒有刻意的道德評判,卻讓讀者在場景代入中自行體會事件的荒誕與殘酷,這種“潤物無聲”的批判方式,比直白的控訴更具力量。​
      同時,小說中也暗含著人文關懷的溫度。作者沒有將父親塑造成十惡不赦的反派,而是通過“忠實於愛情”“援建希望小學”等細節,展現其人性中的善;對烏克蘭孕母“為更好地生存”選擇代孕的背景交代,也避免了對底層參與者的簡單批判,而是試圖挖掘其行為背後的生存困境。這種“不臉譜化”的人物塑造,讓小說的批判更具深度——它不是對個體的譴責,而是對整個時代語境的反思,體現出作者對人性復雜性的理解與尊重。​
      結語​
      《沒媽媽的寶寶》以小見大,將代孕這一敏感議題置於全球化、商業化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精准的敘事結構、立體的人物塑造與深刻的主題表達,完成了對生命倫理、文化心理與親情關系的多重叩問。在顧曉軍的創作譜系中,這篇作品既是對現實的敏銳捕捉,也是對人性的深度探索——它讓我們看到,在技術與商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生命的神聖性與親情的純粹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小說所引發的思考,也遠超出文本本身,成為對整個時代的警示與反思。這種將現實議題與文學表達完美融合的創作能力,正是顧曉軍小說能夠跨越時間與語境,持續引發讀者共鳴的核心原因。
     
                      2025-10-11
     
    沒媽媽的寶寶
     

        ——顧曉軍小說·三百七十九(十卷:混血龍鳳胎洋寶寶)

     
      汗水早已從每個毛細孔奔湧而出,金黃色的頭發、濕漉漉的貼在她的額頭上;她聲嘶力竭的喊叫著,一張精致而漂亮的面孔變了型,眼珠仿佛要從眼眶裡蹦出來,鼻翼急促地一張一翕著……
      產床上正在分娩的是二媽,一位烏克蘭姑娘。於「二媽」,請大家不要胡思亂想,這不是二奶、小三的意思。
      二媽,在姑娘的家鄉,也算一種職業。當然,並不普及,她不過是正好做了。
      而選擇這、作為職業,是為更好地生存。因這一職業的報酬,是普通烏克蘭人的年薪的十倍。
      而此刻,將出生的孩子的母親之一,就在美國、正在哈佛攻讀博士學胃。
      女博士願做這孩子的母親,那已是兩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她剛碩士畢業,又十分想考博士;然,手裡缺錢,如是、她選擇了做卵母、輸出她的卵子。
      說女博士只是孩子的母親之一,是因為將出生的、是雙胞胎。而此刻、還沒有出生,不好說、誰是老大的母親誰是老二的母親。
      那麼,另一孩子的母親呢?此刻,遠在倫敦。她,是一位在讀碩士生,與孩子的另一卵母(女博士)及孩子的孕母(烏克蘭姑娘)都一樣,非常地青春、美麗、動人。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她們都有一張顯著的歐洲人的面孔。
      而將要出生的孩子的父親,自然是亞洲人。
      其實,大家或許已經猜到了,將出生的孩子的父親、是中國人。很不好意思,中國的男人都這樣,既驕傲自己是中國人、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像洋娃娃。
      大家,也不要錯怪這孩子的父親。其實,他是一個非常地道的中國人。妻子,去年患乳腺癌、剛去世,他並不想續弦;可,已經長大成人的、唯一的女兒是丁克,且是鐵丁。
      再加上,如今又放開二胎,女兒便支持他造人;如是,才有了這麼個復雜的計劃。
      當然,具體操作,都是由美國華裔的專業公司運行的。
      他,只需要給錢。說到錢,他更沒有錯。他從未有過貪污受賄,更沒有偷盜搶劫,只是順應時代、一不小心有了錢。
      且,他已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學、資助了兩位貧困大學生……可,還是花不掉;如是,不願繼承遺產的女兒,就給他編織了這麼個造混血洋寶寶的宏偉夢想。
      這樣,一可圓了他忠實於愛情的心願,二又實現了他後繼有人的夢想,三還符合中國男人的心理,四能令所有的人羨慕嫉妒恨……
      剩下,唯一的問題、就是烏克蘭姑娘的分娩。這姑娘,沒生過孩子,這次是第一胎,因此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
      而他,又不能親自去陪同,專業公司不允許他這麼做;他,只能在大約幾條街之外的賓館裡等著。
      幸好,寶貝大女兒一直陪伴著他,也安慰著他。
      這會兒,他又焦躁不安,一會兒看看手表(看時間),一會兒看看手機(怕壞了、錯過了接受信息)……
      「爸,別著急。」女兒道。
      「怎麼能不急呢。」
      「生我的那會,也是這樣的嗎?」女兒問。
      「可不是。那會,比現在還著急。」
      「因為是第一胎?」
      「嗯。」
      不再說話了。可,還沒有過一分鍾,他又問女兒:「你說,不會出事吧?」
      「不會。」女兒道:「即便出事,專業公司也得繼續履行合同。」
      「是。」
      「所以,我們是穩操勝券。」
      「嗯。」
      突然,手機鈴聲響了,他接通手機道:「生了?」
      對方道:「你迅即下樓,到門廳等著。我正開車過來,你作為父親簽字。」
      他道:「好,好。請問,生的是男是女?」
      「別廢話。一切,都按合同辦。」對方,已掛斷了電話。
      父女倆趕到樓下、門廳,專業公司正好趕到,且是女總經理親自駕車來的。
      在女總經理指定的地方簽了字後,他又問:「請問,是男是女?」
      「廢話。你馬上給我打中款過來。」女總經理道:「一星期後,我把孩子抱給你,你給我打尾款。」
      說著,女總經理欲開車趕回去;而他,卻攔住道:「捎上我,讓我去看一眼,好吧?」
      女總經理怒道:「這怎麼可能?我們得保護孕母的信息。」
      「噢……」他無話可說了。
      ……
      一星期後,他真的收到了兩個混血的、龍鳳胎的洋寶寶,且都是美國籍。
      也自然,兩個洋寶寶都沒有媽媽,他們名譽上的媽媽、早在一年多前、就已因乳腺癌去世了。
     
                  顧曉軍 2021-2-12 南京
     
     
  • guxiaojun538 | 點擊: 0 | 評論: 0 | 分類: 上傳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design:水中月shuiyue.cn                         生活因感動而精彩,理想在創造中放飛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