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我自己認為發在瘋人院很合適。讀完了,就能大概知道到底誰瘋了。
免責聲明
本文所有信息均來源於網絡,作者不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作者非新聞工作者,亦不保證文章的客觀性與公正性。事實上,本文totally biased!!! 不喜勿入,拍磚謾罵者止步!
×××××××××××××××××××××××××分割線在此××××××××××××××××
美國人民開始關心起北京的天氣,是從2008年奧運會那會兒開始的。奧運一年前, 新華社報道說,美國奧委會派出訪問北京的官員和運動員均表示不擔心北京的空氣質量。(1)不過, 2008年2月,美國大使館在使館區安裝了一個空氣監測儀,據說,監測數據主要是給使館工作人員及家屬用做戶外活動參考。2008年8月,考慮到來北京居住和旅游的美國人,使館在推特上建立了帳號,每小時發布監測結果。(4)
按說,美國人民為北京人民免費提供了一個監測站,不花中國人民的一分銀子,本來是件挺美好的事兒。不幸的是,美國大使館發布的數據和中國官方的數據差別太大。更要命的是,這個數據很多中國人還看得見。有數據顯示,在推特上跟蹤美國使館北京空氣質量報告的,有3/4新增用戶為中國人或華人。(4)數據不符直接導致民眾對官方公布“空氣品質良好”產生懷疑,引爆信任危機。(3)
終於,中國政府坐不住了。據說, 2009年7月7日,外交部美國事務辦公室的Wang Shuai會見美國使館人員。要求美使館將空氣發布信息限定於只有美國公民可以接受,或者采取其它妥協方案。理由是,由於中國市民從推特上獲得的信息和官方數據不同,容易引起“confusion”,並產生“social consequence”。(4, 13)美國人表示,大使館將數據公諸於眾,是因為不能持“雙重標准(double standard)”對待使館人員和普通美國公民,所以要確保相關健康信息的分享。至於得到數據的人怎麼樣去解釋數據,不在美方考慮范圍。雖然美方同意找出“其它妥協”方案,但是很顯然,美方沒打算放棄數據的監測和發布。(13)
有意思的是,被大使館空氣監測結果搞得抓狂的,顯然不止中國政府,2010年11月17日,美國使館檢出了史無前例的595的PM2.5指數。由於美國空氣質量AQI標准中的上限為500,使館負責發布空氣質量的工作人員不知該如何表述該數據,於是使用了 Crazy Bad(糟糕得令人發瘋)的形容詞來描述。由此產生轟動性新聞效果,引發外交糾紛。此事被各大海外媒體披露後,最終美使館修改程序,將形容詞改成了Beyond Index(爆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