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21-07-21 16:53:14
16
雙林奇案錄第一部之華山奇案
作者:八峰
華山奇案
第一節
一九七八年的三月,雖已立春,關中大地依然寒冷,陝西省華陰縣城的火車站裡卻客流熙攘、熱鬧非凡。三月五日這天下午,從站前廣場嘈雜的人群中擠出來了兩個身穿厚實的棉軍大衣、手提帆布旅行包的復員軍人。
原來,這一年的春節過後,在東北服兵役多年的周源和文定國雙雙退伍。當年的老首長、原基地政治部主任張環現在已經是四川省公安廳主管刑偵的副廳長,當他得知這兩個昔日的得力部下從部隊復員退伍的消息後,隨即邀請二人到四川省公安廳工作。為此,張廳長經過了一番周折,好不容易將兩人的檔案關系從部隊和入伍原籍地方轉到了四川省公安廳的駐在地成都市。
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周源和定國決定趁著路過陝西之機,前去游覽向往已久、‘五岳’之一的西岳華山。到達西安之後,兩人換乘了火車來到華陰縣城,准備連夜攀登華山、觀賞日出後再登頂西峰。
二人步出站台,經過一番講價還價、雇上了一輛拉客的機動三輪車,來到位於城關西面的華陰縣文化館,找到了定國的一個遠房親戚,文化館的副館長老莊。在老莊的安排下,兩個人住進了文化館後院騰出的一間客房裡。
老莊的兒子小莊,一個大眼睛、身材精瘦的男孩,自告奮勇地充當了定國和周源夜探華山的向導。別看這男孩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年,卻已經爬過了五次華山,熟知山上的地形與上下的路徑。
放下行李,兩人饑腸轆轆、便和小莊一起步出文化館,信步來到華陰城關的大街之上。此時天色已晚,街上燈火初明,往來車水馬龍,不知哪一家店鋪裡正在播放剛剛播出不久的香港電視連續劇‘一剪梅’,悠揚動聽的插曲在街上飄蕩徘徊。
“哎,小伙子,我和你大哥肚子都餓了,咱們趕緊找個地方吃飯吧”周源向只顧向前走去的男孩建議道。
“嘿嘿,你們不是要吃羊肉臊子面嗎?我就是特意帶你們到這家店裡來的。”小莊指了指路邊的一家門面不大的飯館。周文二人抬眼望去、‘老關中’三個描金的楷體大字書寫在門匾正中。
三人進到店裡,撿了裡面靠牆的一張桌子坐下,跑堂的小伙兒連忙過來手腳麻利地給三人遞上菜單、又斟上了茶水。
“你老家就在關中,就由你來點吧。”周源瞥了一眼菜單對定國說道。
定國翻開菜單看了看便招呼服務員過來,點了三碗關中有名的岐山臊子面、一盤醬牛肉和幾樣小菜。不一會兒服務員端上了飯菜,幾個人狼吞虎咽,似風卷殘雲一般將桌上的食物一掃而光。
吃完晚飯,三人慢悠悠地散步溜達回到了文化館。走進房間,小莊便讓周源和定國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
九點半鍾左右,男孩子背著一個挎包過來了,定國和周源也准備就緒。他們帶上了照相機、一只手電筒、一把傘兵刀、還有水壺和面包,幾個人出門抄近路朝火車站走去。
三人搭乘了一趟夜班火車,不到半個小時就抵達了華山腳下的玉泉院鎮,這裡也是攀爬華山的起點。在小莊的帶領下,三人從鎮子東南的一條小路踏上了夜攀華山的征途。精瘦的男孩打著手電筒在前面領路,定國腰裡別著傘兵刀走在中間,周源則背著挎包擔任殿後。
按照計劃、三個人准備在凌晨四點之前攀爬到華山北峰,觀賞日出;然後再由北峰經過蒼龍嶺和金鎖關登頂到達華山西峰,觀賞風景,游覽鎮岳宮,中午左右再下山返回。
時值仲夜,月明星稀,山風徐徐。走著走著、定國來了興致:“都說華山自古一條路,你們說,咱們現在走的路,是不是就是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時走過的那條路啊?”他一邊走一邊問道。
“當然不是啦,那條‘路’根本就不是路,解放軍小分隊當年是乘著黑夜從華山北峰後面東側的懸崖絕壁上攀爬上去的,駐守在山上的敵軍根本就沒料到,所以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小莊回答道。
幾個人在黑暗中行走了一陣,小莊突然停下了腳步:“瞧、咱們到‘回心石’了!”他舉起手電筒指向前方,在雪亮的光柱照射下,定國和周源看見前方崎嶇不平的狹窄山道的右側果然矗立著一塊巨大的青灰岩石,光滑的正面上鑿刻了筆法遒勁的三個大字‘回心石’。
周源看著巨石上的三個大字猜測道:“嗯,這回心石就是告訴那些心存僥幸的游客,前面的攀爬凶險艱苦,如果想要打退堂鼓,在這裡就該回頭了吧?”
“哈哈,猜對了,就是這個意思!”充當向導的男孩笑了起來:“怎麼樣,你們倆有想回頭的嗎?哈哈。”
過了回心石,山道果然變得更加狹窄陡峭。小莊一馬當先,打著手電在前面開路,定國和周源緊隨其後,三個人一言不語,在黑暗中沿著崎嶇險惡的山道向上攀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抓牢踩穩。
過了五裡關,山道繼續沿著猙獰的山崖石壁上升,卻變得更加狹窄陡峭,三人緊緊抓著嵌入左邊崖壁上的鐵索,踏著不足兩尺寬的石階一步一步地向上攀蹬,而身體的右側便是深不見底的山澗崖谷。越向上爬,周源和定國越感到山風變得猛烈,不停地在耳畔呼嘯,卷起一陣陣林濤怒吼,在巨大而黑暗的峽谷裡回蕩。
“嘿嘿,我發現夜晚爬華山的好處就是:明明你腳下右邊就是萬丈深淵、你卻看不見它,所以也就沒那麼害怕。”定國開玩笑說道。
“是啊,不是有那麼句話嗎:眼不見心不煩,同樣的道理:眼不見心不怕,”周源也笑了起來,“不過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你還是要抓牢踩穩哦!”
將近凌晨四點,三個人終於爬上了華山北峰。
此時的雲台峰上還是一片黑暗,偶爾有幾縷月光穿過雲層灑下。借著月光的照耀,他們發現北峰東面的懸崖上及其附近的松林裡已經聚集了一些等候觀望日出的游客。他們大多都聚集在雲台峰懸崖邊的一塊巨石——日照台上,雖然身上裹著厚厚的大衣或羽絨服,卻都興致勃勃地談笑風生,還不時傳出歡樂嬉笑的聲音。而在日照台後面的松林裡還有一對情侶,似乎正在相互擁抱。
小莊與周文二人也朝著崖邊的日照台走了過去。
原來這華山北峰東臨絕壁,形成一面巨大的懸崖傲然矗立,居高臨下地俯瞰著關中平原。過了大約半個小時,遠處東方的地平線上終於亮起了一線魚白,雲層後面冉冉升起來一輪紅日,炫麗耀眼的朝霞刺破了青色的天幕,把一片片烏雲向西方驅趕,重巒疊嶂的華山峰谷裡也飄浮起一股股乳白色的晨霧。看著眼前壯觀的美景,游客們都不禁歡呼起來,紛紛拍照留影,熱鬧了好一陣子才安靜下來。
隨著朝陽慢慢升起,晨霧逐漸散去,周源和定國看清了這群和他們一起在雲台峰上觀賞日出的游客。
離他們最近的是一對從北京來的游客陳先生和肖小姐,旁邊是從江蘇南京結伴而來的兩個年輕女孩和一個來自河北的中年男子,松林裡那對情侶般的男女也走出來站在日照台另一側的懸崖邊,年輕的女子身著粉色羽絨服、裹著紅色圍巾,而她身旁的男人則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軍大衣,戴著一頂拉下了護耳的絨線帽,他也裹著圍巾,遮住了半個嘴臉,只露出兩只戴著眼鏡的眼睛。
作者:八峰
華山奇案
第一節
一九七八年的三月,雖已立春,關中大地依然寒冷,陝西省華陰縣城的火車站裡卻客流熙攘、熱鬧非凡。三月五日這天下午,從站前廣場嘈雜的人群中擠出來了兩個身穿厚實的棉軍大衣、手提帆布旅行包的復員軍人。
原來,這一年的春節過後,在東北服兵役多年的周源和文定國雙雙退伍。當年的老首長、原基地政治部主任張環現在已經是四川省公安廳主管刑偵的副廳長,當他得知這兩個昔日的得力部下從部隊復員退伍的消息後,隨即邀請二人到四川省公安廳工作。為此,張廳長經過了一番周折,好不容易將兩人的檔案關系從部隊和入伍原籍地方轉到了四川省公安廳的駐在地成都市。
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周源和定國決定趁著路過陝西之機,前去游覽向往已久、‘五岳’之一的西岳華山。到達西安之後,兩人換乘了火車來到華陰縣城,准備連夜攀登華山、觀賞日出後再登頂西峰。
二人步出站台,經過一番講價還價、雇上了一輛拉客的機動三輪車,來到位於城關西面的華陰縣文化館,找到了定國的一個遠房親戚,文化館的副館長老莊。在老莊的安排下,兩個人住進了文化館後院騰出的一間客房裡。
老莊的兒子小莊,一個大眼睛、身材精瘦的男孩,自告奮勇地充當了定國和周源夜探華山的向導。別看這男孩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年,卻已經爬過了五次華山,熟知山上的地形與上下的路徑。
放下行李,兩人饑腸轆轆、便和小莊一起步出文化館,信步來到華陰城關的大街之上。此時天色已晚,街上燈火初明,往來車水馬龍,不知哪一家店鋪裡正在播放剛剛播出不久的香港電視連續劇‘一剪梅’,悠揚動聽的插曲在街上飄蕩徘徊。
“哎,小伙子,我和你大哥肚子都餓了,咱們趕緊找個地方吃飯吧”周源向只顧向前走去的男孩建議道。
“嘿嘿,你們不是要吃羊肉臊子面嗎?我就是特意帶你們到這家店裡來的。”小莊指了指路邊的一家門面不大的飯館。周文二人抬眼望去、‘老關中’三個描金的楷體大字書寫在門匾正中。
三人進到店裡,撿了裡面靠牆的一張桌子坐下,跑堂的小伙兒連忙過來手腳麻利地給三人遞上菜單、又斟上了茶水。
“你老家就在關中,就由你來點吧。”周源瞥了一眼菜單對定國說道。
定國翻開菜單看了看便招呼服務員過來,點了三碗關中有名的岐山臊子面、一盤醬牛肉和幾樣小菜。不一會兒服務員端上了飯菜,幾個人狼吞虎咽,似風卷殘雲一般將桌上的食物一掃而光。
吃完晚飯,三人慢悠悠地散步溜達回到了文化館。走進房間,小莊便讓周源和定國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
九點半鍾左右,男孩子背著一個挎包過來了,定國和周源也准備就緒。他們帶上了照相機、一只手電筒、一把傘兵刀、還有水壺和面包,幾個人出門抄近路朝火車站走去。
三人搭乘了一趟夜班火車,不到半個小時就抵達了華山腳下的玉泉院鎮,這裡也是攀爬華山的起點。在小莊的帶領下,三人從鎮子東南的一條小路踏上了夜攀華山的征途。精瘦的男孩打著手電筒在前面領路,定國腰裡別著傘兵刀走在中間,周源則背著挎包擔任殿後。
按照計劃、三個人准備在凌晨四點之前攀爬到華山北峰,觀賞日出;然後再由北峰經過蒼龍嶺和金鎖關登頂到達華山西峰,觀賞風景,游覽鎮岳宮,中午左右再下山返回。
時值仲夜,月明星稀,山風徐徐。走著走著、定國來了興致:“都說華山自古一條路,你們說,咱們現在走的路,是不是就是當年解放軍智取華山時走過的那條路啊?”他一邊走一邊問道。
“當然不是啦,那條‘路’根本就不是路,解放軍小分隊當年是乘著黑夜從華山北峰後面東側的懸崖絕壁上攀爬上去的,駐守在山上的敵軍根本就沒料到,所以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小莊回答道。
幾個人在黑暗中行走了一陣,小莊突然停下了腳步:“瞧、咱們到‘回心石’了!”他舉起手電筒指向前方,在雪亮的光柱照射下,定國和周源看見前方崎嶇不平的狹窄山道的右側果然矗立著一塊巨大的青灰岩石,光滑的正面上鑿刻了筆法遒勁的三個大字‘回心石’。
周源看著巨石上的三個大字猜測道:“嗯,這回心石就是告訴那些心存僥幸的游客,前面的攀爬凶險艱苦,如果想要打退堂鼓,在這裡就該回頭了吧?”
“哈哈,猜對了,就是這個意思!”充當向導的男孩笑了起來:“怎麼樣,你們倆有想回頭的嗎?哈哈。”
過了回心石,山道果然變得更加狹窄陡峭。小莊一馬當先,打著手電在前面開路,定國和周源緊隨其後,三個人一言不語,在黑暗中沿著崎嶇險惡的山道向上攀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抓牢踩穩。
過了五裡關,山道繼續沿著猙獰的山崖石壁上升,卻變得更加狹窄陡峭,三人緊緊抓著嵌入左邊崖壁上的鐵索,踏著不足兩尺寬的石階一步一步地向上攀蹬,而身體的右側便是深不見底的山澗崖谷。越向上爬,周源和定國越感到山風變得猛烈,不停地在耳畔呼嘯,卷起一陣陣林濤怒吼,在巨大而黑暗的峽谷裡回蕩。
“嘿嘿,我發現夜晚爬華山的好處就是:明明你腳下右邊就是萬丈深淵、你卻看不見它,所以也就沒那麼害怕。”定國開玩笑說道。
“是啊,不是有那麼句話嗎:眼不見心不煩,同樣的道理:眼不見心不怕,”周源也笑了起來,“不過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你還是要抓牢踩穩哦!”
將近凌晨四點,三個人終於爬上了華山北峰。
此時的雲台峰上還是一片黑暗,偶爾有幾縷月光穿過雲層灑下。借著月光的照耀,他們發現北峰東面的懸崖上及其附近的松林裡已經聚集了一些等候觀望日出的游客。他們大多都聚集在雲台峰懸崖邊的一塊巨石——日照台上,雖然身上裹著厚厚的大衣或羽絨服,卻都興致勃勃地談笑風生,還不時傳出歡樂嬉笑的聲音。而在日照台後面的松林裡還有一對情侶,似乎正在相互擁抱。
小莊與周文二人也朝著崖邊的日照台走了過去。
原來這華山北峰東臨絕壁,形成一面巨大的懸崖傲然矗立,居高臨下地俯瞰著關中平原。過了大約半個小時,遠處東方的地平線上終於亮起了一線魚白,雲層後面冉冉升起來一輪紅日,炫麗耀眼的朝霞刺破了青色的天幕,把一片片烏雲向西方驅趕,重巒疊嶂的華山峰谷裡也飄浮起一股股乳白色的晨霧。看著眼前壯觀的美景,游客們都不禁歡呼起來,紛紛拍照留影,熱鬧了好一陣子才安靜下來。
隨著朝陽慢慢升起,晨霧逐漸散去,周源和定國看清了這群和他們一起在雲台峰上觀賞日出的游客。
離他們最近的是一對從北京來的游客陳先生和肖小姐,旁邊是從江蘇南京結伴而來的兩個年輕女孩和一個來自河北的中年男子,松林裡那對情侶般的男女也走出來站在日照台另一側的懸崖邊,年輕的女子身著粉色羽絨服、裹著紅色圍巾,而她身旁的男人則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軍大衣,戴著一頂拉下了護耳的絨線帽,他也裹著圍巾,遮住了半個嘴臉,只露出兩只戴著眼鏡的眼睛。
點擊: 0 | 評論: 16 | 分類: 雙林奇案錄第一部 | 論壇: 原創原地 | 論壇帖子
作者: 八峰
第十節
從玉華酒店勘察現場出來,紅日西墜,晚霞余照,天邊一抹血紅,遠處群峰疊嶂的山巒裡裊裊升起了白霧。張建民又請周文二人來到城關大街上一家‘秦川小館’吃晚飯。
三人要了一盤五香鹵牛肉、一碟水煮花生、一盤涼拌黃瓜,和三碗關中有名的油潑面。吃完晚飯,三個人商量好了次日的行動:早上先一起到縣公安局法醫室查看梁艷屍體的檢驗鑒定報告,然後張建民去局裡匯報並協調下一步的偵破行動,定國留下來協助民警小張完成對相關證物的技術分析,而周源則提出要去一趟城南的純陽觀進行調查。
“純陽觀?去那兒幹嘛?”張建民有些不解地看著他。
“嗯,你還記得西岳大酒店前台服務員說過的嗎:韓粵生和梁艷曾經向她們打聽過純陽觀在哪裡,我總覺得,這個道觀裡隱藏著一個秘密,可能是連接兩起凶殺案、查明韓粵生此行真正目的的關鍵所在。”周源說道。
“那好,明天我讓隊裡的小陳開車送你去。”
“嗯,好吧,不過你告訴小陳:我們要化妝過去,”周源解釋道:“目前還是以秘密調查、便衣潛行為好,到了那觀裡再見機行事。”。
回到公安局招待所房間,定國打開立櫃上一架12吋的涸x椎縭踴酥虜乜雌鶩砑湫攣諾慕諛坷礎V茉慈錘械醬竽砸廊恍朔埽饜願約旱沽艘槐琛⒌閎劑艘恢閶蹋邢覆榭雌鷙遼糲碌囊盼铩
他打開那只小手提皮箱,用手指反復地摸捏著箱子裡外的蒙皮,發現手提箱蓋的裡襯內竟然還有一道夾層!大喜之下,偵探拿出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割開了箱蓋裡襯內層的封皮,從裡面抽出來兩張泛黃的舊紙,鋪開在桌面上,就著台燈的亮光仔細查看起來。
“誒,發現了什麼呀?”定國也關掉了電視,湊上前來。
原來一張紙上是韓子佩當年寫給其妻曲玉芝的信函,而另一張紙上抬頭寫了四句五言詩:“爽氣豁金天,澄泉涵工井,蓮花爛空浮,一朵青煙冷。”
在四句五言詩的下面則寫滿了一組組的數字,0241536,0680917,… 周源反復地數了幾遍,共有四十一組這樣的數字。他看著那些數字陷入了沉思。
“你覺得這幾句詩、還有這些成組的數字是什麼?是不是什麼密碼呀?”定國抬起頭來對正在沉思的周源說道。
“嗯,完全有這種可能。”周源拿起那張紙出神地看著:“你瞧,每一組都有七個數字,一共有四十一組這樣的數字,它們代表著什麼意思呢?還有這四句五言詩,看上去如此面熟,好像是在哪裡見過的。”
突然間周源似乎想起了什麼,他霍地站起身來,從掛在牆上的挎包裡拿出在西岳大酒店韓粵生的房間裡發現的那本港版的《警世通言》。
“怎麼,你想到了什麼嗎?”定國抬頭問道。
周源並不答話,他翻開書頁查找起來,一面又抓起一只鉛筆,翻開桌子上的筆記本、在一張空白頁上寫了起來。半個多小時後,他停下了筆劃,從筆記本上撕下寫滿了字跡的一頁,和泛黃的舊紙頁上的數字對照了一下,然後遞給靠在一旁沙發上已經開始打瞌睡的定國:“你看看吧,這是我對照這本書破譯出來的四十一個字,不算標點符號與空格。”
“哦,你是怎麼破譯的?這麼快?”定國揉揉眼睛,伸手接過紙頁。
“很簡單,這本《警世通言》就是密碼本,你看,每組是七位數字,頭三位是頁數,後兩位是列數——因為這本書是香港早期出版的繁體豎版書,最後兩位呢,就是一列文字從上向下直到密碼所代表的那個字的字數。”周源解釋道。
“哦,原來是這樣。”定國低頭細看起那張紙來,見上面寫著六句話、總共四十一個字:
‘楚河漢界兩相爭,紅先綠後雙雄斗;左馬行北日,右象飛南田,左炮架當頭,右車直進二,四位相交會界河。’
定國看完後依舊不解:“這是什麼意思呢?倒有點兒像是象棋的棋譜。”
“嗯,這個我也還沒想明白。”周源含糊地回應了一句,頭向後仰、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了起來。
“啊,”定國打了個哈欠,他揉揉眼睛:“我要去睡覺了,扛不住了。”
“嗯,你先去睡吧。”周源說著拿起暖水瓶,給自己茶杯裡加滿了開水。
他坐在沙發上拿著那張紙條沉思了一會兒,又拿起桌子上另外一張發黃的舊紙頁研讀起來,這是一封國軍少將韓子佩於民國三十八年(即一九四九年)寫給他妻子曲玉芝的信函:“玉芝吾妻,見字如面。當下陝甘局勢萬分危急,共軍大舉西進,勢如破竹,然長官部軍令如山,吾奉命扼守華陰,凶險未卜。今留下密函一封,內有暗碼一組,可依夢龍之言解破。日後待麟兒長大,時機成熟,即可遣其返回故裡,尋內弟漢平相助,取出華山寶藏,重振韓氏門楣,光宗耀祖。”
看著信中的內容,周源開始在腦子裡把連日來圍繞兩樁凶殺案的各種撲朔迷離的線索連接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