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忆

文章内容

  2011-04-04 17:50:30
清明回忆

又是一年清明。

童年全无祭扫的印象,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妈妈故意把我和上坟、扫墓、祭祖等“迷信”活动隔

离开来。如今妈妈与我们已天人永隔,我多么希望那些“迷信”东西是真实的存在......

小时候不明白清明的含义,只知道这一天家家门前插柳,孩子们戴柳条圈,吹柳哨(从铅笔

粗的柳枝上截下寸把长的树皮),挥舞着柳叶球玩儿 -- 取三四尺长的嫩柳枝,从上端把树

叶连皮捋到末梢,形成一小球。白色柔软的枝条,绿色绒绒的叶球 ,非常轻盈好看。我们

常把柳叶球垂到河塘水面,名曰钓鱼,扯起来洒大家一身水,然后互相追打。不大有人给我

做柳叶球,所以常常羡慕别人。等到稍大,自己会做了,兴趣也小了。即使遇到垂柳,可以

有两米多长的柳枝,可是毕竟过了那个年龄。

最近看到有人说清明吃荠菜花煮鸡蛋,想起来小时候妈妈也煮给我吃过,不过不是把鸡蛋煮

熟了剥壳,而是打在荠菜花汤里(不搅碎),不过不记得是不是清明当日,只记得说是防头

晕,明目。不过显然一年吃那么两次没什么效果。防头晕不知道,至少明目没看出来。或许

要是没吃荠菜花煮鸡蛋,眼睛近视还会深个几百度?
点击: 0 | 评论: 12 | 分类: 缺省 | 论坛: 温哥华不眠夜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1. 何乐不为 说道: Untitled

    2011-04-04 19:56:56

    帮你顶哈
  2. WhyNot 说道: Untitled

    2011-04-04 20:17:36

    何乐不为 _BBCODE_WROTE:
    帮你顶哈


    谢谢!

    -----------------------
    知道清明的含义是上小学后。首先是“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知道清

    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和季节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不过有点疑惑的是,种瓜不得瓜,难道

    会接出玉米来?学校有菜园,小学生们是当然的义工。记得五六年级时班级的菜地所得是充

    作班费的,四年级以前菜地好像没分班,也不记得收获的菜的去向。

    后来是清明植树。后来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学校第一次组织去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才把清

    明和祭扫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去南京印象深刻,妈妈一共给我一块八毛钱,交给老师一块六

    ,包括火车票,汽车票和门票(我们去了玄武湖公园和动物园)。早上坐早班火车(那时南

    京芜湖之间每天只有三趟火车往返)到中华门,老师去买了花圈,就去雨花台烈士陵园,献

    花圈,新少先队员宣誓,大队辅导员讲话,参观陵园陈列馆。然后乘公共汽车到中山陵,爬

    上高高的台阶,绕中山先生墓一周,带着“孙中山遗体到底在不在那棺材里”的疑问,又奔向

    玄武湖。在动物园门前吃的午饭,带的烧饼,在饭店买了一碗汤还是馄饨,记不清了,反正

    两毛钱还剩了几分。下午参观动物园,自由活动一小时 -- 就是在公园里瞎转。公园里除了

    花多些,树啊、草啊整齐一些,还有些廊台楼榭,又不让随便进。有两个秋千架,还有两三

    个跷跷板还有滑梯什么的,根本轮不上玩。上厕所还要到处找,弄不好还要排队,还不如我

    们平时在野外乱跑方便。从菱州、樱州和环州隔湖看着远远的梁州、翠州,很想过去看看都

    有些什么,可惜时间不够了(奇怪的是后来多次游玄武湖公园,70年代还曾在公园里住过一

    晚 -- 睡在长廊顶上,却从没去过梁州、翠州。直到90年带女儿逛公园,还是因为住在樱陀

    村,从东门进的公园,才首次踏上梁州和翠州的土地)。约下午4点我们集合乘公共汽车到

    中华门火车站,坐晚班火车回家。在南京停留时间共约8个小时。
  3. WhyNot 说道: Untitled

    2011-04-04 22:24:49

    再后来先是从连环画、后是从《东周列国志》看到介子推烧死绵山的故事,才知道清明与寒

    食的联系,才知道清明扫墓踏青都与之有关:先是当地人念及介子推与老母葬身火海,每年

    清明不举火(寒食)。再是人们到介子推与其老母丧生的老柳树前凭吊祭拜,想想顺便也看

    看祖先吧,用带的食物酒水聊表孝敬,也给坟墓除除草培培土(扫墓)。城里人一想,反正

    也不能在家做饭了(饭店也关门?),还不如带上吃的喝的去郊外看看春色(踏青)。我是

    个乡下人,对城里人的举动很不理解,干吗兴师动众的就为了看个什么花啊草的?

    工作后第一个清明,刚上班一个月,带学生去雨花台,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忙得焦头烂额

    ,累得精疲力竭。我是班主任,一个副课老师是个女孩,管不了什么事,50几个初二学生,

    正是调皮的年龄,有一对双胞胎男孩,我根本分不清,喊错了名字就惹来同学们的一通哄笑

    ,老羞成怒害还得忍着。还好这一天安全度过,没出什么漏子。

    76年清明,例行的要组织活动,惯例是去雨花台。我和几个朋友说雨花台人太多,去别的地

    方吧。于是我们几人步行六七十里,联系云台山烈士陵园,抗战时有一个排新四军牺牲在那

    里。那儿比较偏,除了当地人,当时很少有人去,所以我们学校近千人去了还是很受欢迎的

    。后来......,我们学校领导受到表扬(我不是领导,我只是教工团支部委员)。
  4. WhyNot 说道: Untitled

    2011-04-05 08:38:11

    以后的日子,清明似乎与我没什么关系了,既不用被组织,也不用组织别人去什么地方祭扫,踏青似乎用不着,寒食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再说江南一带似乎没这个风俗。而且我这个乡下人也与农村越来越远--不是空间距离,清明成了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标记。提起它多半是因为76年的那一天,而后来,那一天也被更后来的某一天取代,虽然和清明无关。

    可是今年,我早早就想起了清明,早早就想写点什么。只因为这是妈妈离开我们的第一个清明,我期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我不在行旅,却也是飘零海外。记得妈妈前两年曾对我说,“我不在了,你还会常回来吗?” 妈妈离开了,感觉就像断了根。但是我知道,妈妈还在那里,我要告诉妈妈,我会常回来看您的!妈妈,您能听到吗?
  5. taiyang 说道: Re: 清明回忆

    2011-04-05 11:13:56

    看的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
    我对清明的记忆是小时候,每到清明,妈妈就带我去看爸爸,每次妈都带一块干净的手绢,一边哭一边擦那个落满土的小盒子。出国之前,妈妈又带我去了一次,这次,我哭的比妈妈还厉害。
    真难想象,妈妈是怎么一个人把我和弟弟带大的。
    我曾经对妈妈说,希望自己死在妈妈之前,实在不想再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了。可妈说,你太自私了,那我怎么办?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不通,人为什么会生,为什么又要死。
  6. QPHOTO 说道: Re: 清明回忆

    2011-04-05 11:59:07

    .
  7. Cohome 说道: Re: 清明回忆

    2011-04-05 12:06:01

    taiyang _BBCODE_WROTE:
    看的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
    我对清明的记忆是小时候,每到清明,妈妈就带我去看爸爸,每次妈都带一块干净的手绢,一边哭一边擦那个落满土的小盒子。出国之前,妈妈又带我去了一次,这次,我哭的比妈妈还厉害。
    真难想象,妈妈是怎么一个人把我和弟弟带大的。我曾经对妈妈说,希望自己死在妈妈之前,实在不想再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了。可妈说,你太自私了,那我怎么办?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不通,人为什么会生,为什么又要死。


    向你的母亲表示敬意
  8. 六叔 说道: Re: 清明回忆

    2011-04-05 18:06:30

    顶.
  9. 3TMM 说道: Re: 清明回忆

    2011-04-05 22:56:13

    taiyang _BBCODE_WROTE:
    看的我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
    我对清明的记忆是小时候,每到清明,妈妈就带我去看爸爸,每次妈都带一块干净的手绢,一边哭一边擦那个落满土的小盒子。出国之前,妈妈又带我去了一次,这次,我哭的比妈妈还厉害。
    真难想象,妈妈是怎么一个人把我和弟弟带大的。
    我曾经对妈妈说,希望自己死在妈妈之前,实在不想再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了。可妈说,你太自私了,那我怎么办?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不通,人为什么会生,为什么又要死


    同感
  10. WhyNot 说道: Untitled

    2011-04-05 23:31:13

    谢谢各位!谢谢斑竹大人!

    同事曾劝我“That is life”。谁都懂这个道理,可是有时候,心中的痛是不可抑制的。我曾经历过不少生与死的别离,自觉精神足够坚强。可是妈妈...是那样的不可替代!
Prev Page12Next Pag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