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2023-11-01 23:08:29
0
[wrap][align=right]
深圳塑造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進“興趣之門” 蓄“數字素養”
2023-10-30 17:56:32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羅雲鵬
[align=left]
科技日報記者 羅雲鵬
嫌國際象棋電腦對戰模式不太智能,自己設計出對話小程序;因父母忙無法獨自搞定聽寫,自己設計英語聽寫小程序,且能調節語速與節奏……像這樣的“小創造”,會不時出現在深圳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堂裡,學生在了解人工智能之余,也可通過簡易編程方式輸出自己的發明創作。
記者近日采訪時了解到,深圳外國語學校等61所學校已成為該市首批“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實驗工作學校,麒麟小學、園嶺小學、南山外國語小學等眾多小學已將人工智能設為年級普及課程。
近年來,人工智能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話題。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2023年7月,深圳市發布《深圳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提到要大力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創新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堂。 受訪者供圖
人工智能教育打開“興趣之門”
“對話小程序是比較簡單的內容,我把想說的話輸入進去,可以用時間軸控制或點擊鼠標兩種形式讓卡通形象說話。”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五年級學生樂馥宜說,“把語文課詞語或者英語單詞輸入進去,它就可以幫我聽寫。”
在樂馥宜眼裡,圖形化的界面和多彩的卡通形象是最吸引她學習編程的因素,編程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書本上的內容,自己跟著做,差不多半節課的時間就能搞定。”樂馥宜說,“剩下的半節課,會試著做一些更復雜的內容,比如開關燈,就可以根據時間和光線的變化讓小程序下指令。”
得益於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的開設,學生的創造力不再僅限於課堂,而被實實在在轉化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自信心亦得到提升。
“曾有一位學生,平時不愛說話,表現不夠自信,但他能通過課程學習,自己動手設計出很多作品。”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黨政辦主任吳惠玲回憶,“現在,他卻已經可以非常流利地在外演講自己的創作成果。”
“這一代學生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天然對新技術感興趣。”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校長易偉湘說,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學生們的“數字素養”,培養創新與實踐能力,如何做好人工智能教育,在於課程的安排和教師培訓。
據悉,目前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已引入騰訊開發的人工智能教育實訓平台,這一平台采用國產自研編程工具,具備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前沿AI能力,內置卡通元素、IP角色等創作素材,方便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訓。
“平台上的功能很齊全,學生登錄也僅需一個班級碼即可,操作起來比較便捷可觀。”吳惠玲介紹,平台除技術支持外,還提供師資培訓和賽事運營等解決方案,課程開始前,騰訊相關團隊也會聯合合作伙伴培訓教學老師。
科技+教育豐富學生“數字素養”
“我們開設有虛擬機器人、超級工程等人工智能社團,也會通過邀請人工智能專家進校園,通過講座讓學生感受到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校長張祖志介紹。
在張祖志看來,高質量的教育也意味著教育的普惠化與個性化,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軌跡,得到最優發展,也具備勝任未來的能力。
記者在采訪時注意到,這兩所小學均使用著一款名為“騰訊扣叮”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軟件,該軟件內置機器人部件模型庫,實現圖形化內容到Python的實時轉化,完成機器人搭建和程序編程後,可在虛擬場景內實時查看運行效果等。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成熟,為課堂和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多創新,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豐富起孩子們的‘數字素養’,讓他們具備面向未來的實際能力。”張祖志說。
事實上,除教學本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早已滲透在中小學的課堂裡。如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核心學科的數據平台,在語文課上學生可以通過輸入素材,實現人機對話交互;在科學課上,通過畫面互動了解原理,同時延展思考獲得新知識等。
另悉,目前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已在廣州、深圳、溫州等城市落地。
責任編輯: 王倩
[/wrap]
深圳塑造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進“興趣之門” 蓄“數字素養”
2023-10-30 17:56:32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羅雲鵬
[align=left]
科技日報記者 羅雲鵬
嫌國際象棋電腦對戰模式不太智能,自己設計出對話小程序;因父母忙無法獨自搞定聽寫,自己設計英語聽寫小程序,且能調節語速與節奏……像這樣的“小創造”,會不時出現在深圳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堂裡,學生在了解人工智能之余,也可通過簡易編程方式輸出自己的發明創作。
記者近日采訪時了解到,深圳外國語學校等61所學校已成為該市首批“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實驗工作學校,麒麟小學、園嶺小學、南山外國語小學等眾多小學已將人工智能設為年級普及課程。
近年來,人工智能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話題。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2023年7月,深圳市發布《深圳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提到要大力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著力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創新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堂。 受訪者供圖
人工智能教育打開“興趣之門”
“對話小程序是比較簡單的內容,我把想說的話輸入進去,可以用時間軸控制或點擊鼠標兩種形式讓卡通形象說話。”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五年級學生樂馥宜說,“把語文課詞語或者英語單詞輸入進去,它就可以幫我聽寫。”
在樂馥宜眼裡,圖形化的界面和多彩的卡通形象是最吸引她學習編程的因素,編程就像搭積木一樣簡單。“書本上的內容,自己跟著做,差不多半節課的時間就能搞定。”樂馥宜說,“剩下的半節課,會試著做一些更復雜的內容,比如開關燈,就可以根據時間和光線的變化讓小程序下指令。”
得益於人工智能教育課程的開設,學生的創造力不再僅限於課堂,而被實實在在轉化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同時自信心亦得到提升。
“曾有一位學生,平時不愛說話,表現不夠自信,但他能通過課程學習,自己動手設計出很多作品。”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黨政辦主任吳惠玲回憶,“現在,他卻已經可以非常流利地在外演講自己的創作成果。”
“這一代學生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天然對新技術感興趣。”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校長易偉湘說,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學生們的“數字素養”,培養創新與實踐能力,如何做好人工智能教育,在於課程的安排和教師培訓。
據悉,目前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麒麟小學已引入騰訊開發的人工智能教育實訓平台,這一平台采用國產自研編程工具,具備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前沿AI能力,內置卡通元素、IP角色等創作素材,方便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訓。
“平台上的功能很齊全,學生登錄也僅需一個班級碼即可,操作起來比較便捷可觀。”吳惠玲介紹,平台除技術支持外,還提供師資培訓和賽事運營等解決方案,課程開始前,騰訊相關團隊也會聯合合作伙伴培訓教學老師。
科技+教育豐富學生“數字素養”
“我們開設有虛擬機器人、超級工程等人工智能社團,也會通過邀請人工智能專家進校園,通過講座讓學生感受到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校長張祖志介紹。
在張祖志看來,高質量的教育也意味著教育的普惠化與個性化,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軌跡,得到最優發展,也具備勝任未來的能力。
記者在采訪時注意到,這兩所小學均使用著一款名為“騰訊扣叮”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軟件,該軟件內置機器人部件模型庫,實現圖形化內容到Python的實時轉化,完成機器人搭建和程序編程後,可在虛擬場景內實時查看運行效果等。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成熟,為課堂和教學模式帶來了很多創新,我們可以通過教學豐富起孩子們的‘數字素養’,讓他們具備面向未來的實際能力。”張祖志說。
事實上,除教學本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早已滲透在中小學的課堂裡。如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荔林小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核心學科的數據平台,在語文課上學生可以通過輸入素材,實現人機對話交互;在科學課上,通過畫面互動了解原理,同時延展思考獲得新知識等。
另悉,目前騰訊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決方案已在廣州、深圳、溫州等城市落地。
責任編輯: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