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的商辂

文章内容

2008-09-27 09:47:33
3
  中国的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其中产生了600多位状元。这些状元中,有17人获得了连中三元的殊荣,令古今士人所称道,本文的主人公商辂就是其中之一。

  三元这个概念在各个朝代略有不同,明清时期是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而连中三元就是一个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头衔,就是说这个人在全省、全国和皇帝的心目中都是第一名,这可是极为不易的事,也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商辂 (1414~1486)字弘载,号素商,浙江淳安县辽源里(今里商商家村)人。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二十五日,他的母亲生有五子,商辂最小,父母尤为宠爱之。商辂小时候聪明好学,六岁时,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诵读《论语》等儒家经典。一次,他坐在父亲的肩头,一个官员看到这个情景,便随口吟道:“顽童无知骑父作马”;商辂马上应答:“慈父有德望子成龙”。十三岁时,他已能够写出得体的文章,并且才思敏捷。某日,私塾先生出题:“岭上古松,仰着龙头望月”;商辂抬眼看到窗外竹园的风景,立刻吟道:“园中新竹,钻出凤尾朝天”。先生不得不称赞他:“勤奋读书,必成大器。”

  商辂十分刻苦勤奋,他的家境不富裕,没有火烛,无法在夜间读书,他就点松明来读书学习,常常到深夜。家中无钱买笔纸,他就用干树枝在沙地里练字,发明烟灰加水的办法代替墨,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六岁时,他进入县学学习,这是当时官办的法定学堂,也是商辂开始科举考试的第一站。此后,商辂的学习如鱼得水,进步很快,他贯通经史,文笔出众,考试时常常是第一名。十八岁,他成为增生,这在当时属于一种官费读书的学员。也就是说商辂不用担心生计问题,可以安心读书了。三年以后,即宣德十年(1435),二十二岁的商辂参加浙江省的乡试考试,考取了第一名,中解元,表明商辂不再是普通人了,他已经有了举人的功名,有资格进京赴考,参加全国的会试考试了。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无数读书人梦想的解元称号,此时的商辂可谓是春风得意,而他也准备向下一个目标前进。第二年(正统元年1436),他带着浙江省第一名的光环,踌躇满志地去北京应试。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这个全省第一名,居然名落孙山。也许是他年轻气盛,过于自满导致了考试的失利,而这个打击使他萌生了放弃科举考试的想法。如果这个主意变为现实,中国就少了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了。幸好,一个考官极力劝阻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商辂才恢复信心,准备下一次的考试。经过六年的苦读,二十九岁的商辂参加了会试考试,不幸的是他再次落榜。而这次商辂却没有颓废,他决定留在京城,进入太学学习。聪颖的天资加上勤奋的汗水必然会得到上天的垂青。正统十年(1445)是决定商辂命运的一年。这位来自浙江淳安的平民子弟考取了会试的第一名,成为了会元,意味着他是这一年全国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最后在殿试考试中,商辂又一次夺魁,明英宗钦点他为状元,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历史性记录。

  正是自身的才华、十年寒窗的功夫和江南诗书之乡的熏染,才造就了科举史上这百年一遇的奇迹。商辂连中三元的事迹更为人们所传颂,昆曲中就有一出戏叫《三元记》反映的就是商辂的科举经历。

来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点击: 745 | 评论: 3 | 分类: 冷眼看历史 | 论坛: 悠悠华夏 | 论坛帖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评论

韵韵
无题
看来历代读书出色的都是家境不富裕之家的孩子,

2008-09-27 13:18:26 | 引用
无题
穷人孩子早当家吧!

2008-09-27 14:24:40 | 引用
lucky2008
一箭穿心
无题
韵韵 写道:
看来历代读书出色的都是家境不富裕之家的孩子,


当然了

2008-09-28 00:40:26 | 引用

发表评论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