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空間

  • 四維空間

  • 四維

文章分類

缺省  

最新日志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最新訪客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友情鏈接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統計信息

  • 點擊: 568193
    帖子數量: 612
    開辟個人空間: 2010-08-19
    最後更新: 2014-08-31
  •  
  •  
     
     
     
     

智敏上師開示修行中正知正見的重要性

 
文章內容
[ 2013-06-12 20:50:38 | By: 四維 ]
 
一、學法,第一步要樹立正知正見

聞慧,聞到了之後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時候要依靠參考資料,要依靠大眾的智慧一起來討論。所以說有的人不願意討論,這是一個很愚癡的事情。大眾的智慧集中起來產生的力量大,你自己的智慧有限。自己有的時候思惟錯了,還不知道,認為對了,那就是見不正了。我們學法,第一個要得正知正見,然後依著正知正見去行。如果你第一個正知正見還沒得到,那麼你行起來,邪知邪見了,都錯了,一錯就錯到底了。所以說開頭的時候,知見一定要搞正。搞正的話,必定要把佛說的正確地理解。如果你不正確理解的話,肯定會搞錯;搞錯就是知見不正;知見不正,你行動也不會正。所以這是關鍵問題。希望你們學的時候就是要仔細一點,不要馬馬虎虎:“哦,對了對了。”不對的,不是那麼的,沒有那麼簡單。這個要多下點腦力。

節選自敏公上師《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第五十九講



二、知見好比陶器的泥坯,什麼樣的知見就燒出什麼樣的陶器

我們說佛教不是迷信,不要說我腿子盤起來、眼睛閉起來,什麼都不想就會開悟——不會的。要開悟先要把這個道理理解,踏踏實實而且不動不搖地理解了,然後從定中去修它,才能證到這個東西;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解,你就是禪定再深,證到的也不是這個東西;你理解假使是錯的,那麼你證到的也是錯,這個因果是不謬的。所以不要看到禪定裡邊可以產生一切的功德,這個還要靠你前面有那些正知正見,才能夠通過禪定證到。如果你前面的理解、勝解沒有正確的話,通過禪定——這個也很簡單,我們說泥巴做的一個坯子,它當然是不牢固的,擺在窯裡一燒,那麼燒的瓷器、陶器出來了,很堅牢,什麼水倒進去不會化掉了。但是這個坯子你要做得好,如果坯子不好——這個定就是窯,你窯裡燒出來固然堅固,但是你坯子是個壞坯子,燒出來的瓷器、陶器也是壞的、不倫不類的。如果你坯子做得端端正正的,假使塑一個觀音菩薩像的坯子,那你燒出來之後就是很莊嚴的菩薩像。所以這個在修定之前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道理在宗大師的《廣論》的後邊,“毗缽舍那”那一章,再三地辯這個問題,就是因為當時持錯見的人不少。不要說我們現在末法時期的漢地,就是在宗大師那個時期,在藏地,有這個錯見的人也不少,所以再三地辯論這個問題。那麼這個我們要注意,千萬不要走這條路。我們也碰到好多,年輕人很好、很用功,也能吃苦,也想修行、也想證道,就是不想學法,兩只眼睛閉起來,腿收起來,“不思善不思惡,開悟了,開悟了之後,三藏十二部都在我心裡,便宜得很”——沒有的!不可能的!除非你過去已經把無漏種子下得很多了,那麼這一輩子,你通過禪定力量把前面的坯子全部造好了,產品出來了,這是有的。但是你過去生坯子沒有造,你這一輩子單是窯拼命燒、燒、燒,燒得窯飛紅,你裡邊還是空窯,沒有東西出來,這個也是很簡單的道理。



節選自敏公上師《三主要道》







三、知見正了,行持決定會跟上去

我們在《廣論》裡經常介紹,你怎麼理解的,將來你證的就是這個東西。如果你理解的是糊裡糊塗的,你證到的東西也是糊裡糊塗的,就是一個搞不清楚的東西。所以說學法的時候第一要把理解搞清楚。我們也重復一下禪宗的話,就是“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持”。行持再好,知見錯了,沒有用,還是要走邪路;如果知見正了,行持決定會跟上去。正知正見的人,他說不想修行有沒有?沒有!所以我們知見就要搞正了,行持自然會跟上去的,不要從行上下手。

日常法師說,有些人他不倒單,吃一頓,修種種苦行,這些人就是不重知見單重行持,那麼出毛病的就很多。如果你把知見先搞正確了,這個行持你不要逼它,它自己慢慢、慢慢上了路之後就會來。迦葉尊者十二頭陀行,他不是裝模作樣地做的,他是達到那個水平了,自然生活就是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故意要做一個特別的樣子給人家看看,他是感到這個是對的、合適,才這樣做,所以這是很自然的,自然會走向那個頭陀行。

但是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你要行頭陀行的話,那你心裡很苦惱,心一苦惱的話,那道就不能進去。我們前面一開始講中道的時候,苦、樂是兩個水,你要鑽智慧的火,不能澆水,苦的水澆上去,固然火要熄了;樂的水澆上去,這個火也熄掉了,所以苦樂二水都不能來,不苦不樂才能得道。你如果認為自己功夫還沒有到,就去苦行,做得非常辛苦,自己心裡感到苦惱的話,不能入道。所以盡管有些人來勢洶洶,開始就是不倒單、吃一頓、亮膀子、光腳板等等,好像是做得很嚴格,但是心、知見要是沒有跟上去的話,那是不長久的。

所以說我們不要從外表去著眼,要從心裡著眼,也就是這個道理。你知見搞正了,慢慢行持就上去了,自然亮膀子沒有問題,光腳板也沒有問題,那麼吃一頓、不倒單更沒有問題。為什麼?因為你得了禪定以後,不要說不倒單,不睡覺也沒有問題,不吃飯也沒有問題——一頓不要說了,就是三個月不吃也沒有問題,入定好了,入定裡邊三個月乃至三年不吃不睡,出了定一樣還是好好的,沒有損壞。所以這些,到了自然會有,但是功夫沒有到家,勉強地做,做的目的是為了修道固然是很好,但是方法錯誤了。



節選自敏公上師《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第十一講





四、沒有正知正見的修行很危險

我們就看到很多人很可惜,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他能夠發心,對世間的五欲不執著,也能夠吃苦,也能夠出家修行,但是沒有這個見,那麼就是要走錯路,這個錯路而且很危險。我們經常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旦著魔”,著了魔之後,那是千劫沉淪,那很危險,著了魔之後要回到正法裡邊來是困難了,那是非常難的。那麼現實的,我們就是聽到很多。以前我在廣化,一個出家人是從天台山來的,他說天台山上邊住茅篷的很多,但是其中就有什麼呢?住茅篷修到一段時間之後,發狂了,在山頭上到處大叫大鬧地跑來跑去,這就是著魔了。那麼終南山也有不少這些人,反正都是在修行的知見沒有搞清楚、修行的路子沒有摸清楚之前,自己拼命地想苦行,自己修行的話,很容易走這條路。

所以說我們再再地勸大家,也是希望大家再再地勸人家,就是修行第一要把正知正見拿到手,這個拿到手之後,基本上有所保證,不會走錯路。尤其在現在末法時期,佛魔難分,很多的人就是戴了佛的帽子、帶了佛的標簽在弘揚他的法,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是真的佛教呢?學過法的人,三法印,一印好了,是不是佛教,馬上就現出原形來了。但是這個談何容易?三法印我們學過了,是不是都掌握了?這個人說了一套,他寫了很多書,你幫我看一看,他到底是不是佛法,你能不能決定下來?恐怕也困難。





節選自敏公上師《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第十一講





五、正知正見從何而來

正知正見哪裡來?說到底,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這個正知正見才來;如果不聽聞正法,不如理思惟,你要說正知正見自己天上掉下來——無因論。你說過去已有善根或者是可以,但是要是善根沒有,或者這個善根沒有緣來引發,也不行。所以不要吃老本,有的人就是看到六祖大師聽了《金剛經》裡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就認為我們也來這一套好了,就坐在那裡,或者念念《金剛經》,那多舒服!不行哪!你沒有本錢,他有那個本錢,龍已經畫好了,眼睛一點就飛了。你龍都沒有,盡點眼睛好了,你點了沒有用,根本飛不了。

所以我們說,根據菩提道次第的方法最好。過去有的,你現在一修,自然很快地就上去了,你善根出現了之後,這些很快就通過了。如果過去沒有的,現在馬上種善根還來得及。你不要說,過去沒有善根,現在又不種,等在那裡,那怎麼會出來?學佛,這個知見一定要有。所以我們是真正的宗大師的見也好,阿底峽尊者的見也好,龍樹菩薩的見也好,乃至一直到最初釋迦牟尼佛,也是贊歎多聞、多聞弟子,經上常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反正多聞是我們修行的第一步,當然前面一步還是親近善士,只要有正規的善士親近到了,多聞是馬上要開始了。



節選自敏公上師《印度佛學史分期略說講記》第十一講



樹立正知正見是修行第一步。正知正見的樹立,首須多聞,一切法從緣而起。我們無始以來,依有漏法流轉生死,受無邊苦,今要解脫眾苦,必須把無漏種子種下去,將來便會生芽、開花、結果。此間第一步便是依止善士,聽聞正法,把知見納入正軌。



聽學時,第一要避免滲入己見,師心自用,憑己好惡加以取舍,否則不能得善說妙義;更要具慧,能分別善說惡說。外道之反佛說者,尚易鑒別;最怕相似佛法,令人遠離佛法而不自知,危害性最大。所以必須要求自己多學一點,了知法印,具鑒別力,才不致上當受騙,也能為他人指明方向。更須對正法具意樂心、希求心,則決定能上正路。



所謂傳承,就是從有修證的師長們傳下來的知見,與經論相合的。得了傳承,自然對邪見有抵抗力,往往有人依自管見、看了一些經論,得了一知半解,是否真正理解還說不上,就指手劃腳批評這、批評那,不依傳承、懷疑傳承,所謂在井邊渴死,實在可憐!



然而聽聞正法,還得依止善士。依了惡知識,根本聽不到正法,最多是相似佛法,決不可能樹立正知見。所謂善士依擇師十德,首重戒律。自不能調,何能調人?《入行論》曰:“吾人身語意,應入善行,應遮惡行。”由此心中生起正知正念。《小止觀》中:“若魔來撓,端坐誦戒,其魔即退。”《楞嚴經》五十陰魔,皆由破戒而得其便。戒是從佛陀無漏心中流露出來的身語意規范,也就是正知正見的正印。一切功德皆從戒生,我們必須以戒為師,能持淨戒,上師本尊三寶,都會加持。換句話說,要自己持戒清淨,上師本尊三寶的加持力才能到達我們身心上來!

          摘自敏公上師與四眾弟子的座談《樹立正知正見是修行第一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積木
無題
認准個好老師,讓幹啥幹啥。信不過的一概不聽,有疑惑以老師為准,等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再看別的東西。

2013-06-12 21:47:10 | 引用
評論
積木 寫道:
認准個好老師,讓幹啥幹啥。信不過的一概不聽,有疑惑以老師為准,等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再看別的東西。


謝謝~

2013-06-13 13:57:52 | 引用
花落花開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