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空間

  • 四維空間

  • 四維

文章分類

缺省  

最新日志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最新訪客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友情鏈接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統計信息

  • 點擊: 568186
    帖子數量: 612
    開辟個人空間: 2010-08-19
    最後更新: 2014-08-31
  •  
  •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文章內容
[ 2013-06-01 20:59:35 | By: 四維 ]
 
有的人說,成佛要無分別智,佛是證得無戲論無分別智。我們用聞思修是有分別的智,既然因是有分別的,得的果也一定是有分別的,因果如如法爾如是。那麼,我們要得無分別智果的話,因上也就不要分別。於一切法,不思善,不思惡,一切都不要想。這樣修,空空洞洞,不動念頭,就會成佛。

這個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倒底是不是這樣呢?依他所說,你們去學教、聽法,都是有分別心,用有分別心來修證佛法的無分別智,那是因果不符的。他的意思是不要去聽經,不要去學教,就是什麼都不要去分別,把腦筋停下來。不過心裡存個「不要分別」的念頭,也是一種分別,「不要想」也是一種分別;那麼一切都不分別,最好就是休克了,因為休克之後,腦筋什麼分別都不動了,睡覺有時還會做夢,休克最好。要修行就休克好了,用電一摩,休克了,這就是修行——入定,將來會成佛。有沒有這樣的事?這完全是荒謬絕頂,決不可能的事情。不動腦筋,生存著的人,總是要動腦筋的。你說無分別,凡夫不想這個,就想那個,想一個無分別,也是一個分別。活著的人除了休克之外,不分別是不可能的。當無分別智得到的時候,那當然可以的了,一切法的空性,沒有一切分別,這個怎麼得到,慢慢再說。

他說要無分別,但人的思想,分別力量是很強的。分別力量少一點的是貓、狗,它們的思想比較簡單,分別比人類少,那麼貓狗要比人先成佛嗎?是不是這個意思呢?那簡直是顛倒胡亂說法了。貓狗都是畜生,是三惡道之一,在八難中,學修都不可能,何能成佛呢?把八難抬得高高的,把人道貶得低低的,把希有難得的暇滿人身,比得不如一條狗,不如一只貓,為什麼,分別心太大!這纔真所謂豈有此理,我們千萬不要聽信這種謬論。

這裡,昂旺堪布說得好,他說:聞思修都是分別,所以也不要看,也不要去聽,不要聞思,修不著意,修睡眠。這個睡眠,不是做夢的意思,是昏沉的睡眠。睡,什麼都不知道的睡,空空洞洞的。什麼叫止?什麼叫觀?什麼叫定?什麼叫慧?什麼四禪八定,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入定了,就是睡著了。這個樣子修啥東西呢?這樣子修行的話,充其量最高的成就,也不過是無想定了。外道的無想定就是什麼也不想了,但是他們還得用止,而且要得到第四禪纔能修。

如果一開始,什麼都不著意,根本得不到禪定,所以無想定也無法得到。那麼差一點呢,墮畜生道去了。因為什麼不思惟,是愚癡嘛,畜生就是愚癡的,三惡道中,愚癡就是畜生道。貪瞋癡三,貪入餓鬼,瞋入地獄,你還想修癡,大家說癡,一點也不好,你還修癡?凡夫本來已經夠愚癡的了,如果還想要更癡,那麼即使修的果成就了,就成就了畜生。滿你的願嘛!當個畜生,那就很癡了,分別力都很小。這種講無分別是不對的!

我們且說無分別智,該怎麼生出來的,我們以有分別的心,緣佛所說的教理,如《圓覺經》中雲:「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古代沒有火柴,要靠摩擦出火。譬如兩根木棒,互相摩擦,當摩擦到一定的溫度,火生起來了;火既生起,把兩根木棒都燒掉了。這個譬喻,就是說要用有分別(如幻)的智慧,去緣有分別(如幻)的教理,等到起了暖,入了定之後,就像摩擦生火,智慧的火摩出來後,就可以把能所分別都燒掉,能所分別都去掉了,無分別智也就是這樣出來了。同時一切法空的道理也就證到了。

唯識中說得更明顯:如《攝大乘論》雲:「諸菩薩因緣,有言聞熏習,是無分別智,及如理作意。謂此智因,由他音正聞熏習,此熏習為因,意言如理作意,無分別智,因此而生。」這是說無分別生起之因,由聽聞善知識所說正法,由聞熏習為因所生如理作意,無分別智,從此而生。無分別智,要靠有分別的心,去聽聞正法,熏習在心裡的聞熏習,及從聞熏習所起的如理作意,因如理作意而聞熏習展轉增勝,使阿賴耶識中的雜染分漸減,無分別智,纔得出現。為什麼叫無分別呢?因為無分別智所緣的境,就是法性真如,這是離言說,離一切戲論分別的,而不是斷滅。無分別智緣真如法性時,行相也同樣是離一切分別的。所謂「菩薩行相,於所緣中所現無相,謂即此智,於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無異無相之相以為行相。」不但如是,而且在緣真如時,能緣所緣合而為一,離能所的分別,如論雲「與所取境,無差別轉,平等平等,名無分別。此暫不住所取能取二種性中。」

這就是說,要得無分別,要從有分別下手,這是一個微妙的邏輯,是辯證的。不是形而上學,死板板的,一定要無分別的因,纔能得無分別的果,不是這樣的!般若的智慧,照空了一切戲論虛妄分別,而見到一切法的法性,這叫無分別智,絕對不是睡眠,更不是休克。在戲論分別未被空性智慧照破之前,眾生的心,不會有無分別的,最多是分別有大小罷了。所以說要用無分別的心去修,凡夫是根本不可能的;說不要分別,這句話,或起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分別。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緣緣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可能,一開始,每周,能做到1-2次,要繼續練習。
以後,可能每天,幾次。那就是很厲害了。那時你就應該能體會到,誰在做主。




2013-06-02 19:01:53 | 引用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我們人的任何一個動作,一抬手,一舉足,都是先有意念指揮的。這就是“動禪”所練習的:“我現在要抬手,要拿筷子,要走到桌子邊,現在坐下。。。”


就是要我們覺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而不是不知不覺。因為不知不覺,就是把主動權全權交給了“下意識”,而這個意識,就會帶著我們,牽引著我們去輪回。

所以,一定要覺知。


2013-06-02 19:09:19 | 引用
緣緣
緣緣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所以禪宗說:要當家做主。就是這個意思。


2013-06-02 19:12:49 | 引用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緣緣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緣緣師兄, 您說觀察到念前, 我個疑問,您是覺得念前就是無念, 還是有念觀察不到? 

一般的習定過程觀察力越來越強, 過去觀察不到的,逐漸能觀察得到了, 找到念前還會有更前。 依經論, 即使進入受想滅盡定, 無想定等也不會徹底斷掉心行,那麼個這個念前究竟是於什麼程度的定觀察到的? 即使人死了, 五遍行心所都不斷, 如何觀察其前? 因此我有個猜測, 您說的念就是指能觀察得到的心行, 不知道對嗎? 



是的。要在無念時,在心行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而不是念起之後你再覺察到。


明白了, 您說的無念或念前就是觀察不到有念就算數, 然後在覺察到念頭初起(如善,惡,美,丑等您常羅列的那些)就加力轉之。 常見此法被提倡做為座下的方便觀照來用。不知師兄座上也如此修還是別的方式? 

2013-06-02 19:14:53 | 引用
車老板
積木
無題
緣緣師姐,你說的這個不是自己做主。所謂自己做主,是明白了一切的虛妄性,不被境轉。你說的是對著境,依自己的定力做一個操作.這個當然也很好.

2013-06-02 19:15:09 | 引用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車老板 寫道:
緣緣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緣緣師兄, 您說觀察到念前, 我個疑問,您是覺得念前就是無念, 還是有念觀察不到? 

一般的習定過程觀察力越來越強, 過去觀察不到的,逐漸能觀察得到了, 找到念前還會有更前。 依經論, 即使進入受想滅盡定, 無想定等也不會徹底斷掉心行,那麼個這個念前究竟是於什麼程度的定觀察到的? 即使人死了, 五遍行心所都不斷, 如何觀察其前? 因此我有個猜測, 您說的念就是指能觀察得到的心行, 不知道對嗎? 



是的。要在無念時,在心行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而不是念起之後你再覺察到。


明白了, 您說的無念或念前就是觀察不到有念就算數, 然後在覺察到念頭初起(如善,惡,美,丑等您常羅列的那些)就加力轉之。 常見此法被提倡做為座下的方便觀照來用。不知師兄座上也如此修還是別的方式? 


正常的順序應該是,先在座上練習的。本姑娘我,實在是歪打正著的厲害(可能是我對自己下手太狠),直接坐下,動態之中觀察自己的心念。

2013-06-02 19:30:57 | 引用
緣緣
積木
無題
緣緣師姐,感覺你有點著急了。很多問題不是很透就下定義。
建議最好專選一門深入學習三五年.返回來再看.或許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

我覺得五明佛學院的課程真的很好,如果不是沒有時間,我會報名參加。雖然我自己學過好幾個五明的法,但沒有系統深入的學下去.有這麼好的機會,如果有時間,我還是建議師姐拿出幾年的時間學習一下。
阿彌陀佛.

2013-06-02 19:34:34 | 引用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車老板 寫道:
緣緣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緣緣師兄, 您說觀察到念前, 我個疑問,您是覺得念前就是無念, 還是有念觀察不到? 

一般的習定過程觀察力越來越強, 過去觀察不到的,逐漸能觀察得到了, 找到念前還會有更前。 依經論, 即使進入受想滅盡定, 無想定等也不會徹底斷掉心行,那麼個這個念前究竟是於什麼程度的定觀察到的? 即使人死了, 五遍行心所都不斷, 如何觀察其前? 因此我有個猜測, 您說的念就是指能觀察得到的心行, 不知道對嗎? 



是的。要在無念時,在心行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而不是念起之後你再覺察到。


明白了, 您說的無念或念前就是觀察不到有念就算數, 然後在覺察到念頭初起(如善,惡,美,丑等您常羅列的那些)就加力轉之。 常見此法被提倡做為座下的方便觀照來用。不知師兄座上也如此修還是別的方式? 


注意: 念頭初起,再加以轉之,已經太晚。
最終目的:一定是念起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

實際上是止觀雙運。

2013-06-02 19:38:20 | 引用
緣緣
車老板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緣緣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緣緣 寫道:
是的。要在無念時,在心行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而不是念起之後你再覺察到。


明白了, 您說的無念或念前就是觀察不到有念就算數, 然後在覺察到念頭初起(如善,惡,美,丑等您常羅列的那些)就加力轉之。 常見此法被提倡做為座下的方便觀照來用。不知師兄座上也如此修還是別的方式? 


注意: 念頭初起,再加以轉之,已經太晚。
最終目的:一定是念起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

實際上是止觀雙運。


念起之前? 您都沒觀察到,控制什麼?  

2013-06-02 19:40:36 | 引用
Re: 智敏上師論無分別智 - 摘自智敏上師《上海居士林開示錄》
車老板 寫道:
緣緣 寫道:
車老板 寫道:
明白了, 您說的無念或念前就是觀察不到有念就算數, 然後在覺察到念頭初起(如善,惡,美,丑等您常羅列的那些)就加力轉之。 常見此法被提倡做為座下的方便觀照來用。不知師兄座上也如此修還是別的方式? 


注意: 念頭初起,再加以轉之,已經太晚。
最終目的:一定是念起之前,是由你自己來控制,選擇做什麼樣的心行

實際上是止觀雙運。


念起之前? 您都沒觀察到,控制什麼?  


太遺憾了。

阿彌陀佛!

2013-06-02 19:46:55 | 引用
緣緣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