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劍派
空間首頁 | 博客 | 相冊 | 書簽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 留言
 
┋五岳劍派┋

五岳散人

┋文章分類┋
缺省  
┋最新文章┋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標題搜索┋
 
┋最近到訪┋
還沒有任何會員到訪.
┋快速導航┋
┋友情鏈接┋
此功能已被空間主人關閉
┋博客信息┋
點擊: 82112
帖子數量: 156
開辟個人空間: 2010-07-29
最後更新: 2012-05-13

 
 
 
 
 
 

氣憤:中共主動把相當於3個台灣大小的西藏領土讓給了印度

  文章內容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是1962年“中印邊界反擊戰”後傳出來的。2004年《解放軍報》披露了這句豪言壯語產生的經過:班長陽廷安對身旁的戰士喊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來!”向敵人縱深沖去。不久,他中彈犧牲。副班長曾祥智喊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班長報仇!”帶領戰士們繼續戰斗。 英雄的“陽廷安班”8位戰士,前仆後繼共犧牲了7名。他們的犧牲換來了重大的勝利。

換來了什麼重大的勝利?這是近半個世紀裡一直困繞著中國人的一個心結。

多年來我們一直以為,那場讓很多中國人認為揚眉吐氣的中印自衛反擊戰,早把印度佬趕回老家去了,並且已經廢除了那條可惡的麥克馬洪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重大勝利”純屬子虛烏有。

1962 年10月20日~11月21日,中印邊界交戰。一個月後,中方取得了絕對勝利。但是不久,部隊接到命令,主動停火拼後撤,撤至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實際上是麥克馬洪線)我側20公裡以內。中方撤離後,印軍返回原來控制的地區,繼續向北推進,建哨所,修工事,反而多占了上千平方公裡的土地。

說到這場戰事,還得從歷史上的麥克馬洪線說起。麥線是1914年英政府的代表麥克馬洪爵士提出的一條英方勘定的中印分界線。麥線和一直沿用的傳統分界線不同,區別在於前者向西藏縱深推進了不少,把原本在西藏境內的九萬平方公裡劃進了印度。當時的民國政府認為,麥線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故拒絕承認。雖然西藏代表簽了字,但英國對該條約的合法性仍然底氣不足,所以一直沒公開宣布,也沒變更地圖。那個傳統邊界線和麥線之間所夾的九萬平方公裡,就是中印爭執至今的領土之爭,也是開戰的背景原因。

九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個台灣或一個浙江省大小。雖然一直劃在中國的地圖裡,這只是理論上的存在,除了表達一下中國的主權要求外,並沒有實際的領土控制權。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那九萬多平方公裡土地上建立了 “阿魯納恰爾邦”,並將其正式劃入印度國家版圖。這裡人口密集,是西藏總人口的三倍多。

當年中方後撤,印方跟進,派人去“爭議地”建立居民區,再調集軍隊駐扎。“國際法”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有以居民定居地的實際占有權為認定原則。印度多年實際占有控制這片土地的歷史和現實,令其日益趨向歸屬印度的合法化。2004年,溫家寶訪問印度,中印的邊界談判達成了“尊重兩國的實際控制區和控制區內生活著的人民”的原則協議。從這個裡不難看到未來中印邊界的走向趨勢。

2005年,提交給全國政協的一份“大南水北調”方案,引起專家學者的爭議。水利專家王維洛指出,大南水北調工程的出發點是西藏地區有足夠的水資源可調,但是水在印度實際控制區內。他問決策者們:“水在哪?中國應該怎麼辦?”專家一聲歎息:這是不能實現的“強國夢”!

贏得多位高官、專家力挺的“大南水北調”方案,因“水資源在印度實際控制區內”而嘎然停止。“為什麼?”的發問,再次引出中印邊界戰事和有關領土爭端的話題。

這片丟失的土地是西藏的一片神奇綠洲。這裡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1~2千米甚至幾百米。來自印度洋溫暖潮濕的氣流在這裡受到地形的影響而抬高,形成降雨,所以這裡的降雨量特別充沛,不但是中國之最,也是世界上降雨最豐富的地區。亞熱帶氣候,土地肥沃,植被豐茂且多樣性,景觀奇特,西藏森林資源的 80%都在這裡,是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雅魯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彎”,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能建成的世界最大水電站,裝機容量最低為4500萬千瓦以上,是長江葛洲壩電站的17倍,是三峽電站的4倍。投資比三峽低得多,又沒有移民、生態、戰爭災難一類的問題。然而這個設想中的超級水電站,被麥克馬洪線攔腰斬斷,因在印度控制區內而成泡影。

失去這塊重要的生態資源,中國人沒有不痛心的。在官媒的網站、個人的博客裡,無論你怎麼講述和評說,都不能回避的一個尷尬問題是:勝仗的戰果在哪裡?那塊領土奪回來了,為什麼又放棄了?不是為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而戰的嗎?

《印度對華戰爭》一書作者有段知名評論:當中方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共當局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參戰的原西藏林芝軍分區政委閻士貴說:“不要這片土地,軍人想不通,老百姓也想不通……這是我們的領土,為什麼還要撤?”閻士貴氣得要罵娘:“可惜了這片土地,現在想拿回來不容易了,搞成這個樣子,後人要罵我們還不如清朝的最後一個駐藏大臣趙爾豐!”

中共敗家子的慷慨,令國人大為不解。其實縱觀中共歷史,就見怪不怪了。中共建政這些年對外打的都是“大勝仗”, 從抗美援朝、中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中越自衛反擊戰,仗仗在中共的宣傳裡都戰果輝煌。但這麼多場“勝仗”,沒見收回一寸國土,反倒賠出不少。連唯一一場打贏了的戰爭都丟失了國土,還用猜測敗仗會怎麼樣?中共的對外發動的戰爭,無一不是為了轉移矛盾,轉嫁危機,擺脫困境。名為收復失地的中印戰爭,其實和領土一點關系也沒有。策劃戰爭的毛澤東在大躍進破產,國庫空虛,黨內外怨聲載道不得人心的境況下,發起的這場“軍事政治仗”,是為給自己撈政治資本。那九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是毛當作禮包送給了對方,一方面求得邊境太平,穩定中共政權,二方面用來拉攏那位不結盟國家的領袖尼赫魯,想取代他以在所謂第三世界陣營稱霸。這是毛幕後的政治交易,貨真價實的以原則做交易。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深省的現象是,62年藏民積極支持中共收回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控區。據林芝軍分區原副司令李春回憶:沒有公路,印軍想不通,中方靠什麼供給給養?我們就是靠老鄉支前,所有物資、傷員烈士,都是靠老鄉背。家家戶戶都出人,十二、三歲的孩子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東下邊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歲,跟爸爸媽媽一起,他背了四筒罐頭,有八斤重,爸爸牽著他爬山支援我們。沒有老鄉,我們根本沒法打勝仗。

59年,中共剛剛殘酷鎮壓了“西藏叛亂”,難道藏民不恨中共?參戰的漢族軍人從藏民那裡得知,因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麥線附近,藏民當然希望聖地回歸。當地多年以來存在的那條傳統習慣邊界線,自然是源於藏傳文化,他們根本不認可麥線。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藏獨”一說,純屬中共捏造出來的。處於槍口下的當年跟著爸爸爬雪上支前的孩子,原本不想獨立,也會被逼出“藏獨。”關鍵是中共尊重藏人的文化信仰、基本人權了嗎?

中共在“藏獨”上一慣撇清,說和達賴集團的矛盾不是民族問題,不是宗教問題,不是人權問題,是維護祖國統一和分裂祖國的原則問題。把西藏最富饒的一塊土地拱手送給了印度,難道是為了藏民的利益、珍惜西藏?明明是在出賣西藏人民的利益,出賣祖國領土和國家主權。中共口口聲聲大罵英殖民主義者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麥克馬洪線,而現實是它自己把麥線變為既定事實,實施了“西方肢解中國的陰謀”。誰在分裂中國,誰在破壞祖國統一?不正是賊喊捉賊的中共自己嗎。

·點擊: 0 | 評論: 4 | 分類: 缺省 | 論壇: 情系中國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Billydoo
無題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對外卑恭曲膝,對內毫不手軟。

2011-06-25 15:47:18 | 引用
無題
這種地方不要也罷,話說西藏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本來就有爭議的。

2011-06-25 16:23:38 | 引用
米粉
一箭穿心
Re: 氣憤:中共主動把相當於3個台灣大小的西藏領土讓給了印度
水源在印度實際控制區的只有Gangotri,形成了印度第一大河恒河。

樓上文章裡說的流經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的是雅魯藏布江,那個源頭在中國境內……是真的不懂?還是故意歪曲?

2011-06-25 17:00:05 | 引用
無題
誰能找一份所謂的"傳統邊界線"的地圖來?

2011-06-25 19:39:43 | 引用
溫東小兵

發表評論

 
The images, logos, trademarks used on this site and all forwarded content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comments posted by our visitors, as they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poster.
All other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copyrighted by 加西網

Private Policy | skin designed by Soking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