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笛子的故事

文章內容

2009-09-12 04:50:09
0





 中華文化信息網  
藏族人都愛吹笛子:牧羊人愛吹笛子,流浪的人愛吹笛子,出家的喇嘛也愛吹笛子。為什麼人人都愛吹笛子呢?有這麼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藏王朗達瑪統治西藏的時候,苦差役像石塊一樣壓得人們透不過氣來。瘟疫、山洪、風暴,接二連三侵襲著人民。

有一次,朗達瑪出來打獵了,塵土飛揚,遮蔽了半邊天日,人喊馬叫,驚動了整個山林。朗達瑪牽著獵狗走進一個獵人的帳篷,帳篷裡的小黑狗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人,嚇得躲在一個美麗的女子身後,女子緊緊地抱著狗,頭也不敢抬。朗達瑪吼道:"當家的哪裡去了?你這個女子怎麼見我來了理也不理?來人,把她帶回宮去!"


人群像風一樣刮走了,帳篷裡祇留下小黑狗在"汪!汪!"地叫,帳篷頂上的小幡在風中"咯咯"地響。

獵人回來了。在老遠的山坡上就高興地喊道:"卓瑪!卓瑪!你看我給你帶了什麼回來啦!"喊了幾聲,不見人答應,他還以為是她在開玩笑哩。跨進了帳篷,他被嚇呆了。這是什麼景像啊!茶桶碎成八塊,青稞灑了滿地,縫了一半的一只靴子躺在門口。他山上山下到處找,"卓--瑪!卓--瑪!"地叫喊,除了山谷的回聲,沒有人答應,他帶上小黑狗出去找妻子。

過了一座山,又一座山,渡了一條河,又是一條河。就像在草原上找一根羊毛那樣困難。他還不知道卓瑪正在朗達瑪的王宮裡受苦受難呢!

在朗達瑪的王宮裡有洗不完的羊毛,有織不完的氈子。最可怕的要算是侍候朗達瑪梳頭。早上誰去替他梳頭,下午就不見她回來,女伴們一天少一個,到哪裡去了呢?誰也不知道。因此,每天輪到誰去梳頭的時候,一定得向自己的女伴們挨個地告別。

這一天,卓瑪被喊去侍候朗達瑪梳頭了。她告別了女伴,來到國王跟前,惴惴不安地打開他頭上黃麻一樣的頭發。呀!一切都明白了:原來在他的頭頂上長著一只又尖又硬的角。難怪梳頭的人都回不去了,發現了他是個長角的人,他還不殺了她!卓瑪替他編著發辮,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滾下面頰,滴到朗達瑪的頸項裡。朗達瑪抬頭一看,原來是那次打獵帶回來的女子,便問:
"喂!你為什麼哭?"

"我想您一定要殺掉我了!"

"我怎能不殺掉你呢?你會到處去講:‘朗達瑪是個妖精啊!朗達瑪頭上有角!'那還了得!"

卓瑪哀告說:"大王,你不是怕我亂講嗎,我一定不對第二個人講,我永遠替你梳頭,那麼永遠沒有第二個人知道你的秘密了。"

"不行,我不相信你的話!"

"我可以起誓!"

朗達瑪也舍不得殺掉這美麗的女子了,他想了想說:"好吧!那你就起誓吧!"

卓瑪起了誓。

朗達瑪沒有殺她。她是第一個梳了頭又回到女伴當中去的女子。

卓瑪雖起了誓,但心中實在憋不住,她對這個仇人,這個大魔君恨透了。他的這樁事讓人們都知道多麼好啊!可是自己親口起了誓,起了誓就不能犯誓了。一天,當她又出去洗羊毛的時候,四周沒有一個人。朗達瑪頭上又尖又硬的角又在她眼前晃,她真想把這件丑事講出來。這時,她伏在地上對老鼠洞說:"喂!你們知道嗎?朗達瑪頭上是有角的呀!"說完以後,心裡感到十分舒服、暢快,並且心安理得,自己沒有違背自己的誓言。

說也奇怪,從那天以後,在老鼠洞上長出了一棵竹子,一天天長大,長得細細的,長長的,好看極了。

這時候獵人帶著小黑狗找尋妻子,到處流浪,也漂泊到這裡。他發現了這棵竹子,心想:"把它砍下來,弄支笛子來吹吹,解解悶吧。"於是砍下了竹子,做成了笛子。這支奇怪的笛子吹不出歡樂的調子,也吹不出悲涼的調子,卻從這裡頭發出他所熟悉的聲音:"喂!你們知道嗎?朗達瑪的頭上是有角的呀!"獵人明白了,卓瑪是被朗達瑪搶走了。
他帶著笛子,到處跑,到處吹,吹遍了所有城鎮,吹遍了所有村莊,吹遍了所有牧場。人們知道了壓在頭上的朗達瑪原來是長著角的妖精,紛紛起來反抗。最後,一位穿白衣騎白馬的英雄,終於把朗達瑪一箭射死,替百姓除了害,大家纔脫離了苦海。

從那以後,獵人帶著妻子,吹著笛子到處游逛。這笛子一直吹出歡樂的調子。他把自己的故事編成曲子,到處吹,到處唱。人們喜歡這獵人,也喜歡上了笛子。
君子淡如水 歲久情愈真
 世界日報 2009年07月26日 字體大小:  
宋朝王讜的《唐語林》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我改寫後大意如下:

有個叫崔樞的人,赴汴梁趕考,與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長達半年之久,兩人因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後來,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臨終前對崔樞說:「看來,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們家鄉的風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幫我這個忙。」

崔樞答應了他的請求。

商人接著又說:「我有一顆珍貴的寶珠,價值萬貫,得之能『蹈火赴水』,願奉送給你。」

崔樞懷著好奇的心理,接受了這顆寶珠。可是事後他仔細想一想,覺得很不妥,怎麼能夠接受朋友這麼貴重的禮物呢?

商人死後,崔樞在安葬他時,不露聲色地,把寶珠也一同放進了棺材,葬入了墳墓。

一年後,商人的妻子從南方千裡迢迢趕來尋找亡夫,並追查寶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樞,他卻坦坦蕩蕩、毫無懼色,且心平氣和、胸有成竹地說:「如果他的墓還沒有被盜湯挖的話,寶珠一定還在棺材裡。」

於是,官府派人挖墓開棺,果然寶珠還在棺材裡。

由於崔樞的道德、品格確實出類拔萃,因而官府千方百計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

第二年,崔樞考中進士,後來且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名聲。

不難想象,假如當年崔樞帶走了寶珠,商人的妻子又不知實情,告他「謀財害命」,恐怕他有口也難辯白了。官府再追查下去,他和商人的友誼就可能另當別論,史書也就不會留下此一「葬寶珠」的美談了。

與崔樞葬寶珠的故事相比,李勉「葬黃金」的故事也毫不遜色,內容倒是差不多。

唐代天寶年間 ,有一書生旅途中暫住在宋州。當時李勉年輕卻很貧苦,與這書生同住在一家旅店裡。

然而沒到十天,書生因急病發作,很快就生命垂危。

書生臨終前對李勉說:「我家住在洪州,這次原本准備到京城求職,可是才到這裡就病得不行了,這大概是天意吧。」

隨後,他拿出黃金百兩,遞給李勉,說:「我的仆從沒人知道我帶了這麼多金子。先生為我辦完身後事,余下的金子就贈送給你了。」

等到喪禮之時,李勉把剩下的黃金一同埋進墓中,一點也沒留下。

幾年後,李勉在開封為官,那書生的弟弟沿路尋找書生的下落。

到了宋州,得知當時是李勉主辦哥哥的喪事,就專門到開封府拜訪李勉,順便打聽黃金的下落。李勉請了假,到書生的墓地取出黃金,交給了書生的弟弟。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朋友之間物質上的往來,在彼此真誠互助的基礎上,當然可以進行,這也是人之常情。

即使有些很貴重的禮物,有時也可以接受。但是,這種物質往來,必須拿捏好一定的程度,如果超過了特定條件下的限度,就很可能播下禍患的種子。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這句話,是經得起時間長久考驗的至理名言。

點擊: 455 | 評論: 0 | 分類: 缺省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現在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或者回復。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