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westca.com/Space/u=27183/lang=tchinese.html
RSS icon Home icon

    查良鏞 的 二三事 

  • 文章內容

    測中劉少奇林彪江青倒台

    抗戰勝利後,查良鏞1946年赴上海東英法學院插班修讀國際法,同年秋天加入上海《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翻譯,後在1948年初調往香港;是年底,主持《大公報》筆政的王芸生已接到毛澤東的邀請參加新政協,他在香港《大公報》發表〈和平無望〉社評,標誌著曾經奉行「四不」、「文章報國」方針的《大公報》左轉。後來另一負責人胡政之逝世,《大公報》正式告別文人論政的中立立垱。因此,查良鏞在《大公報》工作近10年間,大部分時間該報都是左派報章。

    查良鏞在《大公報》發表過多篇談國際關係的文章,當中有頗以國際法脈絡為據的著作,包括長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海外的產權〉,後來被譯成日文,得到在東京審判中擔任中國首席大法官的國際法專家梅汝璈賞識。梅回國後,欲找查良鏞北上到外交部任研究助理,此時查良鏞的外交官夢重新點燃,於1950年毅然辭職赴京到外交部求職。

    但正因他曾求學於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查良鏞獲周恩來助手、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人的喬冠華告知,以其背景根本不可能在政府獲委以重任。同年,其父查樞卿於家鄉海寧因反動地主之名被處決,查良鏞在痛苦中重回香港《大公報》。

    在《大公報》旗下《新晚報》10年間寫下多篇武俠小說,令金庸聲名鵲起,但他與風起雲湧的紅色中國政局再次有密切連結,則要到他1959年創立《明報》以後,先是1962年對「5月逃亡潮」的一系列社評,令他得罪左派。文革期間,他親筆撰寫的社評屢預測準攘P跎倨妗⒘直耄災兩嘁固ㄍㄍū凰刃醒災校杉榱鹼薅災泄質破木嘰ゾ酰閎〖芭卸夏詰鼐質圃甲柿系哪芰岸源舐降牧私猓埂睹鞅ā煩晌筆敝泄⑼饈淶鬧匾翱凇

    成為中國消息權威,查良鏞卻招來老東家和舊同事攻訐,1964年底開始就中國核力量與《大公報》展開連垱筆戰,連曾並肩寫《三劍樓隨筆》的陳凡亦與他反目成仇。1967年香港爆發左派策劃的六七暴動,《明報》定位是同情工人,同時反對來自北京的煽動,查良鏞立即招來左派如雪片般的攻擊,被列為十大漢奸的頭號人物。

    批六七暴動 左派擬暗殺

    同年7月,左派變成靠群眾搞武鬥,查良鏞繼續在社評直斥這些是恐怖行為,8月發生電台播音員林彬被殺事件後,查良鏞接連寫下多篇社評,或哀悼或怒斥一小撮左派暴徒惡行。其後左派編印的地下暗殺名單,「查良鏞」三字赫然位列其中,查家亦收到郵包炸彈,他惟有與家人往新加坡暫避。離港期間,數百名左派分子曾試圖破壞《明報》。到10月香港局勢稍穩他才回港,但左派對他的威脅仍未解除,查良鏞後來要長期受香港警方保護。1979年主持港澳工作的廖承志復出,才下令左派停止對《明報》的攻擊。

    查良鏞年輕時有過外交夢,後來大半生辦報,終於在60歲過後第一次參與政治。他在基本法草委首次全體會議上,作了題為〈一國唡制與自由人權〉的長篇發言,認為「一國唡制」若在香港試驗成功,中華民族的興旺發展會快得多,而世界各地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香港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原有的一套,而非照搬外國的。查良鏞對草委工作傾注了熱情,是發言最多的草委之一。

  •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回音寶寶
    無題
    見鄧小平破天荒 高度評價胡耀邦
    八十年代,查良鏞曾在1981年應邀回大陸訪問,7月獲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事實上,查良鏞自從1950年北上外交部求職失敗後,至1962年期間,到過內地8次,但文革期間他回內地的可能性近乎零。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10月四人幫倒台後,他開始在社評為鄧小平鳴不平,翌年7月《明報》報道鄧小平即將復出的消息。到1981年中,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之後,相隔近20年,查良鏞終於再踏足中國大陸。

    查良鏞是鄧小平第一個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的香港人,當時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及中新社都作報道,國際媒體、港澳報章更不在話下。唡人談的是什麼呢?有談文革的錯誤、中共人事變動、《明報》社評、武俠小說等等,事後查良鏞難掩對鄧的敬佩,他說:「鄧小平說的話,我全部都贊成,發自內心地贊成。」這是他與鄧小平唯一的一次單獨見面。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0月查良鏞再度獲邀赴京訪問,這一次獲時任黨總書記胡耀邦在中南海接見。他就胡耀邦對改革開放的熱誠和堅持有極正面的評價,1989年胡逝世後,他以社評總結胡耀邦是成功的,贏得海內外無數中國人的欽佩和敬仰。

    雙查方案被指拖慢港民主

    查良鏞在1985年6月獲委任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翌年4月被任命為委員會內政治體制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對於香港前途的預判,其實查良鏞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有提及,認定香港10年之內不會大變,中共當時對取回香港是「不為也」,這取決於香港的利用價值。

    1988年《基本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在港進行諮詢,11月中查良鏞與蕭蔚雲、魯平、李後、毛鈞年等人就1997年後香港政制發展達成共識,將政改分唡階段,首階段特首由選委會選出,到2011年後由全民投票,決定是否進入次階段,即選委會改為提委會提名候選人作普選,由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提議一出即引起軒然大波,被指太保守及出賣港人利益,有學生在報社樓下燒《明報》表不滿。查良鏞之後把方案改為由第三屆起全港選民可決定第四屆特首是否普選產生。

    這主流方案在1989年1月由草委全體會議通過,並由草委查濟民提出修改提案(查濟民也是海寧查家),故被稱為雙查方案。查良鏞曾撰寫多篇社評為自己和方案辯護,包括一連12天題為〈平心靜氣談政制〉的署名系列文章。

    2018-10-30 16:34:11 | 引用
    無題
    孩子們看動畫片的時候,我確喜歡聽電台裡播放的金庸小說

    2018-10-30 17:11:23 | 引用
    cindyfs

    發表評論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