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首頁 | 博客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 留言

芬蘭研制出沙電池,可儲存熱量數月且不損失能量 

艾am板豬 發表於 - 2025-07-14 14:15:53
在北部小鎮Kankaanpää,冬季氣溫通常會驟降至零下20攝氏度。

一座不起眼的筒倉靜靜地矗立在一座發電廠的邊緣。但在層層隔熱材料之下,是一個熾熱的核心——不是火,也不是燃料——只是普通的沙子,被加熱到超過500攝氏度。

它能將熱量儲存數月之久,且不會損失能量。

這就是極地夜能公司(Polar Night Energy)的沙電池,一種芬蘭的創新解決方案,將可再生能源以熱能的形式儲存在地球上最豐富的物質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胡思
Re: 芬蘭研制出沙電池,可儲存熱量數月且不損失能量
中國沙熱電池(Sand Battery)研究與應用全景 —— 2025 年中期觀察

一、技術緣起:從芬蘭概念到“中國方案”

沙熱電池的核心思路,是將可再生電(風電、光伏)轉化為 500°C–1000°C 的高溫熱,長期儲存在幹沙床中,需要時釋放熱量供工業或供暖使用,或通過汽輪機發電。

該技術源於芬蘭 Polar Night Energy 2022 年投運的世界首座商用裝置。中國自 2023 年起迅速跟進,提出更大尺度、適用於北方供暖與工業蒸汽場景的“沙子熱力電池”本土化方案。

二、研發動向:中國沙熱研究主要集中在清華系+能源央企

  1. 清華大學魏飛、張晨曦團隊聯合鄂爾多斯實驗室,率先構建“電磁感應加熱沙床”系統,電-熱轉換效率超過 90%,沙床溫度最高可達 800°C。
  2. 2025 年 6 月,中國首座 MWh 級沙熱電池中試裝置投運,實現了“加熱 - 儲熱 - 放熱”完整閉環,可產出 0.8 MPa 飽和蒸汽,接入工業管網。
  3. CETC 博微峰泰聯合西安交大,嘗試沙粒儲熱+超臨界 CO₂ 渦輪發電,正在研制“沙熱→電”直接耦合的高效率路徑。
  4. 目前國內沙熱儲能密度已達 120~450 Wh/kg,熱損控制在每月 2% 以下。
    三、沙熱電池的典型示范與應用場景

    1. 內蒙古准格爾旗大路工業園已部署 MWh 級沙熱倉,提供飽和蒸汽用於化工園區。
    2. 烏蘭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正規劃 60 萬 kWh 熱儲容量,支持綠電+沙熱+綠氫的全鏈條。
    3. 華電酒泉 CSP(聚光熔鹽發電)站引入沙粒作為熔鹽的夜間預熱層,降低凍結風險。
      四、為何中國西北是沙熱電池的天然試驗田?

      1. 沙源豐富:風積沙、河沙成本低於熔鹽,篩選烘幹即可使用。
      2. 棄風棄光嚴重:部分沙戈壁地區風光棄電率高達 5~20%,沙熱可作為“季節級儲能”。
      3. 北方冬季供暖剛需:城鎮熱負荷大,沙熱+換熱站可替代煤鍋爐。
      4. 工業蒸汽市場廣闊:冶金、煤化工、鹽湖提鋰等大量需求 300~700°C 工藝熱。
        五、沙熱電池 vs 其他儲能技術

        與熔鹽儲熱、鋰電池對比,沙熱電池具備:

        • 成本極低(<10 歐元/kWh 熱能),遠低於鋰電(>300 歐元/kWh);
        • 儲能時長從 10 小時到 6 個月不等,適合跨季節儲能;
        • 安全性高:不燃不爆,原料綠色;
        • 輸出為熱能(可發電),不適合直接為電動車供電,但適合工業和供暖。

        不足在於:熱→電轉換效率僅約 30%,適合在熱負荷側直接使用。

        六、能量怎麼“搬出去”?熱能無法長距離傳輸怎麼辦?

        由於熱量不能遠距離運輸(熱水管道僅適合 5–10 km 半徑),沙熱電池輸出的熱必須就地使用,或轉換成可遠送的形式,如:

        1. 熱→蒸汽→汽輪發電→電網並網(轉換效率約 30%);
        2. 熱+綠電制氫,或制綠氨、甲醇等可運輸的化學燃料;
        3. 將熱源旁邊部署工業負荷(如冶金廠、化肥廠),就地消納;
        4. 將沙熱倉建在城市近郊,夏天靠特高壓輸電進城“充熱”,冬天釋放供熱。
          七、面臨挑戰與下一步

          • 汽輪機小型化與高溫耐熱材料仍是工業痛點;
          • 熱量價值變現機制不成熟,仍依賴項目補貼或碳減排收益;
          • 政策標准尚不明確,缺乏統一設備、安全、計量標准;
          • 熱輸送半徑限制應用范圍,需精准匹配用熱負荷。

          八、結語

          中國沙熱電池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沙漠與園區的“雙場景”示范。

          科研層面清華、西交等已完成 MWh 級持續運行驗證;

          產業層面,內蒙古、甘肅多個風光大基地已將其列為儲能方案;

          政策層面,正在研究將其納入“沙戈壁光伏+長時儲能”專項。

          如果未來 2–3 年能將熱損控制在每月 2% 以下,熱電成本降至每千瓦時熱 0.15 元以下,沙熱電池將成為中國北方“減煤供熱”“可再生電調峰”和“工業高溫脫碳”的關鍵補能技術之一。

2025-07-14 16:36:16 | 引用
無題
概念產品和普及產品。。。概念產品可以是天文數字價錢。普及價錢必須越貼地越有優勢。。。。

2025-07-14 16:47:53 | 引用
lcheung123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