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汶川新聞

天生腦癱因寫詩成為網紅,她交往小14歲男友卻遭家暴
2024-06-12

本篇文章節選自范儉的新書《人間明暗》。范儉是國內聲譽斐然的紀錄片導演,用影像記錄了近二十年的時代故事:包括汶川地震後家庭面對生命逝去與“重生”的悲欣交集;2020年疫情期間,武漢人的焦灼與相互溫暖;以及詩人余秀華生命中的愛恨情仇。在新書之中,導演范儉選擇在影像之外,以非虛構的文體,寫下他們的故事——“為我所經歷的時代留下由普通人的樂章構成的歷史注腳”。我們節選了本書最後一部分,那是在詩人的標簽之外,一個浮沉生活之海的余秀華,她的痛苦與力量都在范儉的記述之中。限於篇幅,文章經過編輯刪減。

莫名其妙,中國人又要抵制上海迪士尼了?
2024-06-06

快到端午了,有件很荒誕的事你們關注到沒有?

中國人的互聯網集體記憶正在崩塌
2024-06-05

中國人知道他們國家的互聯網是不同的。沒有谷歌、YouTube、Facebook或Twitter。他們在網上使用委婉說法來表達他們不應該提及的事情。當他們的帖子和賬戶被審查時,他們只能接受。

在加速崩塌的中國互聯網上,正在消失的集體記憶
2024-06-05

中國人知道他們國家的互聯網是不同的。沒有谷歌、YouTube、Facebook或Twitter。他們在網上使用委婉說法來表達他們不應該提及的事情。當他們的帖子和賬戶被審查時,他們只能接受。

都說我瘋了!辭去央企工作,一家四口移民斐濟
2024-06-03

年過四十的我,實在不喜歡身邊的氛圍,決心換個環境生活,先後走訪了多個國家,最後帶著全家人離開故土,踏上了斐濟的土地。

蔡霞:一次台灣行從此十分的親(圖)
2024-05-27

蔡霞:一次台灣行,讓我從此對台灣十分的親,2014年12天的台灣行,我記憶尤深。

看完農夫山泉背的這些鍋,你就比較能看懂這個國
2024-05-25

5月20日,農夫山泉官微發了一條很長的微博。

汶川9歲小英雄曾被姚明抱上奧運會
2024-05-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個9歲孩子,在生死關頭沒有逃離,而是選擇回頭救人,這份勇氣和奮不顧身舍己為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所有人。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6年,林浩也長大了,25歲了,他是幸運的,他雖然擁有名利,但沒被名利迷惑,最後還是保持初心,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選擇踏踏實實為社會做貢獻。

陝西原首富、農民“圍獵”官員細節
2024-05-18

曾有人說,“高乃則在府谷跺跺腳,地都會晃三晃。”

5·12那天,這人怪我"從來不贊美"
2024-05-14

昨天收到一條這樣的留言,批評我從來不“贊美”:

汶川地震十六周年,逾百名遇難學生家長悼念受阻
2024-05-13

逾百聚源中學遇難學生家長在512地震紀念日到遺址獻花悼念子女

汶川大地震16周年 他們"拒絕遺忘,繼續追問"
2024-05-13

汶川大地震16周年 他們“拒絕遺忘,繼續追問” https://t.co/MiSWrnkccH—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y 13, 2024

騰訊:微信、QQ地震預警功能上線!
2024-05-12

北京時間2024年5月13日,騰訊公司官方微博發布一則關於上線地震預警功能的消息,全文如下:

汶川地震十六年 那只白蝴蝶一直在
2024-05-12

5.12我又回到銀廠溝,來到當年被埋的地方,滿目青山,已經沒有一絲地震留下的痕跡。大自然的自愈能力很強,人心卻還有不可磨滅的傷痕。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幾乎每一年,我都要回到這裡,祭奠當初一起埋在廢墟裡卻沒能活著出來的人,這是一個承諾,我堅持了十六年。

鍾睒睒母親節發文悼念亡母:是母親教給我生意之道(圖)
2024-05-12

5月12日,農夫山泉創始人在朋友圈悼念亡母。文案中回憶與母親相處的點滴:“生意是道,是直道,直道才是正道”。據了解,在16年前的汶川地震中,鍾睒睒曾冒險親赴救災現場8天7夜,並捐贈了2000多萬最急需的物資,後續還在當地辦廠,參與重建。你認為做生意最大的正道是什麼?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舊文)
2024-05-12

那年川西壩子的油菜花比往年晚開了很多天,人們沒有意識到什麼。當時人們還相信專家,專家說花期推遲很正常,大片大片青蛙湧上街頭也很正常。我正在書房趕一文章文章,地板晃動時,還以為是家貓在腳下凹皮……直到窗外傳來上百台飛機一齊發出的低吼,滿書架的書彈飛出來,我才明白是地震,那聲音,是地吼。

汶川地震16年後 問責與"愛國"教育打卡地
2024-05-12

#羊城晚報: “如今,鎮上唯一能看見地震痕跡的建築,就是漩口中學遺址 ...... 映秀鎮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游的熱門打卡地”。—— 《#映秀 震後重生,奔赴美好》

李承鵬:寫在5.12站在廢墟前很困惑…
2024-05-12

寫在5.12的愛國帖(舊文)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16年前廢墟下的孩子 如今咋樣了?
2024-05-11

地震發生後,我被埋了三天三夜,截肢的時候我才11歲,心裡很敏感,沒辦法接納自己。

我是汶川護士也是母親,今天過節不敢說慶祝(圖)
2024-05-11

今年5月12日,對易欣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天,她將以三種身份度過:汶川人、護士、母親。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5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