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影18年张曼玉现状 平民区骑单车

日期: 2023-02-07
新闻主题: 好莱坞,奥斯卡,世界杯,范冰冰,章子怡,赵薇,杨幂,王菲,成龙,林志玲,巩俐,林志玲,谢霆锋,李冰冰,刘亦菲,刘德华,汤唯

来源: 春秋文史v

“她那么酷,哪里不美了?她美得一塌糊涂!如果我五十八岁,我希望过她那样的生活!”二〇二三年一月,在看到一个曾经非常有名的美女港星在英国的真实生活状态后,很多人表示如今面容老去、身材干瘦且很“穷”的女神已经走下神坛,梦想幻灭了,但还有人这样说道。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女明星,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太过灿烂的记忆。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人们不刻意追求白瘦幼的审美,所以美得多姿多彩。

她们蓬松的头发,风情万种的眼神,鲜艳欲滴的红唇,也成了现在很多人追求的复古“港风美”。



但是,岁月是残酷的,谁能躲得过老去的事实?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都有人正在年轻。

当她们的脸上不再饱含胶原蛋白,当她们的皮肤变得松弛,当她们美丽的面庞上长出了皱纹;

尽管还有人吹捧“状态极佳”,但到底有没有变化,谁都看得出来。

她们中有的还会出席一些综艺,去当当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大湾区的席位上端坐,徐娘半老,引来人们对她们气质和性格的夸赞;

有的却隐居起来,远离了年轻时最向往的镜头,似乎誓要把最美的那一面留给人们,从今以后让人们只记得她最惊艳的时刻,而没有风霜的痕迹……

然而以上这些做法,无论形式如何大相径庭,都似乎依旧是为镜头而活,为人们艳羡的眼光而活。



唯有她,她不为人们的眼光活,不为那些精彩的瞬间而活,她活的是漫长的一生,属于她张曼玉自己的一生。

她可以多年远离镜头,也可以再一次坦然面对镜头。

她可以一言不发,更可以云淡风轻地说,——过去也好,现在也罢,我都过得很好,无需比较。

她说的话,从不为取悦观众,更不为代表那个时代的港姐,她真切地说出内心所想,洒脱得像只羽毛鲜亮的鸟,像只用多华丽的笼子都关不住的鸟。梦起——港姐舞台,语出惊人

18岁张曼玉,被广告公司看中,想让她做模特。



那时的张曼玉,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抱有好奇的心。她一点儿也不排斥。听说做模特很有趣,很风光,她想都没想就进入了模特业。

而她年轻的面容和身材,加上出众的气质,都让她不费吹灰之力就一脚踏进了行业的大门。

做了一段时间模特,张曼玉又听说做香港小姐就可以进娱乐圈,就可以拍电影。张曼玉又说干就干,参加了香港小姐的评选。

年轻的她,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但时间似乎证明了,不论多大年纪的她,都如“初生牛犊”般天真而勇敢,说风就是雨。

“因为我想做,所以我做了”——这似乎是张曼玉在被问及“为什么”时,最常见的回答。简单而率真。

那时候的港姐,虽然风光无限,背后的黑暗也是不言而喻,也可以说人尽皆知的。



看似走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其实又何尝不是踏在他人的尸首之上,何尝不是走向更加复杂的世界。

那是一条可以一步登天的路,是无数女人想要依靠着出人头地的路。

“我是为了梦想!”“我爸妈从小就想让我选港姐,所以我来了!”

“因为我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

“我?我就是为了虚荣!”

1983年,在人人捏把汗,人人拼命微笑讨好的舞台上,19岁的张曼玉天真烂漫的眼神,和几乎是“口出狂言”的勇气,让她惊了众人,也惊艳了众人。



这众人中,不仅包括那美艳绝伦、费尽心机的对手们,不仅包括台下、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更包括圈内的大佬。

张曼玉轻轻松松拿到了香港小姐的亚军,欣然接受着人们的喜爱、导演的赏识,走进了娱乐圈的大门,开启了她人生新的阶段……梦中——戏里戏外,魂牵梦断

王晶导演,就被这女孩吸引了。

她与那些“机关算尽”想要踏进娱乐圈,想要登顶的女人们太不同;

她干净的眼神像一池湖水,她毫无顾忌地笑时那湖水也跟着荡漾,她停下来湖面又平静了。那湖水清澈见底,落叶也不见一片,小鱼小虾也都躲着她。



“她的性格比长相还可爱!”王晶欣赏极了这未被沾染的笑容和纯真,想来那些邀请这毫无演艺经验的女孩参演自己电影的导演,恐怕也是如此。

张曼玉也落落大方,从容接受,似乎早已习惯了被人们喜欢。

她当模特是为了“玩”,参加选美是为了“玩”,进娱乐圈也是因为——“觉得能演戏很好玩”。

她顶着那张姣好的面庞,在大荧幕上灿烂地笑,肆意地哭,像极了一个没心没肺的“傻白甜”。

现在我们说的傻白甜,有点类似于那时候人们常说的“花瓶”。

“香港小姐”后的1984年,张曼玉就接连出演了好几部作品:



她是《青蛙王子》里天真烂漫的小猫,是《缘份》里婴儿肥还没褪去的莫妮卡,是《新扎师兄》里清纯的谢颖芝。

和她搭戏的男主角,是钟镇涛,是张国荣,是梁朝伟……

张曼玉确实在荧幕上风光无限,更轻轻松松就能让人赞扬她漂亮。

但是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印象似乎就没有变过。她开始厌倦了,觉得“不好玩”了。

既然进入了一个行业,就要做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你以为她真的是个“傻白甜”,那就错了。

与其说她是“花瓶”,不如说她是“侠女”。她不是在市场上端庄微笑,任人出价的工艺品,她是行走江湖、真性情的女人,活生生的张曼玉。



在人们眼中细皮嫩肉的小女孩、傻白甜,在武打片中连替身都不用。

拍起戏来,在车上也能将就着睡一夜。生了病也嘴硬不说,继续工作;受了伤,缝了针,在镜头前又笑得灿烂。

她可不是为了卖弄努力的“人设”,她就是想证明自己——就算是玩,也要玩出点名堂来。在那年轻的身体里,蕴藏着的竟是不服输和较劲的心。

对别人来说是终点的香港小姐,对张曼玉而言,不过是旅程的开始。演员这个深邃的身份,似乎有意思极了,让张曼玉废寝忘食地钻研着。

然而,观众的固定思维、刻板印象何其难改变。莱昂纳多几十年对电影倾尽心血的付出,却永远难逃“花瓶”一词。张曼玉又何尝不是?



1988年,张曼玉拼命拍戏,参演了12部电影。

就在身边的演员,无不对她早到晚归、不顾病痛的拼劲赞不绝口的时候,观众眼中的张曼玉仍是当年那个“小妞”。

“张曼玉的表演,就像一杯白开水,仔细尝是没有味道的。”

这句评价,张曼玉一直都记得。还记得当年王晶导演多欣赏她如同“一张白纸”,如今批评她就像“一杯白开水”,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假如真的只是玩玩,这五年过去被人这样暗讽“没有进步”也就罢了,张曼玉可是拼命了五年。

这个出身优渥,一路平坦的娇小姐,该灰心丧气,该放弃了吧?



张曼玉却说,“一直以来,我都把这一切当作游戏,其实我对电影一无所知”。

这个风光无限的女明星,没有气急败坏,没有垂头丧气,她只是低下头反思自己。

对张曼玉来说,她做自己做惯了。可她究竟是谁?

似乎这是个人人都会思考,又好像不太重要的问题,可在这电影业奋力却无声的这几年,让张曼玉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反映出这个深奥问题的瞬间,大概就是反思自己的此时,又或许是拍完《旺角卡门》的瞬间。

这部作品似乎与任何作品都不一样,里面的那个女孩也第一次让张曼玉忘记了肆无忌惮做自己这件事。



王家卫故事里那个深藏情感的乡下女孩,第一次让张曼玉体会到,原来演员不是把每个角色都演成自己,而是把自己忘掉,把自己变成那个角色。

为什么要做出这个举动,为什么要哭和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以前的张曼玉觉得这些都是无缘无故的,而在那之后,她顿悟其中是有逻辑的。角色也有自己的思想,角色如她一样是活生生的人。

1988年的张曼玉决定,即便这条路不好走,她也要走下去,更要走得漂亮。

她要进入每个角色的世界看看,她要让那些角色真正活过来,她爱惨了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

于是,这样的她,碰上了《阮玲玉》。



1991年,张曼玉出演了民国女子阮玲玉——那个在十六岁豆蔻年华进入影视界的女孩,那个追寻爱情,贪恋依赖和爱的女人;

因为人言可畏在最好的年纪选择结束生命的傻女人,穿越了六十年的光影,活生生地站在观众眼前。

当阮玲玉流着泪,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着“你爱不爱我?”时,人们都忘记了那是张曼玉,人们只知道那是阮玲玉。

人们不再比喻她是“白开水”,美丽,哀愁,一层层将那颗心包裹起来,她是那么美,又复杂,她比任何人都要更爱阮玲玉。

仿若梦中,她不知那是自己,还是阮玲玉,她好像领悟到了电影的真谛,又好像领悟到了一个哲学问题的真谛。彼时的张曼玉28岁。



张曼玉小心翼翼地、把阮玲玉这块美玉放下,她转头向前,又扑向下一个角色。她的路还那么漫长,她怎能止步于此?

而张曼玉拿到的下一个角色,又是一块玉——金镶玉。

只不过不是美丽与哀愁,不是一块冰冷的美玉,她滚烫,热烈,甚至会灼伤人。

1992年,《新龙门客栈》里的张曼玉立刻剥去了忧伤的外衣,她泼辣又性感,迷人又危险。

金镶玉是如何的风情万种,把男人勾得五迷三道,又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转眼就把拜倒在她裙边的男人剁成了肉泥。

天真烂漫,再也不是她的笑容独有的代名词,她笑得妩媚、笑得浪荡、亦笑得像个女侠一般豪爽。



这个女孩终于学会把自己完全抛弃,狠狠扔进每部电影中,扔进每个角色的身体里。

而她自己的魂儿就在天上飘着,看着这一切,看着每个角色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也看着演绎着这些角色的自己,拿奖拿到手软。

人们不再叫张曼玉“小妞”,而是叫她“女演员”。

她拿了一个女演员所有能够拿到的奖,国内的、国外的,她把自己的传说留在了演艺圈,她说,她要走了。梦醒——恍然退圈,肆意人生

也许是此时天上的魂儿不想再继续飘着了,也许是她厌倦了体味他人的人生,她把那些惊艳的角色留在了荧幕,任人追捧,任人模仿。



年轻的演员最高的夸奖是“像张曼玉”,真的张曼玉却满不在乎走开了。

她在音乐节上唱歌跳舞,她谈恋爱与新男友同居,她大吃大喝热量爆炸的食物,这一切做得毫无顾忌。

她40岁了,早已不如当年港姐舞台上的天真,可她依旧烂漫。

可是观众可不买单。人们习惯了你是精致高级的女演员,你怎么能做这些事?这不是你该做的!

有人指责她唱歌跑调,嘲笑她的舞台是“车祸现场”;有人指责她40岁还恋爱不断,痛骂她不是个好女人;

有人指责她吃吃喝喝,穿19块钱的地摊货,恨铁不成钢似的说她不注意形象。



似乎这一切都是在批判她,“你不美了,这不是女明星应该有的样子”。

“美是多么浪费人生的东西,假如不加上滋味的话!”

张曼玉说这话的勇气,宛如二十多年前在港姐的舞台,她的眼睛还是那么清澈,只是早已不再躁动,她沉静了很多。

她的话耐人寻味。可她并不是故作高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寻找滋味——寻找肆无忌惮地唱着跑调歌曲的滋味,寻找爱上一个人的滋味,寻找黄油面包的滋味。

做演员的时候,她做上帝视角太多年了。

她以旁观者的视角看着故事中的一切,看着他们高歌、恋爱、享受美味,可她要自己亲自去做过,寻找其中的乐趣。



当年因为一个“玩”字进入娱乐圈的张曼玉,现在依旧做着她认为好玩的事。

有人读懂了张曼玉的美,更有人读懂了她的“做自己”。

已经18年没有演戏的张曼玉,如今没有豪宅,而是搬进了香港中产阶级居住的平民区,选择了十分接地气的生活方式;她亦没有婚姻、孩子的牵绊。

她在外国人来人往的平民区街头自在地骑着自行车,有摄像机拍她,她依旧洒脱而大方。她说她过得很好,我们都信。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931380/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