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市場蕭條工廠停工 訂單去哪了

日期: 2022-08-11
新聞主題: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鄧小平,毛澤東,薄熙來,周永康

來源: 華夏時報/自由亞洲

“行情太差了!”記者直擊深圳最大輕紡集散地:旺季不旺,訂單都去哪兒了?



8月9日華暉布料批發市場門可羅雀

華夏時報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齊萌 深圳攝影報道

“我做了20年面料批發生意,今年是紡織業行情最差的一年。”在深圳華暉布料批發市場二樓做毛紡織面料批發的商戶小劉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此時正值紡織業傳統旺季,但是8月9日,《華夏時報》記者走訪深圳輕紡批發集散地東門輕紡城、東門布料輔料窗簾批發城及華暉布料批發市場發現,三家商場顧客稀少,門可羅雀,絲毫不見往昔繁忙景象。

實際上,近三年來,紡織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發展壓力巨大,不少紡織服裝廠及批發零售商都遇到了訂單下降的問題。從數據來看,6月棉紡織行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38.81%,環比下降5.93%,同比下降23%。其中新訂單指數回落到30%以下。

對此,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此形勢下,只有通過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才能保持行業競爭力,以實現對於行業當前困境的破局。而實現產品、市場定位的高端化與產能的效率提升,則是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義。”

深圳輕紡集散地旺季不旺

8月9日,小雨,《華夏時報》記者來到深圳東門布料輔助窗簾批發城,商場顧客稀少,閒來無事的商家小趙坐在門口長凳上抽著煙,“生意不好,附近的‘華暉輕紡城’商場已經關閉了,店鋪租金、工人工資每個月都是一大筆開銷,目前只能靠老顧客的訂單維持生計。”他說。



已關閉的華暉輕紡城



堆滿貨物的空檔口



東門布料輔料窗簾批發城掛出“免進場費、免租六個月”的廣告

記者注意到,東門布料輔料窗簾批發城內有不少空檔口,為了招攬商家入駐,商場在外圍掛出“免進場費、免租六個月”的廣告。“像我們這個門店租金一個月好幾萬,不少人堅持不住了,都回老家了,你看有很多空檔口。”小趙對記者說。

當日正值東門輕紡城物業管理人通知交租,記者注意到,挨個被通知的商家均做出無奈狀,擺手表示明白,但據記者觀察,無人當日交租。



華暉布料批發市場內冷冷清清

由於顧客稀少,當記者走在過道時,多次被無事可做的商家招呼進店,甚至一家經營西服面料批發的商戶周先生為展示自家布料的優質,竟主動用打火機點燃布料的一角。“這個面料以前賣130塊,現在只能賣90塊,是我自降價格,虧本賣,與廠家無關。”周老先生對記者介紹。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商場內不少主動降價促銷的商戶,“5元每米”“10元每米”的促銷商品隨處可見。

不過小劉也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己商店產品並未主動降價促銷,“本來7月、8月、9月是紡織業傳統旺季,但目前受疫情影響,除了老顧客外,很難有新訂單。但我們也不會主動降價,沒有顧客也沒有辦法。”

實際上,據小劉透露,在市場低迷下,深圳輕紡集散地的商家們也紛紛想辦法開展“自救”,“我們其實想了很多辦法,包括直播等,但這些辦法都沒有成功。”

小劉告訴記者說,對於面料行業,直播最大的問題是鏡頭無法展現面料真實顏色,同時,買家也無法觸及面料真實的觸感,“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把面料寄給買家挑選觀摩,但這又增加了我們的成本負擔。”

紡織業訂單去哪了?

從2020年全球爆發疫情至今,紡織服裝需求受到打擊,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行業面臨著因高油價帶動原材料成本大漲、因疫情導致需求下滑及因產業調整導致的訂單外移等問題。

“影響紡織行業發展的因素一方面是原材料供求波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壓力之下的行業競爭因素,另一方面是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布局變動之下的產業與訂單外移問題。”柏文喜表示。

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今年上半年,紡織業上游(电视剧)原材料總體價格上漲,導致紡織行業成本端承壓。據方正中期期貨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期短纖主力價格被動跟隨成本先揚後抑,重心上移,價格波動范圍為7106元-9042元/噸,創下期貨上市以來新高,半年漲幅12.82%。

而重要紡織原料棉花價格震蕩走弱。據方正中期期貨報告顯示,鄭棉主力合約1-5月震蕩區間維持20000-22000區間。5月末6月初,在宏觀利空以及產業疲弱的格局下,棉花出現大幅回落,從21000附近下跌至17000附近,美棉價格也高位回落。

同時,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8月發布的消息認為,棉價之前的上漲沒有得到基本面的支撐,因此近期的大幅調整並不十分意外。由於價格波動過於劇烈,ICAC暫時停止發布價格預測,待條件成熟之後恢復價格預測。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是2010/11年度棉價創下歷史高點之時。

對此,柏文喜認為,“近期棉花價格下跌,可有效降低中游紡織制造加工廠、下游紡織批發零售商的成本壓力,但是市場需求不足依然是制約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而小劉則告訴記者:“每年原材料都會出現波動,目前我們面料批發零售商發展困難主要是因為疫情因素。”受訪的不少面料商家均表示,由於疫情持續導致的國內外需求減弱是紡織業受到重創的重要原因。

據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滬在線發布的《2022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消費受疫情沖擊明顯下降,但下半年有望反彈。報告顯示,2022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689億元,同比下降1.5%。消費市場在年初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但隨著本土疫情頻發,居民外出購物、就餐,及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明顯減少。

此外,小趙補充道:“外貿訂單少,除了疫情因素影響外,訂單外移至東南亞也是其影響因素之一。”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6月發布的企業問卷調查顯示,85%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較為明顯,其中,26%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30%以上。參與此次調研的企業約30%為中小企業。華金證券5月1日的行業周報提到,越南服裝制造業的出口勢頭強勁,當地許多紡織企業的訂單已排到10月之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訂單是中國企業主動轉移到越南的,以規避疫情風險。

政府幫扶中小企業

在此背景下,身處產業鏈各環節的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遠不如大型企業,“最近三年,不少紡織加工廠都倒閉了。”周老先生表示。

據本報記者統計,2022上半年,全國紡織行業破產倒閉企業有20家,其中在廣東省內的就有5家。

2022年4月8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廣通貿易有限公司破產;5月25日,佛山順德一家漂染有限公司發出《關於停產結業的通知》告知全體員工,由於各方面因素,公司近年來生產經營年年虧損,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於2022年6月25日正式停產結業;6月15日,佛山市紡織工業公司在京東破產清算平台被公開拍賣;6月22日,裁定終結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棉織品有限公司破產程序;6月29日,佛山市三水勝金典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破產,拍賣所有機器設備。

而記者走訪深圳輕紡集散地發現,下游面料批發商更是有高價半成品、成品積壓滯銷情況。同時,工信部網站8月9日公布2022年1-6月紡織行業下游服裝行業運行情況:2022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3067家,累計營業收入6885億元,同比增長4.5%;利潤總額307億元,同比增長4.0%;利潤率4.5%,同比增長0.31個百分點;行業虧損面27.0%,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服裝產量113億件,同比下降1.5%。行業平均用工人數236萬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3%。1-6月,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802億美元,同比增長12%。

實際上,針對紡織行業國家一直在積極出台小微企業退稅、穩外貿等相關政策。

2022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特別指出,對紡織品、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各地方要落實好各項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措施,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加大出口信貸、出口信保等政策支持力度。

3月21日,財政部下達2022年支持小微企業留抵退稅有關專項轉移支付財力補助4000億元,用於地方保障小微企業增值稅留抵退稅,為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此政策使得上游原材料制造業、紡織等行業受益明顯。”一位證券機構業內人士表示。

同時,5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提出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實現進出口保穩提質任務目標,助力穩經濟穩產業鏈供應鏈的13條政策措施。

上述證券機構業內人士表示:“以上舉措為紡織業小微企業雪中送炭,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7月29日,浙江省發改委產業處召開浙江省化纖行業專題座談會,與會代表表示,下半年,成本高漲對於化纖-紡織產業鏈的影響將減弱,預計隨著紡織服裝消費旺季“金九銀十”的到來,需求端對於市場的支撐作用將增強,在居民消費傾向的影響下,下半年紡織服裝行業難以重現高增長,但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行業需求會得到一定的修復。

受新冠疫情影響致訂單流失 廣東多家民營企業放假或結業



受新冠疫情影響致訂單流失,廣東多家民營企業通知員工放假或結業。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華南地區大量民企決定8月底之前結業。東莞一家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港資玩具廠定於本月中旬結業,並遣散員工;東莞一塑膠電子廠定於31日停產結業。另有多家民企業因訂單不足宣布結業和員工放假。

繼東莞的庫珀電子公司上個月中旬宣布正式停產之後,東莞再有多家企業宣布停產結業,另有企業宣布放假超過半年。據中國玩具網客戶端本周二消息,玩具老廠東莞市凱山玩具有限公司宣布結業不久,又傳出另一家東莞精勵塑膠電子有限公司裁員、轉型,准備結業的消息。玩具廠的公告稱,由於受疫情影響,訂單斷崖式下滑,情況嚴重到每月按時發工資都難,決定於8月19日正式結業,並遣散員工,按照勞動法相關規定支付被遣散人經濟補償金。



左圖:廣東省東莞市一科技公司決定7月31日停產結業。 右圖:東莞一塑膠電子公司8月31日前,遣散所有員工。(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中國大量外資企業因經營成本不斷增加,近幾年轉向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而新冠疫情“清零”政策,進一步加劇外資撤離中國的步伐,也導致民營企業的訂單減少。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本周四(11日)接受本台采訪時說,東莞這些企業倒閉,經歷了一個漸進過程。企業搬遷和倒閉的情況近期較為普遍。他說:

“東莞曾經是中國的制造業基地,他在鼎盛時代曾經是世界最大企業產品的生產基地。在鼎盛時期,東莞保持GDP連續高增長達二十年之久。東莞積聚了巨大的財富。但是現在隨著產業鏈的轉移,外資不斷遷移,現在東莞優質產業已經不多了。”

出口商品運費水漲船高 加工企業難負荷

蔡慎坤認為,企業倒閉,人才流失等因素導致東莞城市空心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他說,新冠疫情給東莞企業經營造成巨大的影響,其中主要是運費提高,造成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現在因為船運的費用越來越高,還有就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這些低端加工業本身利潤就不是很高,如果海運價格越來越高,基本上這些出口商品就沒有出口優勢了。”

網上公司資料顯示,凱山玩具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香港(专题)久負盛名的玩具制造商之一,鼎盛時期員工人數超過兩千。該企業從2021年開始出現訂單大幅下滑,由於玩具訂單大量向東南亞轉移,該公司目前僅余百人。



廣東一公司通知員工8月5日與員工結清工資。(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另外,東莞市捷盈精密五金制品公司決定於8月31日正式停產結業。該公司通告寫道,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公司一直想努力維持營運生產,保住員工生活,奈何造化弄人,從5月份開始,訂單突然急劇萎縮。造成公司經營困難,人員無法維持,公司在百般無奈情況下,作出停產結業的決定。7月29日,惠州市萬之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稱受疫情影響,公司訂單急劇下滑,公司針對主要部門宣布放假五天。另一公司宣布從7月30日起,放假至明年2月10日農歷新年過後。

政府嘴上說支持中小企業卻無行動

財經人士關敏對本台說,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政府未向這些民營企業提供政策優惠和財政支持,也是導致這些企業關閉的原因之一。他說,政府更希望國企取代民企:“這是國進民退的一個大好機會,民營企業有這麼好的技術和這麼多的設備。民企的這些優勢可成為並入國企的機會。十幾年前,我就談過這個問題,按照當時的跡象,我就說二十年之內,中國就剩下大型國企。”

另外,1983年成立的鋼鐵聯合民營企業山東廣富集團7月19日起全面停產,復產時間待定。安徽鞍山某科技企業公司員工於7月14日至2023年1月22日放假,放假期間所有人待遇按最低工資標准。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907691/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