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訂單,悄悄改變的中國和世界

日期: 2022-07-02
新聞主題: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鄧小平,毛澤東,薄熙來,周永康

來源: 劉曉博說財經

牆內自媒體劉曉博說財經文章:今天(7月2日)最大的財經新聞是:

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分別跟空中客車公司簽署合同,將一共購買292架空客A320NEO飛機,交付時間為2024年至2027年,總計金額372.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專題)逾2400億元。

下圖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最新公告: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將從空客公司購買64架A320NEO系列飛機,其控股的深圳航空公司將購買32架。這批飛機的總價為122.13 億美元。

下圖是南方航空公司的最新公告:



南航將購買96架A320NEO系列飛機,基本價格約為 122.48 億美元(按 1 美元兌6.6863 元人民幣折算,約為人民幣 818.94 億元)。

下圖是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的最新公告:



東航將購買100架A320NEO 系列飛機,基本價格合計約為127.96億美元,約為857.78億元人民幣。

上述三個大單加起來,總計金額372.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逾2400億元。新飛機交付的時間為2024年至2027年。

那麼:中國民航業為何在此時,集中從空中客車公司采購這麼多的民航飛機,這意味著什麼,將帶來哪些影響?

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是當今民航領域最大的兩家飛機制造商,兩者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

空中客車公司1970年成立於法國,後來和歐洲多國的公司合並,成為一家跨越國界的歐洲超級企業,注冊地目前在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都在公司擁有巨大的利益和影響力。
對於全球其他國家來說,采購誰的飛機,往往有著豐富的內涵,而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行為。

比如當一個國家集中采購空客飛機的時候,往往是想讓美國失落;集中采購波音飛機的時候,則是想讓歐盟失望。如果把訂單均分給空客和波音,則表示希望平衡歐美關系。

我大致查了一下,不算這一次,中國民航業在過去6年裡還有兩個超級大訂單。



第一次是在2017年11月,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與美國波音公司9日在北京簽署300架波音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其中包括260架737系列、40架787系列和777系列飛機,總價值超過370億美元。

第二次是在2019年3月,中國航空器材集團與空中客車公司在法國簽訂了300架的飛機訂單協議。這份協議總價值3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78億元)。

這個周末公布的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和空客之間的采購協定,量級跟上兩次大單接近。

之所以達成這麼大的訂單,首先是要放一顆“衛星”,引起全球的關注,讓大家知道:中國的市場非常龐大,你不來會吃虧的。

其次,集中采購可以談到更好的價格,拿到足夠的折扣。

我想,這是“史詩級訂單”誕生的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21年末中國56家航空公司一共擁有4066架飛機,其中民航客機3872架。

南方航空公司擁有的民航客機最多,達到了638架;東方航空公司擁有民航客機600架,位居第二;中國國航擁有民航客機463架,位居第三,但國航控股的深圳航空公司還有199架民航客機。

其他飛機較多的航空公司還有:海航222架;川航178架;廈航165架;山東航空134架;春秋航空113架。超過80架飛機的還有天津航空、上海航空、吉祥航空、首都航空等。

這些飛機中,國產飛機占比不到2%,其他基本上都空客和波音。其中空客飛機是波音的1.13倍。

這麼多飛機,僅自然更替每年就退役不少,所以一次性采購兩三百架,再自然不過了。因為這些訂單要持續執行N年。

雖然近年來中國航空客運發展迅猛,但統計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中國14億人口裡,有10億人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真正經常飛來飛去的,只有不足1000萬人。

雖然疫情嚴重沖擊了民航客運,各航空公司在虧損,甚至裁員或者人才流失。但疫情終將過去,經濟必將復蘇。

空客公司2019年曾發布過一份市場預測,未來20年(2018-2037年),中國將需要約7400架新客機與貨機,占全球同期新飛機需求總量的19%。

中國跟空客達成這個超級大單,傳遞的另一個重要信號就是:中國對於疫情即將結束,比較有把握。

最近,新版疫情防控方案公布,密接者和入境人員隔離時間大幅縮短了一半,再加上行程卡取消掛星,都意味著我們距離戰勝疫情的勝利日越來越近了,經濟恢復常態可期。

周末公布的這個超級大單,會進一步刺激下周的股市。本來,這周大消費概念就已經在強勁反彈了,下周估計會繼續。

這個超級大單,可能還意味著中歐關系將進一步好轉,有利於中歐投資協定的“過會”。

2020年末,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結束。下一步,就是歐洲議會和中國人大批准這個協定,進入實施階段。這對於中歐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緊密化,將起到重要作用。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中歐關系出現低潮。2021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了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議案。

中國和歐洲簽署超級大單,有利於緩和雙方關系,給重啟中歐投資協定審議創造良好的氛圍。

我之前曾多次在文章裡分析過,中國跟歐美之間有兩條安全繩,有利於保持雙方關系“斗而不破”。

第一條安全繩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簡單地說,全球產業鏈離開中國玩不轉。

第二條安全繩是:中國龐大的市場、強大的購買力,對拉動各國經濟非常重要。

美國試圖砍斷第一根安全繩,鼓勵中低端產業向東南亞、南亞、拉美轉移;鼓勵高端產業向美國回流。想讓美國和歐洲擺脫對中國制造的依賴。

但這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因為想找到一個世界工廠太難了。印度(專題)固然人口眾多,可以接受龐大產能轉移,但印度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拒絕加入任何一個高水平的貿易協定,貿易保護主義比較強烈。

越南最近幾年發展勢頭很猛,接納了很多低端產業,復制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高增長奇跡。但越南總人口不到1億,而且人口出生率正在迅速下滑,未富先老、未富先貴的態勢已經顯現。

中國要想有更美好的未來,就要強化這兩根安全繩。

一方面進一步擴大開放,釋放民間活力,提升外企、民企的信心,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更高、更穩固,讓中國制造更重要、更有魅力。

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增加就業機會,讓人民富起來,讓國內市場更加龐大。讓中國需求,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更強大的動力。

兩根安全繩更加粗壯之後,國家才能更安全,人民才能更幸福。

在這個過程中,中美博弈會持續。在中美博弈中,歐洲非常重要。所以中歐投資協定很關鍵,一定要保證其安全落地。一旦拿到這張牌,中國的國際空間會變得更大,主動性更強。

總之,中歐關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這是黑天鵝橫飛的2022年我們聽到的少有的好消息。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902382/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