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韋神被曝嚴重退課 一點不意外

日期: 2022-05-14
新聞主題: 教育讀書

來源: 周沖的影像聲色

說起「天才」,「大神」,你會想到什麼詞? 王者風范?風表龍姿? NO。 看完下面這個畫面,你將有所顛覆。 一年前,這個身穿黑色運動服的男子出現在視頻裡。 左手,提著兩個白面饅頭;右胳肢窩,夾著撕去標簽的瓶裝水。



蓬松凌亂的頭發,迷離呆滯的眼神。 怎麼也讓人無法將他與天才二字,聯系在一塊。 甚至還有人說: 這樣,能找到對象嗎?



看著好傻。



但事實上,人家是一位北大的數學老師。 名叫韋東奕,智商一六幾。 獲獎無數,天賦異稟。 江湖人稱——韋神。



視頻裡,采訪者問他是否還記得高考成績。 他一臉憨厚,老實回答: 我沒有參加高考,是直接保送的。



這段30S的對話,成功將他送到大眾眼前。 時隔一年,他又火了。 連上兩個熱搜。



起因是這樣的。 有個6人的博士團隊,在研究一項課題。絞盡腦汁搞了4個月,都沒搞定。 無奈之下,只好請韋神出山。 誰知韋神一出手,三下五除二,幾天時間。 完美搞定! 引得6個博士嘖嘖稱奇。



事後,團隊為表謝意,說要給他報酬。結果韋神打死也不要,還回了句: 太簡單了,沒必要給錢。

妥妥的降維打擊。 團隊不好意思,一定要感謝他。 三番五次勸下來,他才答應讓團隊給他充值公交卡。 此事一出,網友紛紛感歎。 今天,又是我在人間湊數的日子。



對此,北大數學院院長陳大岳淡淡表示: 別人做不出來,韋東奕能做。 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沒什麼好驚訝的。





韋東奕,真的有那麼神嗎? 別急,跟著我一起來看。 2008年,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上。 國家隊的副領隊面對韋東奕的答卷,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為何有人能用純代數的方法,去解答平面幾何題? 他擰著眉,杵著腦袋。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小時過去了。 他終於解開了韋東奕的證明。 並大歎一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年,韋東奕高一。 以絕對優勢,滿分奪得金牌。



翌年,他再次參加競賽。 毫不意外地再獲金牌,厲害得不像話。 教練們稱他的解題過程,是力拔山兮氣蓋世。 從那時起,只要他想稱第二,沒人敢爭第一。 一路獲獎,一路成名。



他的事跡開始傳遍周遭。 據說他那會兒上課,很少帶書本。桌上,通常只放一瓶礦泉水。 大家埋頭做筆記,他閉眼思考。 老師也不會打擾他。 因為他一睜眼,老師就知道自己講錯了。



憑借傲人的天資,他被保送北大。 北大數學科學院,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但即使身處精英堆,他依舊靠實力碾壓大波人馬。 本科期間。 他參加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 此競賽,向來以「難」著名。光是考綱,就涉及58本書。 可韋東奕是什麼人啊。 冠軍收割機。



吃得了苦,做得了事。出手必出色。 晦澀難懂的58本書,他硬是啃下來了。 那年,他在競賽中勇奪四項金獎。烜赫一時,馳名中外。



解題方法被稱為「韋方法」。 還開宗立派創出「韋東奕不等式」。



哈佛大學聞風而動,向他拋出橄欖枝。 韋東奕說,自己英語不夠好。 哈佛打破校規,只要他願意,就免掉英語考試。 他拒絕了。 繼續讀研,8年本碩博連讀。最終留校,被聘為北大的助理教授。 任教期間,他幫學生解疑答惑時,是這樣的:



眼皮一挑,手指一動,答案出來了。 聽聞此人了不得,眾多人慕名而來。 他們坐在第一排,瞪著眼珠,抻著耳朵,腦子飛速運轉,愣是半句聽不懂。 完事躺平自嘲—— 感覺智商被徹底洗禮。



因此在學校,流傳一段話: 學生不懂的問老師,老師不懂的問韋助教。 要是韋助教也不懂,那就說明題目錯了。(BGM: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



看到他如此卓然不群,很多人都會想。 這麼優秀的人,一定是卷王吧? 還真不是。 他走到今天,其實全源自倆字——熱愛。 受父母影響,他很小就對數學產生了興趣。 一年級時。 他發現家裡有本《華羅庚數學學校》。



隨意翻開,嘗試解題。 對完答案,竟全部正確。 興趣就此萌芽。 那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會在此後,與數學終生相交。 平日裡,看到地上有只青蛙在蹦跶,他想的是: 青蛙的運動軌跡像雙曲螺旋線。 引理1、2、3、4…… 證明:xxxx 。 腦回路果然和常人不同。 父母看他天賦異稟,並沒有火急火燎地,展開雞娃式教育。 而是任他自由成長。 興致來了,做道題消遣消遣。



就這樣,從未上過培訓班的他,自創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反而具備一種極致的純粹和野生感。 這種純粹,他一直帶在身上。 讀博期間,日均學習十多個小時。 燈開著,他埋頭苦學; 燈滅了,他閉目思考。 總之,不放過一點閒暇時間。對知識的求知欲,滿滿寫在眼裡。



逛圖書館時。 確定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書,才肯離開。 走在路上時。 步子很大,速度很快。永遠趕在時間前面。



做助教期間,不看電視,也不用微信。 宿舍;水房;辦公室。 三點一線,每天醉心於學術研究。 平日裡,啃著饅頭,喝著涼白開。清心寡欲,節衣縮食。 每月花費,據說不超過300元。



你以為是因為窮嗎? 不。 他求的,是自我充實。享樂什麼的,全拋於腦後。 生活清貧,精神富足。 這種狀態,多少人難以企及,又有多少人,難以做到。 因為喜歡,所以不覺得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

在他眼裡,熱愛才是一切。 即使到了31歲,他依舊數年如一日地專注。



參加助教培訓,每次都坐第一排。 上完課後,永遠是第一個把作業上交的人。 眼看沒回復,還催別人。 怎麼還不給我批改作業啊。

此刻事此刻畢,他從不把今天的事延到隔天。



有天賦,一定跑得快,不一定跑得久。 他不一樣。 既跑得快,又跑得久。 這樣的人,不牛才怪。



但,造神狂歡過後,往往是弑神。 韋東奕走紅後,輿論急轉直下。 不少人,開始搜他人瑕疵,顯自己精明。 比如,有學生因為聽不懂,選擇退課。



他們看到新聞後,試圖放大韋東奕的缺點: 這樣的人根本不適合當老師!

比如,韋東奕不善於交際,他們就狂言挑撥: 情商低,聰明有什麼用?

甚至,懷疑他有學者症候群。把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和他放一起做比較。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聲音—— 走紅後,他肯定會染上銅臭味。

總而言之。 他們揣著滿肚子質疑,群起而攻之。 目的,就是要拼命將他拽下神壇。 而事實上,面對學生退課爭議。 他沒有回避,反而很謙卑。 並表示自己會不斷精進教學方法,讓學生適應自己的教學節奏。



「情商低」這一說,也有人出來回應: 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不能理解他。 了解他內心世界的人,都會覺得他是個天才。 社交場合上,他的確是沉默的大多數。 寒暄的套話,應景的恭維話。 他不是不懂,只是覺得不必。 每天醒來,有無數解不完的公式等著他挑戰。 根本無心應對繁雜瑣事。 只有提到與數學有關的話題時,他才多說幾句。



最後,有人說他會沾上銅臭味。 這句話,根本是無稽之談。 過度曝光沒有影響到他。他根本不受輿論掣肘,生活一如往常。 周圍的人,把他吹得再天花亂墜。 他照舊躲在宿舍裡,十年如一日地做題。 有人看他總拿礦泉水裝涼白開,給他送過水壺。



但他說,還是只用得慣那個撕去包裝的1.5L礦泉水瓶。 學生們碰見他,他還是老樣子。 啃著饅頭;喝著涼白開;坐著冷板凳。 一心撲在研究上,絲毫未變。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捧殺。 這句話放在他身上,似乎站不住腳。 谷愛凌曾被質疑,是滑雪丁真。 何同學也曾被質疑,是賽博丁真。 但韋東奕,一定不是數學丁真。 他超脫,淡然。 身在漂流,心在修行,外無所求。



就像北大數學院院長回應的那樣: 網上吵什麼,他大概也看不見,所以無所謂。 當下這個快餐時代,浮躁又喧囂。 為了不被湮沒於人潮中,很多人窮極一生都在逐名,逐利。 讀厚黑學;讀成功學;猛灌自己雞湯。 在對抗平庸的路上,漸趨精明,忘了初心。 最終,為煩俗之事鬧心,被瑣碎之事困擾。 而韋東奕,始終忠於自己。



他忽略掌聲,背過聚光燈。摒棄塵世雜念,轉身走入求知的世界。 繼續著素衣,住陋室,飲粗茶。 在浮躁的世事裡,像個把素持齋的苦行僧。 光憑這一點,叫他一聲「神」。 我想,或許也不為過。

參考資料:

山東商報 https://m.weibo.cn/1557605344/4766558348378596

南方日報 https://m.weibo.cn/1682207150/4766169812698165

九派新聞 https://m.weibo.cn/7516679696/4766209533546487

https://m.weibo.cn/7516679696/4766525527952049

齊魯晚報 https://m.weibo.cn/2011075080/4766193455726781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95319/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