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多日本车 为啥南京单单不欢迎ta

日期: 2022-01-16
新闻主题: 车行天下

来源: 看鉴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卷。”

  在看到一位济南大V的微博之前,我根本没想到“三蹦子”这么夕阳的行业,居然还能内卷。

  山东马路边,有的电动三轮装上了“供暖系统”,可能是力求让每个回家过年的游子都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2022年了,想必三轮车走入新时代,也要与时俱进。

  当新能源汽车还在冬天趴窝,电动小三轮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它们可盐可甜,可送快递,也可应用于军事领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房车行业尚且方兴未艾,“三轮房车”已经开始受到青睐。

  号称自带电视,也能分出餐厅和卧室,可谓是经济又实惠,居家旅行都必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动三轮车已经流进了每个城镇的毛细血管,深深地刻在了当地居民的DNA里;

  真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三轮车,男科医院和妇科医院要去哪竞争同一个广告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旦注意到这个生活里的背景板,就会发现中国人真的离不开三轮车。

  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身影,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某个时代,是靠蹬三轮创造的。

  01

  走南闯北的三轮车

  三轮车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也有不同的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有一首《三轮车》老童谣,是这么唱的:

  “三轮车,真时兴,

  不用脚跑用脚蹬。

  上前门,逛故宫,

  东便门外蟠桃宫。

  坐三轮,心宽松,

  不用担心打天秤。”

  民国初年的北平,满大街都是人拉着跑的双轮车,拉车的人费力不说,一个不留神车斗就往后一翻,也就是童谣里的“打天秤”。

  20世纪30年代以后,三轮车开始流行起来,逐步取代了人力车的地位,人力车夫升级成了三轮车夫,俗称“蹬三轮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业务一直延续到70年代左右,电动三轮和出租车开始出现在北京街头。“东风”小蹦蹦,或者叫“三蹦子”接下了人力三轮的载人事业。

  但三轮车并没有彻底消失,还有很多人用平板三轮车拉货,俗称“板儿爷”。

  后来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载客三轮又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北京旅游的经典体验项目。

  什么事到了 东北,都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三轮车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东北,三轮车的车斗都是在前面的,号称“倒骑驴”,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天寒地冻,车斗在前面更好拐弯和把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车斗在前好上手,新手骑也不容易翻车,而且自己改造或者制造非常简单。

  过去,倒骑驴在东北非常流行,拉货、拉客、摆摊样样都行,基本上满足了东本人民在衣食住行上的各种需求。

  比如那些年的东北室外溜冰场是没有浇水车的,都是用倒骑驴拉个大油桶,桶上面扎满小孔,能够持续向冰面上喷出水丝,就这么来回骑,直到冰面平整,高低相似。

  90年代东北满大街都是“驴的”,便宜又凉快,让你享受敞篷车一样的快乐,司机还能腾出嘴来跟你唠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俗称“三驴蹦子”的拉客电动三轮越来越多,东北大街上的倒骑驴就越来越少了。

  要说拉客三轮, 成都必须有姓名,仅一个街道就有7000多辆“火三轮”等着载你回家。

  在成都地铁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火三轮就是解决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交通工具。

  当时的地铁一号线只通到世纪城,地铁口距离写字楼林立的美年广场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火三轮的必争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出地铁口,就能看到一长串贴着“妇科医院”小广告的电动三轮车,驾驶位子上坐着一个个脚踩拖鞋的大叔,像粉丝接机一样热切地欢迎每一个从地铁口出来的行人。

  天南地北,大街小巷,就没有这群“交通游击队”到不了的地方。

  在网约车出现之前,火三轮队伍甚至能跟出租车和公交车分庭抗礼,现在也变成了成都旅游体验中的一员。

  另一座“痛恨”拉客三轮的城市,当属 南京,为此南京人甚至拉黑了一个品牌。

  1931年,日本人松田重次郎创办的工厂开始制造一种三轮摩托车,并将其命名为“马自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本侵略南京期间,引进了一批 “马自达”三轮车作为交通和运输工具,所以南京人就留下了“马自达=三轮车”的概念。

  今天南京的 “马自达”,就是那种拉客的电动三轮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成都相似,十年前的南京交通还没发展起来时,公交跟不上,江北从轮船码头下来没有其他代步工具,只有 “马自达”可以坐。

  那时的南京街头, “马自达”闯红灯、逆行、违法停车随处可见,见缝就钻,导致道路拥堵;这种拉客小红车的车主也有很多蛮横的,宰客、敲诈、打人也是常事。

  市民对此怨声载道,随处可见“马自达禁止入内”的标语,被人传到网上后,“南京马自达”就变成了一个地域梗,而现实中的拉客 “马自达”随着“严打”也越来越少见了。

  02

  三个轮子跑出来的生活

  其实不止这4座城市,全国各地都有三轮车的传说。可见不管是脚蹬的还是电动的,载人的还是拉货的,三轮在大江南北都一样畅销。

  八九十年代,三轮车是不少人发家致富的源头,甚至有不少中国富豪榜上的大佬是从蹬三轮起家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兴起一阵下海潮,人人都想经商,人人都想赚钱,一辆便宜又实用的三轮车就是成功第一步,按照现在的说法就应该叫“三轮车轻创业”。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42岁时,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和文具,每天风雨无阻。他当时骑的三轮车,现在还在浙商博物馆作为展品被展出。

  曾经的河南首富陈泽民,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他在50岁时下海经商,就是靠蹬三轮拉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处摆摊和推销,才攒下了后来的60亿身家。

  蹬三轮创业,是一种时代印记,也是大佬们的辛酸回忆,但更多与三轮车有关的故事,还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观察者网曾经发过一组航拍照片,在纺织业发达的广东,每天有成百上千辆三轮车熙熙攘攘地穿梭,商贩的车上运着货物,载着客人,有时还坐着全家人。

  一辆三轮车,就是一家老小的谋生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比如东北的倒骑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全家唯一的生产力。

  春夏可以拉客,秋冬用来卖货,特色炸串、手抓饼、烤冷面、小人书都可能出现在倒骑驴的车斗里,上下学的时间,还可以顺便接送孩子。

  一位东北网友还记得当年爷爷骑的那辆倒骑驴,“年幼的我和妹妹在上面嬉笑打闹,那时候它在我心中就是宇宙飞船。”

  各种各样的三轮车,也是《谭谈交通》里的常客,比如说“富贵大爷”被拦下来的时候,骑的就是“脚动档”的三轮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有很多人把自己改造的“三轮房车”当作居住的家,当作梦想的实现方式。

  中新网曾经报道过一位酷炫农民大爷——陈冠明,他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开始,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周游世界,开始自己的“奥运之旅”。

  他绕遍了中国1400多个城镇,从青藏高原取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2012年到达了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地,在欧洲骑了一圈,又去了加拿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计划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给自己的旅程画上句号。

  虽然陈大爷在2017年于阿根廷意外离世,但他让人永远记得,即使只有7000块钱和一辆脚蹬三轮车,也可以踏上梦想之旅。

  03

  “ 未完成 ”的三轮车故事

  当我开始留心观察,就发现三轮车的身影出现在无数新闻事件中,也无数次地出现在日常生活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下学的点,校门口围着的都是贴着“接孩子自用”标签的电动三轮;

  驿站和楼门口,都是载着大包小包的快递三轮,夸张一点说,没有三轮车就没有现代快递事业。

  当然,也还是有很多超速、逆行、闯红灯的电动三轮,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

  三轮车是生活中的常见背景板,是谭警官的“逮捕对象”、城管大队的“狙击目标”,也是很多人谋生、起家、实现梦想的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国产三轮车,早就打开了海外市场,已经出现在了国外的很多地方,国产电动三轮车、三轮摩托车已经进入了非洲市场,成为了当地人拉货和代步的交通工具。

  如今相当一部分的国人生活越来越好,对三轮车已经不再那么依赖了,城市交管部门也在一步步地取缔和限制违规载客小三轮,但“中国三轮车”的故事、三轮车载着的生活,显然还在继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你的城市,有没有“三蹦子”“火三轮”这样的别称?对于三轮车,又有哪些回忆或是抱怨呢?欢迎在评论区一吐为快~

  参考资料

  新浪博客—【老照片】北京,三轮车,1956

  火三轮,在成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东北盛产“倒骑驴”?

  为什么南京人把机动三轮车叫作马自达?

  食业家和他们的三轮车

  13张震撼人心的三轮车上的中国

  中国老人骑行世界中途离世 曾差点冻死被枪顶脑门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崇衫

  策划 | 崇衫

  编辑 | 野鹤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75457/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