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了!安倍給日本GDP連續注水8年?

日期: 2021-12-17
新聞主題: 俄羅斯,英國,美國,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泰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巴西,伊拉克

來源: 時代周報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親口承認近年日本GDP(國內生產總值)被“注水”。

  當地時間12月15日,岸田文雄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稱,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虛報部分建築訂單數據,但自2020年1月以來,情況有所“改善”。“發生這樣的事情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政府將盡快研究可以采取的措施,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12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圖源:視覺中國)

  據《朝日新聞》報道,自2013年以來,日本國土交通省一直在重復計算每月從建築公司收到的數據,導致日本建築行業的統計數據被誇大,國內生產總值也被誇大了。

  

  日本國土交通省。(圖源:朝日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GDP注水時期和安倍的在任期高度重合。2012年12月,安倍晉三再次擔任日本首相一職,兩次成功連任後,於2020年9月又一次因病辭職,一度告別日本政壇。

  注水的建築業統計數據

  2020年,日本GDP為539.3萬億日元,其中日本建築業總產值占GDP比重約為5.3%。

  據NHK報道,統計出現錯誤的數據是日本正規建築公司在接受施工訂單後的相關金額。該數據在日本2020財年中約為80萬億日元,其中部分會算入日本的GDP。

  按照規定,日本的建設公司有義務每月向縣政府報告他們的施工訂單金額,然後縣政府會匯總數據上報至國土交通省。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會按時上報。

  值得注意的是,當該月企業沒有上報數據時,國土交通省也會指示縣政府的統計人員,先根據行業平均水平推測一個數據算入統計總額,而不是留下空白。

  而問題就出現在這裡——如果此後建築公司補交了上個月的數據,國土交通省統計人員會將該企業兩個月的總值再次算入統計總額,因此造成數據的重復計算。

  

  岸田文雄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承認建築業數據被誇大。(圖源:日本時報)

  對此,日本國土交通部官員稱,重復統計的涉事企業數量約有1.2萬家,占日本建築業企業數量的10%,重復計算的數據有1萬條之多。

  至於重復統計會造成日本GDP在多大程度上被誇大,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表示,“需要先等調查結果”。

  事實上,日本政府的官方數據統計錯誤不止出現過一次。2018年12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曾被迫承認,在沒有收集到足夠數據的情況下,發布了日本月度勞動調查報告。

  安倍背鍋?

  對於這種級別的丑聞,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日本立憲民主黨似乎不打算輕易放過岸田內閣,他們要求岸田內閣在2022財年預算會議之前,對該事件進行徹底的第三方調查。

  日本立憲民主黨議員表示,“這不僅僅是統計數據的問題,還關乎日本政府的公信度,以及他們所提出的預算可信度”。

  目前,國土安全部在遭到質詢後已及時進行了數據的追溯和重新計算。岸田文雄表示,自2020年1月以來的統計數字已經“有所改善”,因此不會對日本2020和2021財年的GDP數據產生直接影響。

  但據《日本時報》報道,該丑聞不一定會對岸田內閣帶來過多的壓力,在政治上,岸田甚至可能會因禍得福。

  而“背鍋”的人,很可能是任期與注水時期高度重合的安倍晉三。

  近期在日本政壇復出的安倍頻繁發表激進的對外言論,經常比岸田更能吸引輿論的關注。《日本時報》分析,由於該丑聞發生在安倍2012年-2020年的執政期間,岸田可以抓住機會進一步與前首相拉開距離,並維護自己的政治獨立性。

  

  安倍重返日本政壇後頻繁刷存在感。(圖源:NBC)

  自2012年再次擔任日本首相以來,安倍就試圖通過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來克服通貨緊縮,力爭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並通過結構性改革以解決日本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數量萎縮的問題,倡導所謂的“安倍經濟學”。

  盡管日經225指數在安倍執政時期翻了近一倍多,但日本GDP增長率始終停滯不前。2020年安倍卸任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日本的GDP總量相比2012年前下滑了近114萬億日元。

  延伸閱讀:

  安倍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被中方痛批後 上電視挑釁

  【環球網報道 記者尹艷輝】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宣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受到中方嚴厲駁斥之後,仍不思悔改,又出來作秀挑釁。

  

  安倍晉三12月1日在台灣智庫線上演講時聲稱,“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當天回應表示,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罔顧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公然在台灣問題上胡言亂語、指手畫腳,妄議中國內政,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通過外交渠道提出嚴正交涉。

  台灣“中央社”等媒體8日報道稱,在7日晚接受日本富士電視衛星台新聞節目“PRIME NEWS”采訪時,安倍晉三被問及“台灣有事”究竟是思考何種情況會發生?他宣稱,包括是否登陸進攻,或實施大規模網絡攻擊,“削弱台灣民眾戰斗”意志,然後引發台灣內部的混亂狀況等。他還聲稱,近來大陸對台灣“軍事壓力”升高是事實,有必要提高武統台灣的門檻,並妄稱“現實問題是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僅約100公裡”,因此才說“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美日同盟有事”雲雲。

  

  而對於安倍晉三的連番操作,不乏有島內網友諷刺:“上台時不敢做,下台後拼命嘴,典型的政客表現。”

  

  還有人認為他此舉是“消費台灣而已,口惠而實不至。”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就安倍晉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言論提出交涉後,安倍晉三聲稱,作為一名國會議員的表態受到中方關注,“感到不勝榮幸”。

  “呵呵(哼)”,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日本個別政客對自身錯誤和言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再次暴露出他們的是非觀出了問題。日本國內現在確實想法很多,比如有人想否認甚至美化日本對外侵略歷史和殖民統治,有人置全球海洋環境安全和人類生命健康於不顧,想把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而不承擔責任,還有人想借台灣問題幹涉中國內政。但存在某種想法,並不代表它就是正確的。那些錯誤的想法,只會是日方某些人的一廂情願,不可能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認同。

  趙立堅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方核心利益,事關中日關系政治基礎,事關兩國間基本信義、日方應重信守諾,停止幹涉中國內政,停止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停止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1日發出“台灣的緊急情況就是日本的緊急情況”的錯誤言論後,日本現任防衛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3日在記者會上竟宣稱,“圍繞台灣的相關狀況,有必要讓中方理解,(日本)國內存在這樣的想法。”

  

  日本現任防衛相岸信夫(共同社)

  據共同社報道,岸信夫強調,“無法接受中方單方面的主張。”岸信夫他在記者會上將台灣稱作“共享基本價值的極其重要的伙伴和朋友”。在談及中國大陸情況時岸信夫宣稱,兩岸軍事平衡整體上朝對大陸有利的方向改變,兩岸軍事差距逐年擴大。

  報道還稱,日本外相林芳正在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保障,乃至國際社會的穩定也很重要。”而對於前首相安倍的言論,林芳正僅回應稱“政府不便評論”,並表示,“期待圍繞台灣的問題通過對話得以和平解決,這是一直以來的一貫立場。”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70449/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