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八卦:抱歉國產女演員集體消失

日期: 2021-10-17
新聞主題: 好萊塢,奧斯卡,世界杯,范冰冰,章子怡,趙薇,楊冪,王菲,成龍,林志玲,鞏俐,林志玲,謝霆鋒,李冰冰,劉亦菲,劉德華,湯唯

來源: 獨立魚

  前不久,中國演員票房榜第一易位了。

  吳京憑借高達230億的總票房。

  超越沈騰,成為主演總票房最高的演員。

  

  新聞一出。

  大家也開始將目光看向這份「主演電影TOP100」榜單。

  

  數據來自貓眼電影專業版

  從這份榜單中,卻發現了一個值得說道的問題——

  女性演員哪兒去了?

  

  我們總是聽聞「百億先生」。

  但你可曾識得「百億女士」?

  沒聽過,還真不怪大家。

  因為到目前為止,真的還未能有一位中國女演員主演電影的累計票房達到一百億。

  讓我們先來看看主演票房榜裡TOP20的具體情況。

  榜單裡,有大家公認的票房保障。

  比如吳京、沈騰、黃渤、徐崢。

  

  有「漫威幫」——

  以小羅伯特·唐尼為首的一批漫威系男主演。

  

  有實力派戲骨,比如葛大爺、張譯、張涵予。

  

  有巨石強森和甄子丹這一中一西的動作雙子星。

  

  也有新生代偶像,比如劉昊然和歐豪。

  

  當然,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是男演員。

  而擠進前20的唯一一名女演員,是同樣靠漫威宇宙在全球范圍內人氣不俗的「寡姐」斯嘉麗·約翰遜。

  

  至於中國女演員,就只能到20名開外去尋找了。

  在緊鄰的21名和22名,我們終於可以發現兩位熟悉的身影——

  周冬雨和白百何。

  兩位目前的累計票房都是95億。

  

  而今年她們都還有要上映的作品(白百何《門鎖》,周冬雨《平原上的火焰》)。

  不出意外的話,國產演員中的首位「百億女士」將在二人之中產生。

  在她們身後,更多的女演員才逐漸顯露出來。

  無論是近些年靠喜劇崛起的馬麗,還是中生代代表楊冪、佟麗婭等,抑或是成名已久的章子怡、舒淇等。

  

  只是,相比於早已突破兩百億大關的男演員們。

  女演員們在這方面的成績就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男女演員在票房方面的差距如此之大。

  大到讓人感到「不對勁」。

  而更不對勁的是,很多人似乎都默認了這個事實,覺得這樣理所應當。

  好像就應該都是男演員為主,女演員作配。

  比如,當我們將范圍不局限於「主演」,那麼國內女演員其實早就有百億級的產生了。

  排在前三位的是——

  葦青、陶虹和尚語賢。

  陶虹大家都知道,客串徐崢的電影多,票房自然也高。

  

  可其他兩位是誰啊?

  簡單說來,她們屬於「黃金配角」。

  尚語賢的代表作是兩部《唐人街探案》,她在其中飾演美女偵探Kiko。

  同時,在《我的我的家鄉》《功夫瑜伽》等高票房電影中亦有參演。

  

  葦青則是熱門電影中的媽媽專業戶。

  在《戰狼2》的開頭,她出演了主角的戰友的母親。

  在《我不是藥神》中則又出演了質問警察的老太太一角。

  雖然戲份極少,名氣不大,但確實給人留下過極深的印象。

  而僅憑這兩部電影,她的累計票房就超過了100億。

  

  作為對比,一向只演「大女主」的白百何和周冬雨卻至今未能票房過百億。

  這就真正揭露出了問題的關鍵——

  在國內主流電影中,女性形象極少被重視。

  以女性為主要刻畫對象的電影不是沒有。

  但他們並不是市場和觀眾的寵兒。

  在大多數時候,她們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在主流大片中充當功能性角色。

  蛻變為某種符號,蒼白而無力。

  

  《我不是藥神》中的葦青

  那麼,為什麼國內女演員這麼不受「待見」呢?

  而在國外也有類似的問題。

  好萊塢大片中,女性演員比男性演員弱勢是一種普遍現象。

  上個世紀自不用多說,「女性就是用來被男性拯救的。」

  即便是女性意識深入人心的今天,這種事也仍在發生。

  比如說前面提到的位列排行榜前列的唐尼和寡姐。

  

  雖然兩人同為漫威最能吸金的兩大頭牌。

  但所受到的待遇卻天差地別。

  寡姐一開始只是作為《鋼鐵俠》系列的「花瓶」式點綴而出現。

  即便是大火之後,和唐尼的薪資水平差得也不是一星半點。

  甚至直到今年才有些敷衍地推出了黑寡婦個人電影。

  更別說電影完成後,寡姐還和迪士尼還因為票房分成問題掐架良久。

  而寡姐已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女演員之一了。

  卻還是會有形無形地受到負面影響。

  

  《黑寡婦》

  至於別的沒有那麼多自主選擇權的女性演員,她們所面臨到的情況可見一斑。

  要麼,淪為附庸。

  要麼,就被淘汰。

  其實,早期中國電影還不是這樣,

  中國電影的開端就靠的是的女演員的明星效應。

  胡蝶、阮玲玉、周璇。

  哪個不是當時一呼百應的票房保證?

  

  阮玲玉

  在早年的電影中,女性角色也是全片的靈魂,吸引人們走進電影院的關鍵。

  可在近些年,那些最為賣座的電影中,女性形象卻越來越刻板。

  有的淪為純粹的「賣點」。

  就像是總要在《唐人街探案》中露上一面的佟麗婭。

  

  有的雖然貴為「女主」。?

  比如《戰狼2》中的盧靖珊,《中國機長》中的袁泉。

  但顯然,她們的形象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離不開套路化的「英雄救美」與「回歸家庭」。

  

  《戰狼2》

  有的則幾乎看不到女性……

  比如仍在大賣中的《長津湖》。

  電影整體的質量固然很好,可全片卻只立了一個在車站扔圍巾的小姑娘形象。

  

  《長津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真的不是女演員們不如男演員們努力,而是擺在她們面前的選擇本就不多。

  並且,對於很多有實力的女演員來說,這樣的選擇根本就不算是選擇。

  在商業片中演花瓶實在是有違追求。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國產女演員過了三十歲,上了四十歲。

  不清不楚卻又自然而然地銷聲匿跡了。

  

  榜單上未能看到周迅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久而久之,造成了票房排行榜上女演員的尷尬。

  

  總之,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觀環境的限制,也有創作方面的主觀因素。

  多方面影響之下,造成了當下中國女演員,尤其是中年女性電影演員生存狀況的惡劣。

  

  如此現狀顯然是不健康的。

  若中國電影繼續朝著這個方向走下去,只會變得更加單薄、刻板。

  有人可能覺得,在主流商業電影的創作模式中,女性形象或女性題材是天然處於弱勢地位的。

  畢竟,在受歡迎的類型片,比如戰爭片、動作片或是科幻片中,一般都是以「男人戲」居多。

  比如在《長津湖》中,缺少女性形象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這咱就得駁一駁了。

  先說戰爭片。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主流大片《英雄兒女》。

  就可以稱得上一部大女主電影了。

  

  《英雄兒女》

  上個月上映的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中,亦展現了大量關於援朝女兵的史實。

  拍戰爭和脫離女性視野肯定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1950年他們正年輕》

  再看科幻片、奇幻片、動作片。

  2017年的美國票房排行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年排名前三的影片,居然全是以女性形象為主角——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美女與野獸》以及《神奇女俠》。

  三部電影分別斬獲了5.17億、5.04億和4.12億美元的票房。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這足以證明題材並非限制。

  甚至在某些具體的劇本中,女性主角相較於男性主角可以擁有更鮮明的人物弧光。

  

  《神奇女俠》

  這方面,國產劇可能還相對好一點。

  以女性為主角的電視劇還是比較豐富的。

  但質量卻是參差不齊。

  口碑好一點,基本集中於古裝大女主。

  好像只有宮斗的女人,才值得一書。

  

  到了現代劇,幾乎全陷入了爛劇泥沼。

  而電影方面,更是任重而道遠。

  越是大投資,越難以看到女性擔綱主角的身影。

  其實,對於任何一樣題材,不應該只有男性的視角,不應該都是講述男性的故事。

  女性題材電影,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內容。

  很可惜,這種視角目前都只聚焦在小成本文藝片上。

  難以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好在這兩年並非毫無轉機。

  比如,兩年前取得票房佳績的《少年的你》就在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少年的你》

  而今年年初大爆的《你好,李煥英》,則是女導演+大女主+母女題材的配置。

  效果也出奇得好。

  

  《你好,李煥英》

  它們無不在證明著女性電影人的作用,女性角色的力量。

  正如我國著名的女性導演黃蜀芹所說:

  「我以為的女性電影,就是在人們習慣房間坐南朝北,窗子永遠朝南的地方開一扇向東的或向西的窗。這另一扇窗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看見不同,帶來改變。

  這才是探討這一現象的最終意義。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59755/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