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 孟晚舟回中國不是簡單的交換

日期: 2021-09-27
新聞主題: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鄧小平,毛澤東,薄熙來,周永康

來源: 多維

  2018年華為(專題)高管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加拿大(專題)方面在美國的要求下依據美國和加拿大的引渡條例,逮捕了孟晚舟,自此中、美、加三方展開一場政治博弈。

  三年後的近日,在中美元首通話後的十多天,加拿大釋放了孟晚舟,孟晚舟返回中國,正好趕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前。對於中國社會而言,無疑是一場振奮人心的外交勝利。

  與此同時,美國主流媒體的論調,基本都是“人質外交”,因為在孟晚舟被釋放後中國也以“取保候審”的方式釋放了兩名因為間諜罪被逮捕的加拿大人。

  於是,許多人將孟晚舟回中國簡單定義為“人質交換”,美國主流媒體一方面有批評拜登(專題)(Joe Biden)之聲,也有痛批中國以外國公民為籌碼。然而孟晚舟回中國並不能以簡單的“交換”為分析角度。

  首先在這場“人質交換”的輿論場上,出現了非常顯然的雙標行為。比如部分西方主流媒體批評的“將他國公民作為人質,任何在中國的外國公民都會有風險”。

  若說以他國公民為人質,在最一開始,孟晚舟就承擔了“成為中美關系惡化下的人質”之角色。以違反美國管制、疑似向伊朗出口敏感科技為由逮捕孟晚舟,若是真正證據確鑿,過去特朗普(專題)(Donald Trump)早就可以用確切的證據從加拿大引渡至美國受審,不用與中方周旋如此久,還只能拖著時間、把孟晚舟一直扣在加拿大。

  也可側面證實,美國司法機構明白,以現有的所謂“證據”來看,難以定罪。

  逮捕孟晚舟的“司法正義性”一開始就存在漏洞,是一個明顯的政治性事件,這本身就只能交由政府層面去談判解決。在這其中,若用“以他國公民為人質”這種道德說法,美國和加拿大更非純潔。

  再者,中國讓兩位被捕、且均認罪的加拿大公民返國,頂多是釋放一些善意,根本不可能是一場“用兩個加拿大公民,換孟晚舟”的交易。兩起案件的性質不同,僅是在政治層面給人相似聯想。

  而就政治層面來說,兩者重要度在中美談判中也截然不同。甚至加拿大政府在其中都難有主動權。

  在中美元首電話後的十多天,孟晚舟被釋放,背後都是中美博弈,拜登對中國有自己考量、同時也在調整過去特朗普時期“有些走過頭”的政治手段。

  最終,人人都明白,孟晚舟事件的落幕,並非“中美關系放和緩”,但是至少加拿大松了一口氣,中國與加拿大的關系也能稍稍回歸正常——未必多和緩,至少有望在經貿上展開更多談判。至於中美兩國的長久博弈,那是未來的常態化了。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56622/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