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親子心得: 情商最低的父母,就是不斷講道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武志紅曾在《圓桌派》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一個人長大的。

  而一個人往往指,童年記憶裡我們的父母沒有真正在場過。


  昨晚,回爸媽家吃晚飯。

  看著媽媽在廚房興高采烈、忙忙叨叨的身影,我心裡突然有些發酸:

  在爸爸媽媽心裡,我依舊是他們最寶貴的女兒。

  但爸爸媽媽在我心裡,卻變得有些模糊。

  我們之間就像隔了一堵透明的牆,近在咫尺卻咫尺天涯。

  

  圖片來源:電影《別告訴她》

  記不清楚,這種感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是,每次吃飯添碗時,媽媽的絮絮叨叨:

  少吃點吧,你都穿XXL了。

  女孩要有女孩的樣子,矜持一點。

  也許是,每次不小心丟東西,不小心受傷,不小心闖禍時,媽媽的冷嘲熱諷:

  自己不操心怪得著誰。


  也許是媽媽強迫我放棄設計,報考熱門專業。

  也許是第一次帶老公見家長,媽媽對老公的左右嫌棄。

  也許是工作多年,從不問我開不開心,只問我有沒有耍性子,得罪同事,得罪領導。

  

  圖片來源: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總之,媽媽似乎一直在盡職盡責地教育我,為了我好,讓我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但我們的心卻越來越遠。

  無意中,看到心理學家張德芬說過的一句話: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童年時,因為缺乏愛和認同而造成的黑洞。

  的確如此。

  小時候,一直活在媽媽的“正確”裡。

  沒有試錯的機會,沒有追尋的權利,沒有對外疏解的途徑。

  慢慢地對內折磨,壓抑成傷。

  父母愛得兢兢業業,孩子卻越來越心寒。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