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華人首富到破產只用了6年時間

日期: 2021-04-18
新聞主題: 裸照,寫真,視頻,惡搞,美女,自拍,搞笑

來源: 華商韜略

  

  比爾·蓋茨曾說: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專注做軟件系統),世界上可能不會有微軟,他也不會成為科技偶像,而是會在某個地方做教師,或是一位律師。王安是誰?憑什麼能得到比爾·蓋茨如此高的評價?這篇文章6600字,預計16分鍾讀完,帶你了解一代傳奇王安的故事。

  作者 | 華商稻略編輯 | 秦潔來源 | 華商稻略(ID:hstl8888)

  在美國那一代科技人眼裡,跨洋而來的王安不可思議。

  他是發明家,是企業家,是華人首富。他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引領美國科技產業方向的人,直到他力排眾議,將公司的一切交到兒子手裡。

  

  王安的發現

  改變了計算機產業

  1945年,初到美國、求學於哈佛大學的王安,為生計去了IBM面試。

  看著眼前這張黃皮膚面孔,面試官說:“IBM是美國最好的企業,這裡不適合你,你還是找個汽車修理廠試試吧。”

  這句充滿歧視的話激怒了當時24歲的王安。

  出生上海的他,打小便是天才。16歲高中畢業,考入交通大學(如今的上海交大);20歲帶著團隊藏身桂林的山地,研究無線電通訊設備,為抗日戰爭做後援。

  抗戰勝利後,王安被公派至美國學習技術,隨後考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第一學期,他的課程成績全是A+。

  他的周圍充斥著贊譽,直到被IBM面試官言語“侮辱”。

  回到哈佛後,滿含怒氣的王安決定在計算機領域搞出一個大事件,打IBM的臉。

  他爭取到高額獎學金,只用3年就拿到了應用物理專業碩士和博士兩個學位,並被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計算機MarkⅠ的發明者、“電腦之父”霍華德·艾肯招入哈佛計算機實驗室。

  艾肯當時正困擾於計算機的存儲問題,存儲是計算機的核心。

  臃腫的MarkⅠ放置在哈佛的實驗室內無法移動,艾肯希望它能成為一台輕巧可攜帶的機器,存儲設備因此成了關鍵。

  他和團隊嘗試了很多方法,但始終沒有解決。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進入實驗室第3個星期,王安便從理論上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王安發現,磁場振動原理可以應用於電腦存儲系統,並據此發明了磁芯存儲器。

  
  這個小小的部件,改變了計算機產業的歷史。它大大縮小了電腦的體積,讓計算機從科研邁入商用領域。

  此後的20多年時間裡,磁芯存儲器一直是計算機的主要部件。

  發明磁芯存儲器時,王安仍是編外人員,還沒有過試用期。艾肯立刻幫他轉正並加薪,希望留住這個天才。

  但王安拒絕了。

  

  從被面試官奚落到成為IBM顧問之後又與IBM對簿公堂

  1951年,王安離開哈佛,踏上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他在哥倫布大道租了一個汽車庫,買了一張桌子,裝了一部電話,成立王安實驗室,生產出售自己研發的磁芯存儲器,單價4美元。

  4美元在當時是很高的價格,看好並投入計算機商業化的企業又少,王安的生意並不好。

  但很快,敏銳的IBM聞風而來。

  IBM給王安遞上一份合約,邀請他成為企業顧問。

  按照合約規定,IBM可以在3年內不受專利限制,自由選購王安的存儲器件,除貨款外,對方還承諾每月額外支付王安1000美元作為顧問費。

  鑒於IBM的誠懇,再加上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王安接受了這個條件。

  從被面試官無情奚落到成為顧問,王安一雪前恥。

  

  但美好的關系並沒有維持太久,雙方很快爆發了更大的分歧。

  借助於王安的磁芯存儲器,IBM開始大規模推動計算機的商業化應用,並將之確定為未來的核心業務。他們也不再滿足於只是合作,而是希望買下王安的專利。

  起初,王安並不打算出售,但當時除了IBM,沒有其他企業對這個超時代的產品感興趣,他的實驗室又急需資金運轉。一番難舍與思想斗爭後,他還是答應了。

  本以為事情就應該這樣圓滿結束了,但卻由於IBM的出爾反爾,王安徹底被激怒了。

  雙方的核心沖突是,IBM最初提出以250萬美元買下王安的專利費,但在得到王安肯定的答復不久,他們又很快改口要求降價。

  一邊用著王安的磁芯存儲器擴大自己的計算機產業版圖,一邊又仗勢打壓王安,王安忍無可忍,與IBM之對簿公堂。

  在IBM這樣一個巨頭面前,王安終究還是太弱小了,曠日持久的官司後,他選擇妥協,接受了50萬美元的價碼。

  買賣成了,“仁義”不在。拿到錢的王安,決意發明更多產品,在正面戰場回擊IBM。

  1955年,他創立了王安計算機公司(又名王安電腦公司)。隨後的30年裡,這兩個拗口的漢字,成了美國計算機領域人盡皆知的名詞。
  

  身家一夜暴漲,成超級富豪

  創立公司、獨當一面,王安謀劃已久的創新念頭肆意勃發。

  10年內,他的實驗室產生了一項接一項發明創造,包括紙孔式記錄儀、自動打字機、無線電打字印刷機、記錄帶辨認機等。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1964年問世的“洛賽”台式電腦。

  

  “洛賽”是現代PC(個人電腦)的雛形,它能快速運算復雜的數學公式,使用者還可以在上進行編程。更重要的是,相較同類產品,它的體型袖珍,操作簡單,功能更為強大。

  對王安而言,“洛賽”最大的意義是,讓他的發明挺進了主流。

  此前,他創造的那些新鮮事物,在那個年代只是調劑品,非必需品。但“洛賽”,成了需要小型計算機企業的剛需。

  在“洛賽”的帶動下,王安電腦的營收猛增。到1967年,公司銷售額已達690萬美元,兩年內翻了3倍。

  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顯赫的數字,但放在王安身上,只是杯水車薪。

  為了和IBM一較高下,他在研發投入上不計成本,但其中很多發明,並沒能轉化為預期的利潤,再加上持續擴充的產品線,更讓公司入不敷出。

  幾番折騰下來,在計算機市場如日中天的王安電腦,非但沒有積累足夠的資本,反倒負債累累。借債,甚至成了王安在研發之外的重要工作。

  1967年,在債權銀行的壓力下,王安決定發行250萬美元的股票來償還債務。這個不得已為之的舉措,卻出乎意料地成了公司騰飛的起點。

  王安電腦上市,股票的發行價是12.5美元,到當天收盤時,已漲至驚人的40.5美元,數小時內,40萬股被搶購一空。

  一夜之間,王安的身家大漲5000萬美元,成為超級富豪。

  身價暴漲,並沒有讓王安感覺良好。公司同事回憶,上市之後,王博士比以前更“拼”了,經常徹夜待在實驗室。

  對這個極度自信與驕傲的人來說,尊嚴遠比金錢更重要。

  在此之前,“打倒IBM”還只是一個自我激勵的妄想,現在,有了更多資本,他更加只爭朝夕,鉚足勁兒要大幹一場。

  
  讓IBM掌門人暈厥的1200型計算機變革性產品WPS問世

  王安宣布要對抗IBM的當天,公司的股票便跌了,評論稱他有點得意忘形。

  他把IBM視為對手,但IBM只把他當成一個笑話。

  當時,全世界所有計算機廠商加起來的份額,不及IBM的1/4。他們的計算機系統,幫阿波羅11號登月,讓銀行可以跨行交易,消費者可以在線買飛機票。

  “藍色巨人”的市值,是王安電腦的300多倍。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王安的豪言付之一笑。

  比如,時任IBM掌門人小托馬斯·沃特森就對這個曾經的顧問保有警惕,他告知下屬,要時刻關注王安電腦的動向。

  但王安的決定並不是魯莽的,因為除了自身實力的提升,外部環境也在幫助他。

  上世紀70年代,計算機市場競爭激烈,IBM及王安公司的利潤均大幅下滑。危機之下,王安決定在小型機之外,再開辟一個戰場發起對IBM的突襲。

  他在深入研究市場後發現,在各種自動化機器的支持下,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90%,但辦公室白領的效率卻沒有顯著提升。

  當時,辦公室的設備是清一色400美元上下的電動打字機,工廠藍領使用的卻是價值數十萬乃至百萬美元的設備。

  而美國經濟卻正加速轉型,辦公室白領的數量大幅增加,現有的辦公設備已跟不上步伐。

  王安因此認定,計算機的下一波將是軟件系統,而不再是硬件。

  沒有好的軟件支持,計算機也只是一堆看似現代化的機器。於是,他集中科研和資金,開始研發當時亟需的辦公系統。

  而這,正是IBM的另一大專屬領域,是王安此前未曾發力的。

  1971年11月,王安電腦推出了1200型計算機,其本質是具有編輯功能的自動打字機,它附帶檢索功能,比原先的電動打字機好用得多。

  

  這個產品在市場上獲得巨大的成功,也引起了新聞界和IBM的高度關注。

  報道稱,因心肌梗塞住院的IBM董事長小托馬斯·沃特森,看到這條消息後大發雷霆,斥責助手沒有提前通報相關信息,大罵之後陷入暈厥。

  沃特森之所以恐慌,是因為他和王安一樣預見了辦公系統的廣闊前景。

  1976年,在1200型的基礎上,王安又推出了變革性產品WPS。當工作人員在紐約市展覽會上演示這台文字處理機以及操作方法時,與會者都驚呆了。

  在此之前,他們還從來沒有見識過計算機會有如此魔力。

  展會結束,美國的辦公室開始大換裝。

  從白宮總統辦公室到企業,WPS處理機成為當時最為熱門的科技產品,是年,王安公司的營業額突破1億美元大關。

  辦公室裡人人都用WPS,大多數人以為WPS是Wong Processing System(王安處理系統)的縮寫,但王安的本意是Word Processing System(文字處理系統)。

  
  王安成全球華人首富

  帶著WPS,王安全線出擊。

  除在美國本土設立廣泛的制造和經銷網絡,他還將觸角伸向全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一躍成為大型跨國集團。

  依托WPS,王安向IBM直接宣戰。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

  “試試我們的產品,忘了IBM。”

  強攻之下,王安電腦開始摧枯拉朽式地接管著原本屬於IBM的領地。

  1986年,美國政府就世界范圍內美軍空軍基地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公開招標,王安擊敗了包括IBM在內的一眾大型科技企業,簽下了4.8億美元的合同。

  那也是王安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年。

  當年7月,在紐約“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紀念儀式中,王安被選為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從裡根總統手上接過了“總統自由獎章”。

  那一年,王安公司年營收30億美元,王安個人身家20億美元,位列美國富豪榜第5,全球華人首富。

  但也就在那時,巨大的危機也在王安電腦體內蔓延開來。

  

  王安做出致命錯誤決策

  王安推出WPS的1976年,另一件計算機科技業的大事件也在同步發生:

  喬布斯和他的伙伴們創辦了一家專攻PC(個人電腦)的公司,並給公司取了個特別的名字:蘋果。

  只用4年的時間,蘋果公司上市了,喬布斯成為億萬富翁。

  王安電腦的同事感覺到PC即將在小型機之外成為新的潮流,因此建議王安進入該領域,但王安不為所動,他認為搞個人電腦是件荒唐的事情。

  IBM也一度和王安持相同的看法,對喬布斯不屑一顧。

  但在蘋果持續強大之後,IBM率先驚醒過來,從1981年開始加大PC投入,和蘋果一起開啟PC普及的時代大幕。

  此後,PC的功能越來越強,王安的小型機和文字處理機,不再具有優勢,市場份額一再被擠壓。

  形勢越來越危急,到1983年王安才相信PC就是未來,繼而開始了反擊。

  但這一次,王安的威力不在了。

  當時,個人電腦市場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IBM已經通過與微軟、英特爾的合作,確立了個人電腦的行業標准,市場上的其他電腦廠商也都紛紛跟隨,選擇了與IBM電腦兼容。

  但心中憋著怨氣的王安,堅持要走自己的技術路線,與IBM標准分庭抗禮。

  這讓王安相當於在和整個行業作對,因為缺少與市場兼容的軟件,自身的軟件又有局限性,即便其電腦性能更好,速度是IBM電腦的3倍,也依然四面楚歌。

  王安也試圖打破僵局,報道稱,他先後約見了微軟的比爾·蓋茨和因特爾的安迪·格魯夫,希望與他們合作。

  但遺憾的是,王安給出的合作要求,不是讓英特爾、微軟與王安電腦合作,而是要讓英特爾、微軟都不再與IBM聯盟。

  比爾蓋茨後來回憶說,被王安找到時,他先是有些受寵若驚,然後就是大吃一驚。

  因為,當時的微軟還很弱小,還要靠IBM吃飯,而且他的母親又是IBM的高管,因此,他實在想不到,王安竟然會對他提出這樣的要求。
  格魯夫拒絕王安的理由則更加簡單粗暴。坊間流傳,早年間,格魯夫曾拜訪王安,希望其為因特爾的一款存儲器提供建議。

  但王安表現得相當傲慢,“如果你早點問我這個問題,就不會拿出這樣(不佳)的部件”,這讓格魯夫感覺受到了羞辱。

  盡管處處遇阻,但以王安電腦的財力、科研水平與團隊力量,他們仍有很大機會打個翻身仗。然而,王安電腦這艘巨艦終究還是快速沉沒了。

  因為,在被外部競爭圍剿的同時,王安電腦內部也遇到了重大危機。

  

  70歲的王安在對公司的重重憂慮中去世

  王安雖然生活、成名於美國,但他的行事風格很中國化。

  他不喜歡美國的那套公司制度,曾多次表示:

  “作為創始人,我對公司有完全的控制權,我的子女也有機會證明他們管理公司的能力。”

  1986年11月,因為身體原因,王安決定退休。

  當時,公司有3個人被認為潛在的接班人選:

  以技術研發見長的哈羅德·科普洛,以市場見長的約翰·淳寧翰,以及王安的長子——學數學出身,既缺少技術積累,也缺少市場經驗的王烈。

  3個人中,王烈是內部影響力和期待值最低的,但深受子承父業傳統思想影響的王安,不顧內部高層的眾多反對聲音,一意孤行地任命36歲的兒子王烈為公司總裁。

  在美國,子承父業也是人之常情,但能夠成功傳承的家族企業,大多集中在3個領域:金融、汽車、能源。

  這些領域,資源、資本、人脈是成功的關鍵要素,而且都能相對順利地傳承,繼承者只要不犯大錯誤,就能守業。

  但IT行業則全然不同,這個行業變化快,競爭激烈,一個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失敗,就可能讓過去幾十年的積累灰飛煙滅。

  王安是公認的天才,他的科研能力和經營水平也都領先於行業。

  30年間,王安對公司團隊的建設成就卓越。他以優越待遇招攬了一批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

  比如,後來入主思科,將思科市值從6億美元帶到4440億的約翰·錢伯斯,在王安電腦時也只是一個地區負責人。

  營收過20億的那年,王安便投入7億美元作為科研費用,薪酬和獎金是其中的重要支出。

  這批人很服王安,但不服他的兒子。在王烈任職後不久,另外兩位潛在接班人都相繼離開了,公司內部管理陷入史無前例的混亂。

  實際上,被任命為公司總裁的王烈並沒有想象中那般不堪。

  王安早就為王烈接班做足了准備,當王烈從聖·保羅大學和布朗大學畢業後,就被安排到公司的各個部門工作。

  而早在70年代末期,王烈便向父親建言轉戰PC,其敏銳度與前瞻性可見一斑。

  但王烈的確不具備父親般的領導力。

  他既沒把王安電腦當時已經占據先機的WPS做大做強,也沒能讓PC突出重圍,還讓公司有優勢的產品逐漸落入平庸甚至落後。

  早在1983年接管公司研發時,王烈就曾宣布要推出10余款新產品,但最終無一兌現。

  王烈接班不到兩年,王安電腦在電腦業的命運便被改變了:其財務狀況急劇惡化,1988年的虧損額高達4.24億美元。公司股價也隨之大跌。
  更糟糕的是,面對虧損,王烈又來了一記“殺雞取卵補虧空”的昏招。

  為了改善財務狀況,他將客戶在購買其大型計算機時需支付的軟件費從1000美元調到5000美元,同時還想盡辦法在老客戶身上撈金。

  比如,很多企業向王安電腦定制了專屬的計算機系統,1988年起,這些公司因技術問題咨詢王安公司,還要每次支付175美元的費用。

  一系列舉措下來,越來越多合作伙伴離開了王安電腦,越來越多客戶也離開了王安電腦,王安一手建立起來的團隊,也漸漸土崩瓦解。

  後來因思科而聞名的錢伯斯,就是在這段時期離開王安電腦的。當時他被要求裁員4000人,這讓他非常痛苦,因為他知道,被裁的都是美國業內最優秀的員工。

  1989年9月,王安在重病中忍痛割愛,親自勸退了王烈,請來有過拯救瀕危公司成功經驗的GE前總裁——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出任公司總裁。

  並無電腦從業經驗的查德·米勒,最終也沒能挽救王安電腦這艘撞上冰山的巨輪。

  1990年3月24日,70歲的王安在對公司的重重憂慮中因癌症去世。

  兩年後,已不能繼續正常經營的王安電腦宣布破產,公司市值也從巔峰時的56億美元跌至不足1億美元。

  比爾·蓋茨曾說:

  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專注做軟件系統),世界上可能不會有微軟,他也不會成為科技偶像,而是會在某個地方做教師,或是一位律師。

  但世上沒有如果,一代傳奇,就此謝幕。

  

  ▲1986年,王安出版自傳《教訓》

  王安生前曾寫下《教訓》一書,並在書中強調:“人之所以失敗,多半是因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本文章來自於 加西網 (溫哥華門戶網)
https://www.westca.com

這份報導的網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29266/lang=t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