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背影,香港老戏骨的消亡史

日期: 2021-03-04
新闻主题: 好莱坞,奥斯卡,世界杯,范冰冰,章子怡,赵薇,杨幂,王菲,成龙,林志玲,巩俐,林志玲,谢霆锋,李冰冰,刘亦菲,刘德华,汤唯

来源: 电影烂番茄

  吴孟达去世后,引发了亿万人的集体怀念。

  

  不夸张地说,周星驰和吴孟达的组合是华语影史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两人合作的电影带给一代人无数的欢乐。

  达叔去世后,有人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有人关心他坎坷的演艺之路,有人好奇他和周星驰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而番茄君却看到了香港老一代戏骨正在消亡。

  这场消亡史有个巨大的背景板,上面写着“香港落寞”四个大字。

  曾经何时,香港是个让内地望尘莫及的存在,它是亚洲四小龙,是购物的天堂,是摩天大楼的代名词,满足了许多内地人关于大都市所有的想象。

  

  而香港人的心态也是十分复杂的,张艾嘉1992年执导的电影《梦醒时分》就生动反映了香港人的这种形态。

  钟镇涛饰演的香港商人来到北京出差,他既有一种归属感,和北京人说话非常亲切;还有一种优越感,北京人待他为贵宾,在最好的酒店接待了他;同时还有一种距离感,内地的厕所让他无所适从。

  

  周星驰1994年的电影《国产凌凌漆》里也有对内地的刻画,影片对内地的刻画也十分暧昧,有真挚的爱国理想,也有戏谑和调侃。

  

  香港人就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来等待1997年,在香港回归前许多香港人没有安全感,香港在那几年爆发了一波移民潮。

  香港回归后,曾经也是内地人向往的存在,至少在十年前去香港还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变化就发生在这十年,和“香港落寞”并列的词是“内地崛起”。

  香港有高楼大厦,与它隔河而立的深圳也用飞速的发展对标香港;

  

  香港贸易自由,很快上海也设立了自贸区,冲击香港;

  

  香港文娱产业发达,但首都北京后来居上,使得香港明星北上成为潮流。于是香港的落寞就体现在各个方面:

  比如:购物,曾经去香港购物是一种时尚,现在内地电商遍地开花,双十一购物节搞得有声有色,直播带货也是新的风口,连友邻日本也对我们赞不绝口,去香港购物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

  比如:教育,香港在十多年前接收内地学生后,一大波高考状元都放弃了清华北大,选择去香港大学读书,结果短短几年,趋势就得到了逆转,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辽宁高考状元从香港大学退学复读考上了北大。

  

  现在香港的大学已经全方位落后于清华北大了。

  当然还有我们熟悉的娱乐圈。

  曾经的香港明星是自带光环的,比如拍摄《少林寺》时,主演李连杰的片酬是一天1元,后来他跟着香港导演刘家良拍戏,他的片酬涨到了一天2元,而同剧组香港演员的片酬是一个月15万,即使是香港龙套演员一天的片酬也有50元。

  

  这种区别对待还体现在伙食上,同一个剧组香港演员吃的是大鱼大肉,内地演员吃的是普通盒饭。

  李连杰质问刘家良为何区别对待香港演员和内地演员,刘家良无奈地摆摆手,说现状如此。

  李连杰在拍完《南北少林》后,再也没有和刘家良合作过。

  

  现在这种特权已经消失了,内地迅速赶上了香港,形成了反超。

  去年香港剧后胡杏儿放下身段参加了《演员请就位》的录制。

  今年香港歌后容祖儿参加了《浪姐2》的录制。

  目前内地票房纪录是吴京《战狼2》保持的56亿,而香港电影在内地的票房纪录是刘德华主演的《扫毒2》,票房只有区区13亿。

  

  在中国导演票房排行榜里,前4名都是内地导演,分别是陈思诚、宁浩、徐峥和管虎,香港导演周星驰只能排第5。

  在中国男演员票房排行榜里,排名最靠前的香港演员是排第13的古天乐。

  在中国女演员票房排行榜里,排名最靠前的香港演员是排第6的舒淇。

  

  一个一个鲜活的数字证明,香港没落是事实,而上世纪成长起来的香港老戏骨们,就像香港的电影一样,虽然身披昔日的荣光,但所拥有的的只剩最后的落日余晖,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成为时代的注解。他们的“消亡”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肉体的消亡,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香港演员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

  1985年,26岁的翁美玲在家中选择煤气自杀,她因为在83版《射雕传》出演黄蓉被观众熟知。

  

  1997年,演员林正英因为肝癌与世长辞,享年45岁。

  

  2002年,29岁的陈宝莲饱受感情困扰,在上海跳楼身亡。

  

  2003年,张国荣饱受抑郁症困扰从酒店高楼跳下,享年46岁。

  

  同一年,“香港的女儿”梅艳芳因为宫颈癌去世,享年40岁。

  

  2008年,沈殿霞因为肝癌病逝,享年62岁。

  

  2009年,“大傻”成奎安因为鼻咽癌去世,享年54岁。

  

  2018年,蓝洁瑛在家中去世,侵犯过她的大佬是谁,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今年,吴孟达也因为癌症去世,享年69岁。

  

  港星早逝是与香港娱乐圈的环境有关系的。

  一方面香港那时候的娱乐产业被某种势力把持,艺人就是一种赚钱的工具,许多女星的梦想是傍大款上岸,而男星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网上就流传着刘德华被逼迫拍戏的新闻。

  另一方面香港电影巅峰时的特点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

  在这氛围的影响下,香港电影的拍摄速度也近乎疯狂。

  1991年,王晶用5个礼拜拍完了《整蛊专家》,而在开拍前他连剧本都没有。

  

  1992年,王家卫拍摄《东邪西毒》遭遇难产,为了回馈金主爸爸,他的好友刘镇伟召集原版人马拍摄了《东成西就》,这帮人上午王家卫电影里玩深刻,下午就在刘镇伟电影里装疯卖傻,短短27天后《东成西就》就拍摄完成。

  

  同一年,周星驰一口气拍了7部电影,全都上了排行榜前十名,这在现实中不可想象。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许多演员必须牺牲掉休息时间,一天24小时连轴转,有时候凌晨2点拍完戏,在公司的沙发上眯两个小时,一大早就赶往另一个片场,长此以往身体能吃得消吗?

  

  许多香港演员都是草根出身,长大后突然成名,可是在内外交困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而像刘德华、周润发这样严格保持自律的香港演员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就是靠酗酒赌博来排遣寂寞,比如:吴孟达就在80年代因为赌博欠下了30万的巨债。

  

  恶性循环下,要么心理出了问题,抑郁症找上门,要么身体吃不消,癌症上身,英年早逝在这个群体里不再是个别现象。

  第二种消亡是精神的消亡。

  有句诗这样说的: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未曾看到过阳光。

  过去香港的演员很苦的,很多TVB的演员和普通的打工人没什么区别。

  强如影帝梁家辉也曾在巅峰被封杀,在香港街头摆摊赚钱。

  

  强如周星驰,也跑了10年龙套,靠当少儿节目主持人来寻找机会。

  

  强如刘德华,也因为和公司闹矛盾,在1985年被公司雪藏10个月。

  

  在1990年TVB23周年台庆上,周星驰和吴孟达就上台说了一段相声,这段相声就控诉了经纪公司不给艺人涨工资的无奈现实。

  两人的相声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台下时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诚儒在《我就是演员3》里有句话说得好:能耐都是饿出来的。

  这句话用在香港演员身上再合适不过。

  在涨薪无望的现实面前,香港演员想要生存只能疯狂接戏,不断磨炼演技,靠真本事来赢得市场肯定。

  很多香港戏骨都是非科班出身,但演技却是顶级的存在,就是在残酷的环境下饿出来的。

  

  可后来,内地娱乐业井喷式发展,01年的《英雄》标志着中国大片时代的到来,05年的《超级女声》标志着中国选秀时代的到来,13年的《爸爸去哪儿》标志着中国真人秀时代到来。

  这种结果一方面导致娱乐圈的资源向内地倾斜,香港娱乐圈被严重稀释,香港本土的新生代艺人很难有出头之日,在电影圈呈现出了“港中无大将,古天乐做先锋”的尴尬局面。

  好剧本没有了,后面的追赶者也不见了,这帮老戏骨自然就待在舒适区了不动弹了。

  

  另一方面,内地娱乐业迅猛发展,人均可支配明星数很少,香港老戏骨因为情怀加成,尽管没有新作品了,但依然会接到内地递来的橄榄枝。

  他们有的出现在内地某楼盘的开盘现场,露个脸就能赚几十万。

  

  有的出现在传奇类游戏的网页上,用蹩脚的普通话说着是兄弟就来砍我。

  

  有的出现在内地的综艺节目里,依然能享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

  

  就这样,香港的老戏骨们挥手告别,转身离去,和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我觉得我们不必为此感到难过。

  香港本身就是个弹丸之地,上海有5个香港大,北京有15个香港大,香港人口也只有750多万人,还比不上杭州。

  过去特殊的历史原因,是它出现过短期的高光时刻,现在与其说香港落寞了,不如说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

  

  而香港辉煌时代诞生的这些老戏骨,也成为无法再去复制的经典传奇,我们且看且珍惜吧!





本文章来自于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这份报导的网址是: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821624/lang=schin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