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全球经济 机遇值得关注~

Date: Thursday, 21 May 2020 (09:50:45) PDT
Topic: 投资理财

Contributed by: 人民论坛网

  当前,全球疫情的蔓延,致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剧增。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预计,此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是空前的,并可能持续数年。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也由3.3%变成负3%。

  在大危机时期,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往往蕴藏着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如何把握?思响哥推荐阅读《人民论坛》杂志最新文章。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rmltwz)

  转载请注明来源

  01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有多大?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Mukhisa Kituyi)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导致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外,还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风险。根据该委员会3月初预计,这种背景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因此而明显放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分析报告认为,此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首次同时陷入经济衰退。如果疫情在今年第二季度达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消退,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对今明两年全球GDP造成的损失累计可能达9万亿美元。

  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地区,美国和西欧疫情的快速上升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美国股市在十天内出现四次熔断,引发全球股市一片恐慌。因此,不少学者担心,此次疫情可能导致类似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后果。虽然各国都在竞相采取刺激措施,但最好的结果也可能是导致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各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货币宽松政策。

  不管怎样,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此次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是空前的,并可能持续数年。

  

  对西方而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导致了空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甚至成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诱因。但对苏联而言,大萧条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1928年至1937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快速地由一个欧洲落后的农业工业国家迅速成长为一个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工业增长达两倍以上。其成功除了自身的组织动员外,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充分利用欧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结束了西方战后20年的繁荣,使之陷入长期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新阶段。但对于“亚洲四小龙”而言,通过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他们积极承接西方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迅速由落后的经济体成长为新兴经济体,成功跨域“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在这两个时期,拉美的经济表现也不错。20世纪30—40年代,拉美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和战争的殃及,反而获得较多的资源流入。但大部分国家并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而是满足于原料供给低端产业。主要原因正如依附理论所指出的,不在于没有开放,而在于过分开放导致完全被资本尤其是外资所主导,难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主发展。

  纵观这些历史案例,其背后的逻辑就是:

  在大危机时期,安全就是财富,稳定就是机会。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大范围的危机为少数稳定地区提供了吸引和利用全球资源发展自己的更大的历史性机遇,这是动态系统的必然规律。一个国家如果安于历史机遇而形成路径依赖,不愿意及时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动能,就无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新的挑战也会出现。

  02

  冲击之下,中国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从动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此次疫情的经济冲击往往蕴藏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将加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重组。

  从中国来看,疫情暴发对消费、进出口、投资和就业带来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冲击。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预期不稳,需求萎缩,加之各国为应对疫情而先后采取的隔离措施限制了国际物流,必然给中国经济复苏带来挑战。基于疫情的空前冲击,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调整其过于依赖于中国的供应链,采取分散化或就近布局,以确保供应的安全稳定。

  从受疫情冲击的各国政府来讲,他们肯定会吸取教训,将恢复重建甚至增加包括医疗防护在内的众多产业的供应链,并通过国产化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供给。这种趋势必然会挑战中国在现有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更加奉行“国内至上”的政策,甚至不惜相互指责诋毁、截留物资来转移、缓解内部矛盾。在全球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今天,这种“国内至上”的加剧趋势必然削弱各国之间的信任,加剧相互矛盾,使近年来不断恶化的全球多边经济合作雪上加霜,从而恶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已将本土疫情基本控制下来,并逐步转向复工复产。而世界尤其是欧美却相继陷入疫情大暴发的阶段,经济恐慌不断蔓延,在结构性和周期性矛盾的共振下,其经济在未来3个月可能进入一个衰退期,这种“时空对比”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短期内,陷入疫情困境的各国对医疗、生产和生活物资的紧急需求为中国稳出口提供了历史性窗口。疫情对各国应急物资储备及其生产供给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与此同时,隔离措施的延续对生产生活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商品库存和原材料面临枯竭。在普遍性危机冲击下,短期内重建供应也面临选择的较大困难。这些都为中国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

  从长期来看,中国迅速控制疫情所显示出来的体制效能和扩大开放的政策为全球资本再次确认中国市场价值提供了新的基础。此次疫情中,医疗资源丰富和公共卫生条件发达的欧美等国出人意外地相继陷入大暴发,而对医疗资源匮乏、公共卫生条件落后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疫情一旦大暴发,其后果将更为严重。在全球资本空前丰沛的今天,无论是为了避险,还是为了增值,最快控制疫情并实现复苏的中国将再次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重新发现中国的投资价值”将成为疫情新一轮全球投资的重要动向。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各国相继采取了空前的反危机政策,从发放困难补助、消费券到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消费和投资。这些措施短期内有助于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但如果其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从长期来看可能导致“滞胀”。鉴于中国市场的稳定和巨大潜力以及中国政府扩大开放的政策,其中不少资金可能通过全球资本市场进入中国,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

  03

  中国如何做好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近年来,中国发展逐步进入一个结构性的“瓶颈期”。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增加了中国发展的阻力和挑战。但鉴于核武器的威慑、相互依赖的加深和共同挑战的涌现,中美竞争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能够更好地吸引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此次空前的疫情给我们突破这个结构性“瓶颈”、优化对外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 做好吸引利用优化全球资本的准备

  中国在确保国内经济稳定运行及宏观环境安全稳定的同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吸引全球资本提供更为便利的环境。“世界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的鲜明对比,必然有助于吸引大量全球自由流动的资本来到中国获得回报,包括当前各国刺激政策的资金也可能借助全球资本市场进入中国。

  要通过对此次疫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大力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系统。基于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越安全稳定,就越能吸引世界的资本。

  进一步推进投资保护和便利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速营商环境改善,增强中国市场的持久吸引力,将投资中国的可能性变为新的现实性。疫情的短期冲击可能增加对中国相关产品的需求,但从长期看,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于稳定、便捷和可靠的制度环境。

  与此相适应,中国应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国际顶级人才的方式方法。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苏联吸引了大量的技术熟练工人和专家,对其教育、科技和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推动作用。

  在吸引和利用国际资本的同时,也应该对其挑战保持实时关注。从短期来看,如果欧美经济短期难以恢复,包括其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大量资金进入中国,会增加中国的通胀压力。对此,中国未来应根据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自身的财政货币政策,避免输入性通货膨胀。因此,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更紧密地与中国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不能为了短期经济增长搞不加区别的大水漫灌,应该更加精准灵活;要警惕遏制系统性风险,不能因为短期经济增长压力就放弃长期发展目标。

  ☆ 加快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

  一是坚决避免路径依赖,灵活利用国际产业投资的“时空差”实时升级转产。中国相关企业在完成抗疫物资的短期供给后,应实时进行投资转向或升级,避免低端重复导致的产能过剩,滞缓自身结构调整的步伐,丧失历史机遇。

  二是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趋势出发,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进一步加强与医疗医药、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和养老养生等相关的“大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以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整合传统产业,催生新的产业和业态。能否充分利用这一场新技术革命进行经济结构的整合升级是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弯道赶超”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是产业升级要注重集群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疫情会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中国要抓住欧美部分产业停摆、经济衰退的机会,加速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未来中国产业升级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集群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确保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 继续全面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拓展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

  从历史经验来看,谁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时代需求,谁就可能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多的国际支持。

  作为日益融入全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必要继续坚持自由开放的理念,稳步推进对外经济合作。虽然欧洲、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还存在程度不同的猜忌甚至抵制,但美国现行政策对其长期稳定发展构成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2020年,中国要优先大力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定的尽快签署,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和中欧FTA谈判,以产业和健康合作为契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深入发展。在全球权力结构深入调整的今天,这对中国尤为重要。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加西网 (温哥华门户网)
https://www.westca.com

The URL for this story is:
https://www.westca.com/News/article/sid=773331/lang=english.html